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棉花上应用黄枯净、克黄枯的试验结果表明 ,对棉花枯、黄萎病均有防治作用 ,但防效较好的是黄枯净 ,其次是克黄枯。它们均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 ,改善纤维品质 ,达到了防病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区棉花重茬面积不断增加,棉花枯、黄萎病逐年加重,通过喷施萎菌剂、苗康、壮根、棉康宁四种药剂,减轻了棉株的发病率,提高产量2 ̄7.59%,单株成铃率增加0.104个,铃重增加0.06 ̄0.18克,品质较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86.2%铜大师是以保护性为主兼有治疗作用的非选择性广普无机杀菌剂 ,经不同浓度拌种、浸种、灌根、叶面喷施 ,并以"克黄枯"为对照药剂与铜大师同样方式处理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拌种 +灌根防效为最佳 ,药效达83.81 -69.67 % ,比"克黄枯"防效提高11.81 -8.87个百分点。经方差分析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滴萎净 滴萎净是一种快速根治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枯、黄萎病的农药,是由络氨铜、氯化钾、硫酸锰、硫酸、柠檬酸、尿素、植物生长刺激素“802”和“农家乐”植物生长剂等原材料,分组进行混合反应,然后再进行综合反应,形成含有多种化合物的复合液体。该农药无味低毒,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当发现棉株及其他农作物染上枯、黄萎病时,只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以从一把伞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组织分离到的内生细菌YBS106对三叶一心棉苗进行灌根诱导,同时挑战接种棉花枯萎病菌或棉花黄萎病菌,测定YBS106诱导对棉叶中抗性相关酶POD和PPO活性及与抗性相关的MDA和VC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YBS106对棉花枯、黄萎病的相对防效。结果表明,YBS106诱导对POD和PPO活性及MDA和Vc含量均有显著影响。YBS106能有效诱棉叶中POD和PPO等防御酶活及Vc含量增加和MDA含量的减少,MDA和Vc含量在诱导后第5天达到最高,POD和PPO活性在诱导后第10天达到最高。病原菌挑战接种100 d时,YBS106对棉花枯萎病菌和黄萎病菌的相对防效分别为64.24%和71.37%,这与棉花系统抗性相关的防御酶活及相关物质(MDA和Vc)含量的变化趋势吻合。该结果表明YBS106诱导棉花产生了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的系统抗性。  相似文献   

6.
中棉19(原名中88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培育的一个多抗棉花新品种。它具有早熟、高产、优质,兼抗枯黄萎病、耐棉苗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和Ⅱ级抗蚜虫等特性.适于麦棉套种也可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物制剂对棉花黄、枯萎的病田间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arpin基因能诱导植物抗性原理研制的生物药剂伊利特和HarpinEa在新疆棉花黄、枯萎病混生重病田块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对数据进行DMRT测验,播种到初花期伊利特防效最好,为51.69%,高出对照药剂28.26%.在0.05和0.01水平上伊利特处理与对照药剂处理差异显著.说明生物制剂对棉花黄、枯萎病有一定的防效,尤其是在棉花初花期之前防治效果明显,同时其对棉花具有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革新与发明     
棉花专用叶面肥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用肥料,是一种复合肥料。现有的叶面肥一般是广谱型的,对于有特别需要的作物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而棉花是一种多花型且与花蕾铃并存、生长期又长的作物,又需要长出又多又长的花纤维,因此棉花需要自己独特的微肥。本发明提供一种棉花专用的、能使棉花高产、稳产抗棉花红叶茎枯病及早衰、黄枯萎等病的复合多效水溶性叶面肥。其叶面肥配方重量百分比比为: 黄腐酸盐 1.5~2.5%乙酰水杨酸 0.75~1.25%硼酸 1~4%硼砂 30~35%磷酸二氢钾 30~3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锌 18~25%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铜 2~5%含7个结晶水的硫酸镁 3~6%含5个结晶水的硫酸锰 1.5~4%此外在以成分总量中每千克加入2~4克缩节安。本发明的棉花专用叶面经两年的实地试验,防病增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药高美施对甜瓜蔓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66.67% ;立枯净、敌克松,前期防效虽佳高于美施高,但持效差。  相似文献   

