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欧阳军 《科学之友》2004,(12):50-53
动物学家汉密尔顿对有关大象的传说表示怀疑。因此他驯养了一群非洲象。世上是否有大象坟地?在大象家族中,是否大家都要惟“母亲”之命是从?大象是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聪明?总之,当非洲象的近亲——亚洲象成为人类得力的家畜的时候,被认为不可驯服的庞然大物——非洲象究竟是否像传闻中那样生活呢?  相似文献   

2.
大象趣史     
动物学家汉密尔顿对有关大象的传说表示怀疑,因此他驯养了一群非洲象。世上是否真有大象坟地?在大象家族中,是否大家都要唯母命是从?当亚洲象成为人类得力家畜的时候,被认为不可驯服的庞然大物——非洲象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  相似文献   

3.
大象趣史     
动物学家汉密尔顿对有关大象的传说表示怀疑,因此他驯养了一群非洲象.世上是否真有大象坟地?在大象家族中,是否大家都要唯母命是从?当亚洲象成为人类得力家畜的时候,被认为不可驯服的庞然大物--非洲象究竞是怎样生活的呢?  相似文献   

4.
<正>像所有其他食草动物一样,非洲森林象的存在对于它们所栖息的生态系统营养循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象牙贸易导致东非大象数量锐减。尽管非洲森林象被偷猎事件在过去几年里有所减少,但它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帮助。加蓬北部明凯贝国家公园是一片茂密潮湿的热带雨林,徒步旅行者偏离林中小径几米就会迷路。正是这片密不透风的灌木丛曾经保护了众多大象免遭偷猎者的侵扰。然而近年来,猎杀非洲森林象的罪恶之手还是伸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葬礼     
张哲 《科学之友》2007,(9A):52-52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侧隐之心”、“悼念之情”,甚至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礼”还很隆重。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便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效仿,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为首的雄象带着众象踩土,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  相似文献   

6.
幽默六则     
三明治海关官员拦住一位旅客,理由是他带的一头大象没有报关。旅客牵着象在外边转了一个圈子,买了两片面包挂在象的耳朵上后又回来了。海关官员说:“怎么又是你,你不能过去。”“先生,我带着我爱吃的夹心三明治关你什么事,里面夹什么东西完全是我自己的事!”(李东辉)合影汪县长参观本县养猪专业户的猪场,兴致所至,和猪合照了相。照片出来后,通讯员李干事为照片配了文字说明:“汪县长和猪在一起。”李干事觉得不合适,遂改为“汪县长置身群猪中间。”李干事仍觉不妥,推敲了半天最后定为:“后排左起第三人为汪县长。”(刘林)…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与裂缝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洲,人们认为大象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能预知自己的死期,濒死前便自行前往大象陵园。那里很早就有这样的传说:大象族群非常团结,野生大象都有自己的家族墓地。如有半路死去的大象,其他同类遇到遗骸后也会帮助将之保存下来,用长长的鼻子将死者卷到墓里。不仅如此,活着的大象还经常跑到墓地里对着死去大象的白骨进行缅怀。  相似文献   

8.
《科学24小时》2011,(5):52-52
大象的记忆力惊人,近期就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大象的记忆力非常好.尤越是一峰涉及到危险情况的记忆,可能更会使它们“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9.
动物的葬礼     
武夫 《科学之友》2003,(12):19-19
动物学家们惊奇地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深厚的“悼念”之情,所以,在动物世界中也有着五花八门的葬礼。在非洲密林深处,大象老死后,“送终”的象群围着死者先是发出一阵哀号,然后由为首的大象用象牙掘松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投到象尸上。群象纷纷仿效,跟着把土块、石块、树枝和枯草等投到象尸上,将其掩埋起来,再用脚踩实,直到为首的大象一声号叫,才停止踩踏,群象便  相似文献   

10.
问题14:大象是如何喝水的?它难道能在喝水的同时呼吸吗?解答:大象先把水吸入鼻子,再把长鼻子前端放在嘴里边喷边喝。一头成年象的鼻子一次可吸入10升左右的水。为了使鼻子里的水更好地流到嘴里,大象在喝水时常会向后微微仰起头。如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大象的气管与食管是分开的,因而,它在喝水的同时完全可以呼吸,二者之间并无矛盾。唯一可能发生问题的情形也许是:当象鼻子刚刚朝嘴项项完水而变空且水正沿喉管下咽时,若此刻象用鼻子呼吸则可能被呛。事实上,刚出生的人类婴儿也有在吮吸乳汁的同时用鼻子呼吸的能力。不过数月之后…  相似文献   

