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 Linn.)与其根际微生物对可溶性蛋白质的联合降解作用.分别设置抑菌和不抑菌的植物组、细菌组和对照组并连续添加蛋白质,测定了降解过程中蛋白质的浓度、细菌密度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不抑菌实验中,植物组的蛋白质浓度下降最快.36h后,植物组、细菌组和对照组的降解率分别是97%、41%和26%.蛋白质的降解过程伴随着细菌数量的增加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的升高,植物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始终高于细菌组.24h后,植物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达到最高值0.75μmol/(L·h),此后酶活性下降至0.22μmol/(L·h).细菌组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60h,达到0.43μmol/(L·h),至结束时降低为0.说明海马齿与根际细菌联合作用下,胞外酶活性升高,蛋白质降解效率最快.在抑菌实验中,抗生素有效抑制了细菌的生长,3个处理组的蛋白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检测不到亮氨酸氨基肽酶,说明单纯的海马齿根系不分泌该胞外酶.研究表明,在蛋白质的根际降解过程中,根际细菌是亮氨酸氨基肽酶的分泌者和蛋白质降解的主要执行者,但根际细菌对蛋白质的高效降解必须以海马齿根系为依托.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利用海马齿生态浮床修复海水环境中的有机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置水生植物浮床A、植物介质浮床B及植物介质河蚌浮床(组合型生态浮床)C等3个不同层次配置的浮床,考察了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各浮床出水中不同形态的有机物及氮的质量浓度变化,分析了浮床中各配置对有机物及氮的去除转化规律,同时研究了三角帆蚌对人工介质微生物富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介质对溶解性的有机物及氮起到了明显的去除作用,三角帆蚌通过滤食消化促进了有机颗粒物的可溶化和无机化,对氮形态的转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了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三角帆蚌的引入增强了单位人工介质上微生物的TTC-脱氢酶活性与硝化细菌密度,从另一角度阐明了三角帆蚌对有机物及氮去除转化促进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李爱贞 《山东科学》1991,4(2):56-61
对济南市东郊工业区大气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形状特征的分析表明:该地区粒子谱分布为Junge分布;粒子的质量中值直径为3~4μm;1μm以上的粒子质量粒谱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粒径在2μm以下的细粒子的质量浓度只占总量的20%~30%。对不同粒子形状的研究表明:冬季,由于能源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占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培实验模拟生态浮床,研究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特征,探讨海马齿盐度适应性和海马齿生态浮床修复技术推广的适宜盐度范围.结果表明:在中、低盐度(0~20)条件下,海马齿生长几乎不受影响,而在高盐度(25~35)水体中,其生长受到明显胁迫,其中最高盐度(35)处理组中部分海马齿茎节出现腐烂溃败的现象,苗种成活率下降;新根数为低盐度(0~10)处理组中盐度(15和20)处理组高盐度(25~35)处理组,且高盐度处理组新根呈现粗、短特征;培养40d后,海马齿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相对生长量、水分含量、根系活力和根质量随盐度升高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指标最大值均落在盐度5~15范围内,其中根质量和根系活力的最大值均出现在盐度15处理组,表明适当的盐度可以促进水培海马齿的根系发育;除可溶性糖外,海马齿叶片中丙二醛和叶绿素含量受盐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不同盐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暗示海马齿可利用渗透压调节机制抵抗环境盐胁迫,以保证细胞内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维持较稳定的状态.综合比较可初步确定海马齿的适宜生长盐度范围为0~15.  相似文献   

5.
生态浮床技术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之一。文章对生态浮床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生态浮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浮床的改进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浮床特点进行理论分析。文章以空心菜为浮床植物,将改进浮床和传统泡沫板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考察改进浮床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改进设计的生态浮床比传统浮床有更好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可以作为新型浮床推广使用,更好地服务于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6.
