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时光     
人类寿命如何达极限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预测,人类的自然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但实际上大多数人的寿命在90岁以下。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使人类的寿命达到极限?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一项颇具说服力的新学说:死亡激素源。科学家们首先是从章鱼的身上发现这种死亡激素的。在太平洋中有一种8腕章鱼,雌章鱼产卵7周以后,便毫无食欲,滴食不进,所有心思都放在孵卵上。等到小章鱼孵出来后,雌章鱼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使命,也就一命呜呼了。科学家发现雌章鱼的这种现象与眼窝后面一对腺体  相似文献   

2.
节食与长寿     
人们总想知道长寿的秘密,也希望自己长寿。假如有人劝说你每顿饭少吃一点,你会听吗?不过现在你得考虑一下这样的劝告,因为科学家有大量的证据表明,你吃得少,可能就活得更长。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将食物中的热量适当地减少,但不减少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就可以延长老鼠、蜘蛛和虹 (一种鱼)的寿命。科学家将这种情况称之为低营养状态,注意这绝对不是营养不良的病理情况。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科学家们所做的一些实验,讲一讲那些喂养在实验室里的节食动物,科学家们只让这些节食动物得到其他动物所得到的2/3的热量。 虽然用节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目前还没有在人群里系统地验证过,但科学家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低营养状态可以延长人的平均和最大寿命。每日削减30%热量的摄入可以使老鼠的平均寿命延长30%。除此之外,这些老鼠到非常老时不会得一些与器官老化有关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其实,科学家早在7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是许多科学家当时对此并没有多大兴趣,认为这些不过是实验室中类似“小儿科”的事情,不屑一顾。直到1970年,一些科学家才意识到,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永驻青春的秘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减少热量的摄入。 1987年,美国国家健康...  相似文献   

3.
活到1000岁     
长生不老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古希腊大立法家梭伦曾经说:人被指定的寿命是70岁.<圣经>中记录的最长寿者是玛士撒拉,据说他活了969年.有科学家相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活到1000岁并非没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人类到底能够活多久的争论几天前被再度点燃,而导火索便是科学家在2016年10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该研究指出,人类寿命已经接近了"天花板",即人类寿命存在一个天然极限——均值约为115岁。目前有记录的世界最长寿的人是法国老太太Jeanne Calment,她已于1997年逝世,终年122岁。而近20年后发表的这项新研究无异于"火上浇  相似文献   

5.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每日快报》日前报道,百岁老人在我们身边仍属“稀罕事”,然而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权威科学家们最近总结出了10条长寿秘诀,并宣称人们如果按照这些简单的健康法则去生活,每个健康的人活到100岁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秘诀1:幸福婚姻使男人增加7年寿命热爱社交、幸福的婚姻和完美的家庭是长寿的第一秘诀。19世纪英国人口统计学之父威廉·法尔发现,寡妇或鳏夫比他们的结婚同龄人有着更高的死亡率。更多研究显示,婚姻可以给男人增加7年的寿命,给女人增加2年的寿命。美国芝加哥大学专家琳达·威特研究发现,一个患有…  相似文献   

6.
超级寿星     
正动物界的超级寿星,或许能提供有助人类长生不老的线索灯塔水母寿命长得未知灯塔水母可能是海洋中真正的寿星。它们不仅不会濒死,而且越来越年轻,直到重新开始生命周期。它们的诀窍也许是能把一种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细胞的能力。有时候,人类干细胞也有这样的能力。海洋圆蛤寿命500年这种巴掌大的圆蛤竟然能活500年,甚至更久。一些科学家相信,这种圆蛤的长寿之谜在于它能保护自己的蛋白质不受损害。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战胜衰老的途径之一是在机体部件衰竭之时予以更换,这也是永葆青春的另一把密钥数十亿美元的高科技研究能让死亡成为一种选择吗?三月的一个晚上,在曼德维尔峡谷,94岁高龄的好莱坞传奇人物诺曼·利尔(Norman Lear)的宅邸客厅里宾客满堂,在座的包括一些探索长寿秘密的科学家精英。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人类长寿大挑  相似文献   

8.
人类长寿的愿望或许要靠果蝇来帮助实现。20年以前.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果蝇研完长寿的奥秘。去年美国加州大学罗斯教授在第五百代果蝇中发现了长寿型果蝇,但是这仅仅是偶然发生的事件。最近科学家在果蝇体内发现一种变异基因,称为"印地"(I’m not dead yet.简称 Tndy)。科学家推测,由此开发出的药物将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和减肥的效果。美国康涅耿克州立大学健康研究中心的 S.L.赫尔方教授和同事们在一次  相似文献   

9.
<正>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寻找长寿的药方。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确信他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让人长命百岁,甚至有望让许多人活到140岁。这种药方藏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川中,解开长寿密码的是一种冻结了数千年的古老细菌。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想好了一句搞笑的广告词:想长寿,挖冰川。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寻找长寿的药方.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确信他们找到了这样一种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让人长命百岁,甚至有望让许多人活到140岁.这种药方藏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川中,解开长寿密码的是一种冻结了数千年的古老细菌.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想好了一句搞笑的广告词:想长寿,挖冰川.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不停地寻找长寿的药方。最近,俄罗斯科学家确信他们可能找到了这样一种药方,这种药方不仅能让人长命百岁,甚至有望让许多人活到140岁。这种药方藏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冰川中,解开长寿密码的是一种冻结了数千年的古老细菌。一些研究人员已经想好了一句搞笑的广告词:想长寿,挖冰川。  相似文献   