11.
正印度是全世界大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人象冲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如果想要和体重是人类至少30倍的大型动物相处,除了敬而远之,还要运用人类的智慧。在印度生活着约3万头大象,这里是人象冲突最激烈的国家。古印度人驯服野生大象并用于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在古印度吠陀时代初期(约公元前1100年),古印度人开始在战争中使用大象。  相似文献   

12.
何颖 《科学之友》2005,(4):51-51
控制生育不仅是人类独有的行为,许多动物为了自身长期生存,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栖息在埃及尼罗河两岸的大象,能根据当时当地食物的供应情况来决定多生还是少生幼象。尼罗河岸的一侧树木繁茂,野草丛生,食物丰富,母象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每隔4年生育一胎;而在河的  相似文献   

13.
正象在此之前的10年一样,当一个读者在看书读报阅览杂志,他的科学兴趣能够得到满足.使他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扩展,甚至使他对人生价值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影响他的一生时,他会发自肺腑地称他的读物是其“良师益友”或者“启蒙老师”,更自豪地称自己是其读物的“忠实读者”。其实,这样得到益处的人,这样出色的书、报,或者杂志,这样感人的事情,在今天这样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即使是象笔者这样连续11年一期不漏地阅读、受益于《世界科学》这样的情况,也不敢枉自以“屈指可数”这个词来形容,尤其是对于象《世界…  相似文献   

14.
象海豹的鼻子从它们的脸上倒挂下来,很像大象的鼻子,因此人们就叫它们象海豹。它们的大鼻子是空的,像音箱一样,在吼叫时可以产生共鸣,使声音更大些。象海豹是所有海洋鳍足类中最大和最有力的哺乳动物,雄的有5米长,重达2吨,雌的平均也有3米多长,但重量只有雄的一  相似文献   

15.
大象学校     
沈阔 《自然与人》2012,(5):34-38
清迈市以北的丛林山区,是泰国大象的主要出没之地。20世纪60年代,泰国政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所“大象学校”,人们将捕获来的3—5岁的野象送入学校进行训练,经过12年的教育和实习,一般年满18岁的大象经过考试合格,就可“毕业”到社会上参加工作了。这些大象可工作40多年,只要身体无病,要到60岁才能“退休”。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除了二氧化碳以外,更有痕量气体在增加。它们象二氧化碳一样对全球气候起着明显的影响。这个看法是四位科学家在即将问世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还说,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痕量气体能长此以往地持续起着“暖房”作用,比二氧化碳有过之而无不及。该文将发表在今年六月号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这些痕量气体在今后40到50年里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要超过二氧化碳的两倍或三倍。”其中一位作者R.J.西塞尔朗这样说的。他目前是美国国家大气研  相似文献   

17.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们习惯用大象搬运树木和其他重物,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对大象越来越残忍。象主安得利尔养着9头大象,一年内,累死了6头。大象丽安,起初活蹦乱跳,常用大鼻子卷起大木头,很神奇地帮主人装车,非常可爱。可是,快死的时候,体重减去了150kg,浑身渗血,不停地颤抖,流泪的大眼哀怨地看着主人。安得利尔看它实在不能干活了,几刀就捅死了它,然后在哈哈大笑中挖象牙,剥象皮。某一天,好像是商量过似的,许多大象同时向主人发难了。一个月之内,数百头大象逃脱,70间房屋被撞毁,17人死亡,300多人受伤,500多辆运木车遭到损坏……  相似文献   

18.
昆虫世界有一种“大象”,顶着长长的“鼻子”,披着坚硬的壳。人们形象地叫它们“象鼻虫”,也叫象甲。  相似文献   

19.
广角镜     
大象的记忆力惊人 最近科学家在非洲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洲大象能辨别其他一百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哪怕是在分开几年之后。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的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录制了一些非洲母象用来进行联系的叫声,他们发现,这些声音是大象用来确认个体和组成复杂的社群网络的重要信息。他们把这些叫声放给27个不同大象群体听,并观察其反应。科学家发现,如果它们与发出声音的大象经常碰面,它们就会作出回应。如果不认识的话,它们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变得易怒而且戒备。研究还发现,当把一头已经死了两年的大象…  相似文献   

20.
视野     
大象的疗浴2007年8月11日,印度南部克拉那邦暴雨如注。在一座寺庙里,大象训练师正在冒雨为一头大象洗浴。其实,从每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开始,这座寺庙里的驯象师们都要为大约60头大象进行传统的浴疗,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之所以选择这个时段,是因为时值季风季节,凉爽的气候最适合浴疗。这个浴疗项目始于1985年,目的是让这些为寺庙辛勤工作了11个月的大象恢复健康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