盘薇  薛郁  卢伟真  何红第 《广西科学》2015,22(4):373-381
【目的】研究大都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在香港街谷一个典型的道路交叉口处,测量不同日期交通高峰时段内车辆排放的6种不同粒径(0.03~0.49μm,0.5~0.99μm,1~1.99μm,2~4.99μm,5~9.99μm,≥10μm)的颗粒物浓度,并通过自相关特性和功率谱分析对这些颗粒物浓度的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粒径0.03~0.49μm颗粒物的相关性变化呈现多周期性.与此相反,粒径0.5~0.99μm,1~1.99μm和2~4.99μm颗粒物的相关性明显呈现出与交通红绿灯匹配的周期性,粒径5.0~9.99μm和≥10μm较大颗粒物的相关性较小.粒径较小颗粒物的长时间相关函数不趋于0表明存在长时持续作用.功率谱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6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的周期性和长时持续性,特别是粒径0.03~0.49μm细微颗粒物,其功率谱呈现S(fk)~1fηk的标度关系,表明存在长时相关特性.【结论】城市道路交叉口车辆尾气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有较大的影响,6种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显示出周期性和长时相关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分别构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西芹Apium graveolens浮床及其不同组合的植物浮床,并在水体中加入6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及一种水生动物-斑马鱼Danio rerio,研究不同浮床系统对水质的净化效应及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浮床上能健康生长,其生物量、株高和根长均明显增加,且香根草和黄菖蒲的长势优于西芹。植物浮床均能有效防止水体的中化学需氧量(CODMn)的上升,但各生态浮床植物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植物浮床能显著去除水体中的氮(N)、磷(P)营养盐,其中,香根草的去除效果最好,而西芹的效果相对较差。总体而言,在系统中添加斑马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浮床系统对水体的净化功能。香根草浮床能显著抑制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相对而言其他类型的植物浮床对浮游植物的抑制能力较弱或无显著影响,且不同种类浮游藻类对植物浮床的敏感度不同。香根草和黄菖蒲对生态浮床系统中斑马鱼的生物量具有促进作用,香根草的促进作用大于黄菖蒲。综上所述,香根草是一种优良的浮床植物,可广泛用于水体净化及水华防治,而黄菖蒲可用于城市景观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自然水体湿生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以及沉水植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水生高等植物构建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到沉水植物的野外示范研究区,面积为9 048 m2.模拟长江潮汐规律每天调长江水4 320 m3流经试验区,试验共进行100 h,进水量18 000 m3,试验区平均水力负荷0.477 5 m/d.结果表明:(1)湿地植被对水体透明度的改善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即使外界环境有强烈干扰,只要不危及到湿地植被的存活,水体的透明度很快就可以提高到一定程度;(2)湿地植物对长江水体N、P等具有良好的净化作用;(3)湿地植物可降低泥沙含量,加速泥沙沉降.输入挺水植物长江水泥沙含量为130.87 mg/L,,而流出挺水植物区的泥沙含量仅为32.66 mg/L,降低了75%,试验100 h的最终沉降量达到402 g/m2;输入浮叶植物长江水泥沙含量为32.66 mg/L,而流出浮叶植物区的泥沙含量仅为20.30 mg/L,试验100 h的最终沉降量达到271 g/m2.输入沉水植物泥沙浓度平均为20.30 mg/L,流经沉水植物群落后泥沙浓度平均18.65 mg/L,在沉水植物区的沉降量为0.011 5 g/m2,明显低于挺水和浮叶植物区;(4)示范研究的结果充分验证了由挺水、浮叶、沉水等水生高等植物组成的串连湿地系统对挟沙水体中的悬浮泥沙的截留效果,因此在长江泥沙控制与水质改善上具有较好的可应用性,是长江泥沙控制、水质改善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注入水中悬浮油滴能够严重堵塞低渗透油藏储层,造成渗透率下降,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油滴对低渗透储层伤害规律的研究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6种不同的粒径的悬浮油滴在5种不同浓度条件下,分别对安塞低渗透岩心进行室内流动实验、解堵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喉道直径3.097μm、渗透率(2.96~3.73)×10-3μm2条件下,注入一定浓度c、一定粒径d悬浮油滴溶液后,渗透率变小,产生了堵塞。其中当d≤3.16μm时,与粒径相比,注入液浓度对堵塞起主导作用。大量油滴能够贯穿岩心,解堵效果较好,堵塞形式为贯穿性堵塞;当d4.175μm时,与浓度相比,粒径对堵塞起主导作用,油滴无法通过岩心,解堵效果较差,堵塞形式为浅部堵塞;当3.16μmd≤4.175μm,注入液浓度和粒径共同作用,极少油滴能够贯穿岩心,解堵效果最差,堵塞形式为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的过度阶段。建议安塞油田注入水中油滴指标采用c≤20 mg/L,且d≤4.175μm。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轮渡空气的颗粒物污染状况,改善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环境,采用美国Fluke 985粒子计数器对上海黄浦江轮渡"东金线"的颗粒物污染状况进行实测,分析粒径为0.30~0.49μm,0.50~0.99μm,1.00~1.99μm,2.00~4.99μm,5.00~9.99μm,≥10.00μm六种范围颗粒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以及轮渡污染的严重性,并对轮渡整体的颗粒物平均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轮渡二层露台的颗粒物浓度往往较高,人流量对粒径较粗的颗粒物影响较为明显;一层里舱和二层里舱的主要污染物为粒径较大(5.00~9.99μm,≥10.00μm)的颗粒物,二层露台主要污染物为粒径较细(0.30~0.49μm,0.50~0.99μm,1.00~1.99μm,2.00~4.99μm)的颗粒物.  相似文献   

11.