10.
棉花红叶茎枯病,俗称大斑病。前几年,嘉定县主要发生在高亢地、连作棉田和缺水缺肥耕作粗放的棉田。棉株得病后,引起早衰,棉叶焦枯脱落,结铃小,衣分低,品质差。一般发病田块每亩产量损失皮棉30~40斤,发病早、发病重的田块损失更大。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对棉花红叶茎枯病的发生有了初步认识。棉花同其他作物一样,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合使用,才能正常生长。去年,在棉田上有重点的推广施用了氯化钾。通过后期调查,证明氯化钾防治棉花红叶茎枯病的效果很好。据12个公社、18个大队、  相似文献   

11.
施药机械施药后对棉叶螨的防效7天内一直处在上升阶段,7天后至第15天防效稳定在100%,而常规施药机械施药后5天内防效处在上升阶段,5天后防效开始下降。施药机械防治棉叶螨效果比常规施药机械好,并且防效持久。使用施药机械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可减少施药次数1-2次,降低了防治成本,确保了棉花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小叶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发病中期喷一次,防效可达56—63%。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黄萎病是影响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对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在理论和实践上为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棉花连年增产。1984年皮棉总产量超过1000万担,居世界首位。由于棉花增产,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潜力很大。据报道,一亩棉花副产品有:棉短绒14斤,棉籽油26斤,棉饼60斤,棉酚23克,棉籽壳60斤,棉秸杆400斤。对棉区来说,这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乡镇工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这里把国外的几种棉花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作一介绍,供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百虫净4个浓度进行防治棉蚜、棉叶螨防效试验,认为其防效随其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建议生产上使用750~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因棉叶螨对棉花持续严重为害,已给垦区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当前,生产上采用3911拌种来压低棉花苗期叶螨的虫口密度。这项措施,在棉花叶螨防治乃至棉花病虫综防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成为棉花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在生产防治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诸如3911拌种的持效期有多长的问题。在3911持效期内,棉苗是“毒苗”,虽然此时有叶螨在棉苗上取食活动,但最终因“食毒死亡”而不能继续生存、繁殖。若在此时进行大面积的喷药防治,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而盲目推迟化防时间,有时又会因防治延误而造成经济损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以142团4个营,7个连队的部分棉田作基地,开展了3911拌种对棉叶螨持效期预测的调研.  相似文献   

18.
用10%百虫净以棉花种子量的0.25%和0.35%拌种可有效防治棉蓟马的危害,但对棉蚜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项目研究中,从植物根围、根表和植物内部分离到1345株细菌,并测定了他们对棉花黄萎病菌的抑菌性。118株细菌表现较强的抑菌性,抑菌率≥50%。其中25个菌株的抑菌率≥。70%,93个菌株的抑菌率为50%~70%。另外从棉花黄萎菌的微菌核际分离到57株细菌,其中30株细菌能显著地抑制棉花黄萎菌微菌核的菌落生长(5个菌株完全抑制微菌核的萌发和生长,15菌株的抑菌率为40%~97%)。这些拮抗菌的培养滤液也能抑制棉花黄萎菌的生长。室内盆栽实验证明,应用拮抗菌处理棉花种子,有10个拮抗细菌能极显著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其中4个菌株(ICB-18、NCD-2、CS-25和CS--27)的防病效果极好,防病效果为72.3%~81.4%,3个菌株(C-94、C-28和NCD-25)的防病效果为55.7%~61.9%。1999~2000年的2年田间小区试验中。NCD-2菌株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该菌株连续两年的防病效果平均为85.4%;另外4个菌株(ICB-18、CS-25、C-94和C-28)亦能显著防治棉花黄萎病,但防病效果与国外商品化生防制剂TF相当。在田间示范中,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后直接播种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1.2%。同时应用生防细菌NCD-2制剂拌种育苗移栽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防病效果达到52.6%并且增产22.85%。本文同时测定了NCD-2对主要大田作物的安全性,证明其对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黄瓜、茄子和大豆等7种作物没有致病性,并且对这些作物的出苗、生长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花化学脱叶催熟是实现机械化采棉的一项重要技术环节 ,通过对脱落宝不同用量、不同配方试验 ,认为666.7m2 用脱落宝40克 +乙烯利90克脱叶效果最显著 ,施药后5 -10天的平均温度必须高于200C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