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提取分离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木霉926液体达发酵终点(6~7d)后,所得纤维素酶中CMC酶活最高可达20U/ml,滤纸酶活最高可达5.5U/ml.发酵液纤维素酶中CMC酶组分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柱层析后可提纯6倍左右.紫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及其组分在280nm附近有强的吸收峰;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纤维素酶在O—H,N─H,C—N,C=O有吸收带;CMC酶学研究表明,CMC酶作用的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常温下稳定的pH范围是4.5~6.0.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纤维素酶绿色木霉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绿色木霉,对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碳源,含量0.75%,(NH4)2SO4为氮源,含量0.4%,250mL三角瓶20%装量,5%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为4,28℃,180r/min培养96h,优化后发酵液中Cx酶活达到277.7U/mL发酵液.  相似文献   

3.
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绿色木霉 Trichoderma viride9405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及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秸秆粉与麸皮的比 7:3;玉米秸秆粉培养基含水量250%;花生皮粉培养基含水量150%;pH4.0~4.5;温度30℃;周期72h。在玉米秸秆粉固体培养基上,所产纤维素酶CMC活力为1386u/g,FPA活力为217u/g,棉花糖化力为325u/g。必作用的最适条件为pH4. 5~5. 0,温度 50℃;在 45℃以下, pH3. 5~6. 0之间比较稳定,室温放置半年,酶活保存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绿色木霉Tr-A1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麸皮和玉米秸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固体发酵技术优化绿色木霉(Tr-A1)菌株固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条件。结果表明:当麸皮和玉米秸粉的质量比为4∶6,接种量的质量分数为10%,含水量的质量分数为55%,初始pH值为5.0,28℃~30℃固体培养72 h时,羧甲基纤维素(CMC)酶活可达到72.5 U/g。  相似文献   

5.
等电聚焦电泳制备绿色木霉纤维素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莲君  张曼夫 《河南科学》1994,12(3):228-232
采用颗粒胶平板等电聚焦电泳技术从绿色木霉的纤维素酶粗酶液中分离纯化了11个酶组分并测定了它们的分子量、等电点及其对数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对硝苯基葡萄糖苷和纤维二糖等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了绿色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情况。对NUST^996纤维素酶酶活力和发酵参数进行了测定,通过葡聚糖SephadexG—200柱层析对纤维素酶进行了分离提纯,表明其主要含2种组分。通过红外、紫外光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其组成,对其中CMC(羧甲基纤维素酶)组分对热及pH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米氏常数。  相似文献   

7.
8.
应用双层平板牛津杯法对绿色木霉A10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水解产物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透明圈直径和抑制浓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甘油、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的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3.35,2.57和1.81mmol/L其抑制系数分别为2.64,4.00和6.70。  相似文献   

9.
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采用间歇出酶的方法,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批补料过程中最佳的补料速度为5.5 g/(L·d),在此条件下产酶第8天滤纸酶活力和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到14.40 U/mL和1.59 U/mL。在分批补料的基础上进行间歇出酶,与对照相比,第4、6、8天出酶模式(模式1)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8.14%; 第4、7天出酶模式(模式2)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17.75%; 第5、8天出酶模式(模式3)时,总滤纸酶活力提高27.35%。研究表明,通过间歇出酶可以有效提高纤维素酶总滤纸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瑞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生的纤维素酶酶系全、能分泌到细胞外,是研究得最清楚的产纤维素酶的模式菌株,但是其产生的纤维素酶还不能满足工业化转化纤维素的需要。本文从纤维素酶种类与调控、提高纤维素酶活的方法、标记基因的选择等方面概述瑞氏木霉纤维素酶,分析瑞氏木霉纤维酶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指出提高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和酶活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改良木霉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在丝状真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实现了丝状真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遗传转化,转化率约为30~8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PCR检测和几丁质酶分析表明含有编码几丁质酶外源基因(Cli 113)的T-DNA已整合进木霉菌基因组中,而且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具有转化率高、操作简便、遗传稳定等优点,在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鲢鱼下脚料为原料,分析其营养组成成分,并采用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按1:1:1的比例(活力比)对其进行酶解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其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混合酶水解鲢鱼下脚料的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20%,温度45℃,pH6,时间3 h。通过方差分析表明,其中酶的用量对水解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测定了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TW-3菌株对幼苗期绿豆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的生防效果,结果发现TW-3菌株可以有效防治绿豆立枯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7%~94%和81%~94%,优于多菌灵拌种的防治效果.利用平板法初步研究TW-3对绿豆立枯病菌的作用机制,发现TW-3菌株通过菌丝间缠绕,抑制绿豆立枯病菌的生长,表明重寄生作用在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水解的酶法与稀酸法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玉米秸秆在纤维素酶及稀酸作用下的水解方法,并从水解影响因素(水解时间、温度、底物浓度等)及水解机理上,比较了两种纤维素酶与稀硫酸对玉米秸秆水解特性.结果表明:由于酶和酸的水解机理不同,对玉米秸秆的水解影响也不一样,酶水解速度慢,水解得率高,条件温和;稀酸水解速度快,水解得率低,对设备要求高.如果酸和酶结合,则玉米秸秆水解得率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秸秆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经不同方法预处理后用于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以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活力和滤纸酶(FPA)酶活力为指标,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后续绿色木酶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联合稀酸预处理秸秆最有利于发酵产纤维素酶,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的预处理条件:基质浓度7%,H2SO4浓度2%,在180W的微波功率下处理稻草5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单位能耗的酶活增加量最高,CMC酶活和FPA酶活分别比未经处理的稻草发酵后所得酶活提高了135.6%和82.7%.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NUST~(996)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提纯和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绿色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情况。对NUST996的纤维素酶酶活力和发酵参数进行了测定 ,通过葡聚糖SephadexG - 2 0 0柱层析对纤维素酶进行了分离提纯 ,表明其主要含 2种组分。通过红外、紫外光谱等手段进一步分析其组成 ,对其中CMC(羧甲基纤维素酶 )组分对热及 pH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并测定了其米氏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