钻井泥浆泵泵冲流量测量系统是石油钻(修)井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泥浆泵冲和入口测量的测量仪表.文章介绍了泵冲流量测量系统的原理,阐述了该仪表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关键技术.该系统能为钻(修)井泥浆注入量提供准确显示.便于司钻和钻(修)井监督们第一时间了解泥浆泵的工作情况和掌握井筒内泥浆的压力状态.实验证明,该系统测量精度.可靠性均很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光纤传输系统中激光器初始啁啾、光纤非线性和色散的相互作用,提出了用SPM(自相位调制)补偿激光器的初始啁啾和光纤正色散补偿SPM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具体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静息细胞系统研究了各种因素对螺旋霉索(SPM)合成的影响。结果发现,当种子菌龄为46h,培养基的pH为6.2,静息培养时间为18h时,对SPM合成最有利;乙酸盐、甲硫氨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乙酸加入量为1%时可提高SPM效价一倍;加入0.01%的甲硫氨酸,SPM产量增加50%,SPM的合成对NH_4~+比较敏感,当系统中NH_4Cl的含量达0.4%时,SPM的合成减少42%,如同时加入0.1%KH_2PO_4,可降低NH_4~+浓度1/3,从而解除NH_4~+的阻遏作用。此外,还发现0.1%KH_2PO_4不仅能解除外源SPM对SPM合成的抑制作用,并且能提高菌的生物合成活力近一倍。在静息细胞系统中加入氯霉素,发现SPM的合成是从培养30h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4.
A novel method to enhance the bandwidth of a chaotic carrier from a delayed feedback semiconductor laser transmitter is pre- sented using self-phase modulation (SPM) in an optical fiber external round cavity. A physical model of the laser dynamics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ptical feedback light with the SPM effect in the fiber path. A formula for frequency detuning of the optical dual-feedback under SPM is theoretically deduc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nlinear phase shift caused by SPM has ...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自相位调制现象,对高速率、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自相位调制带来的性能劣化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光纤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的相互作用,并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对新的扫描质子微探针系统SPM(Scanning Proton Microscopy)的引进和硬件系统建设的完成,根据该新扫描质子微探针系统所预期能够达到的实验条件,对STIM(Scanning Transmission Ion Microscopy)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基于相应的复旦SPM系统的实验状况,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强烈因子处理的诱变方法,配合理性化筛选技术,有意识地消除一些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和产物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反馈抑制。试验结果表明:用紫外线照射30秒,射距30cm或用1%硫酸二乙酯处理40分钟,能获得正变幅度较大的突变株;用诱变剂处理与结构类似物(2-脱氧-D-葡萄糖、甲胺或终产物——螺旋霉素)筛选相结合的理性化方法比常规方法优越,获得一株摇瓶发酵单位达3000u·ml~(-1)以上的高产菌株。静息细胞培养系统中的研究表明,用2-脱氧-D-葡萄糖、甲胺和螺旋霉素定向筛选的抗性突变株,都在不同程度上分别解除了碳、氮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阻遏,且低浓度的外源螺旋霉素对诱变组的螺旋霉素合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光波导显微术是在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术(SPM)基础上的一项新技术.相对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表面等离子波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颇具前景的技术,用它来显示金属表面的微小物体,具有操作简单化,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等特点.但是光波导显微术有望将横向分辨率提高一个数量级.该文主要是在表面等离子波的基础上介绍光导波显微技术,它是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了强度调制光信号在级联光纤放大器普通单模光纤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模拟中主要考虑了自相位调制、群速色散和自发辐射噪声,使用负色散补偿光纤去补偿群速色散和自相位调制。结果表明,若色散得到很好补偿,当放大器间距减少到50 km 时,无误码2 050 km 传输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在单模光纤的反常色散区,对群速度色散产生的啁啾,自相位调制产生的啁啾以及二者共同作用产生的啁啾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付里叶变换法得到了群速度色散和自相位调制单独起作用时所产生的啁啾和解析解,并用数值法模拟了二者共同起作用时的啁啾演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