12.
乐乐 《科学24小时》2005,(10):30-31
与昆虫相比,人类在某些方面也不得不自叹不如。但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和揭示昆虫所具有的奥妙,使它们贡献和服务于人类。果蝇会“学习”有“思想”学习是我们人类的认知本能,“从经验中学习”也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但要问为什么人天生就具备这种内在的本能,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得清。于是,科学家们从既容易饲养又好操作的小昆虫——果蝇入手,通过科学实验,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据科学家们推算,人类的自然寿命可高达160岁。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只能享年其半呢?究其原因,除了坎坷劳累之外,折寿的主要因素当首推感情损伤。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一种新的医学理论——感情应力学说正崭露头角。这种学说提倡人们不要积累"感情势能",不要一概从药理上去做文章,而应多从心理方面来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14.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5,(3):18-19
<正>北极露脊鲸,帮助人类更长寿众所周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会在100岁左右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而,作为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鲸鱼家族中却有一个例外——北极露脊鲸,它们的寿命往往会超过200岁。为什么它们能比其他鲸鱼物种更长寿呢?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露脊鲸体内,存在着一种独特基因,这种基因能帮助它们抵御癌症,并修复DNA损伤,这就是露脊鲸不会患上心脏病和癌症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问你的年龄,你多半会从你出生的那天算起。但是,科学家却不这样算,因为他们发现,人体细胞每7年将完全自我更新一次,在自我更新过程中,死亡的细胞会被新生的细胞所代替。如此算来,你的绝大部分肌肉、消化器官等都比你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关于人体是否能自我更新,是困扰科学界数十年的问题,细胞更新是否意味着整个身体完全更新?如果真的是完全更新,人的一生有多少个身体呢?如果你很长寿,到最后又有多少原来的你剩下了呢?既然细胞要更新,细胞就有寿命,那么细胞的寿命有多长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不同组织的细胞寿命。他们将放射性核苷放入实验鼠的食物中或注入其体内。由于放射性核苷能参与DNA合成,在细胞更新(生成新的细胞)时,新生成的细胞DNA中就有放射性核苷的标记,科学家只要检测出不同的组织中有多少含标记的DNA细胞,就可计算出更新细胞的生成比例。这一实验能准确地判断啮齿类动物的细胞更新速度,但由于不能将放射性核苷注入人体,所以无法在人类身上进行。为了检测人类的细胞更新速度,研究人员尝试用其他方法找出人体细胞的年龄,比如测量端粒的长度。端粒是染色体DNA的尾端,随着细胞的每次分裂而变短。不过,至今还没有人找到能从端粒的长度...  相似文献   

16.
我们能活150岁RobertLangreth著吴继星译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有两种方法使人长寿。虽然不能永久年轻.但可活到超过100岁甚至120岁。1900年,美国人希望活47岁,而今则希望活到75岁以上。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和大多数其它动物,在年龄上...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杰斐逊州境内.有一座大型生物工厂,如今成为积极探索人类长寿奥秘的圣地。据报道,在那里工作的科学家从老鼠身上发现了一种生物机制,并相信运用这一机制能延长人的寿命。一、吃不饱的老鼠活得长杰斐逊州的这家生物工厂,有21000多只老鼠为设在这里的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的400余名科学家提供实验服务。该中心隶属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负责研制用于食品和药物生产的化合物的毒性。1年前,该中心以高级科学家罗恩·哈特为首的科研人员在老鼠身上取得了一项极不寻常的发现。哈特是当今美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得过许多奖,在癌症的 DNA 修复研究领域中成绩斐然。在科学界,他的话大有一言九鼎之势。哈特研究小组发现,自由进食的老鼠患肝肿瘤的可能性要比限制进食的老鼠高4倍。他们还发现,一只老鼠体重与其健康状况及寿命长短的精确对应关系。他们已经能够把老鼠的寿命延长一倍。办法是把喂养饲料削减70%。二、格林希尔的食谱实验表明,鼠类节食能长寿,但这不是哈特他们追寻的最终目标,真正重要的是人类如何延年益  相似文献   

18.
人类是最长寿的灵长类动物,在一些发达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80岁。当然,这并不会使人类停下追求长寿的脚步。针对衰老机制的研究产生了很多观点,其中大部分与饮食相关。现在,人们希望的不只是活得更长,同时也要保持健康。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几个世纪以来,为了减缓甚至阻止衰老,从用处女的血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最近得出结论,以往研究认为的“处于饥饿状态可以使生物寿命延长”的传统说法已被突破,科学家们如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即对我们人类来说,似乎不经过饥饿状态也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据称,只要通过一种药物,就可以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生物的演进中,受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直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研究课题。1875年至1880年伯奈登(E.Van Beneden)等人对受精的研究作出了最早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哺乳类受精的生物学和化学很快有了了解。近年来,对受精知识的了解已影响到人类受孕和避孕的医学和伦理两方面,而且这种影响将继续下去。本文阐述了哺乳类受精过程中一些主要的细胞和分子特征,包括从精卵相遇,互相融合到形成合子。虽然以小鼠的配子作体外试验为例,但所阐述的受精机制和过程可能适用于许多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类。本文将小鼠和海胆的受精作了比较,这种比较结果表明在这两种不同的生物有机体中,受精过程有许多共同的细胞学和分子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