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成为具有新兴文化动力的文学。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华裔文学--美国的少数族裔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30多年来,华裔学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学而成为美国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裔学研究涉及多种艺和化思潮,并反映出美国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描述、反映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华人反抗白人的固定化概念化形象以及华人如何适应美国主流文化、融入新文化所产生的种种文化冲突,但这些冲突都是围绕文化身份建构这一点进行的。把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分为前阶段的文化失语期、开始阶段的身份认同期、探索阶段的民族身份认同期和族裔散居混合身份认同发展期等四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性别暴力描写,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少数族裔反抗白人霸权的反话语,是从边缘向白人中心的挑战。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以赵健秀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只是一种虚构和“臆想”,试图颠覆所谓华裔模范族裔的神话,但是这种性别暴力指向的是白人女性,最终达到的效果只是印证白人主流的“可怕逻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美国华裔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嬗变,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华裔女作家在面临身份危机时所选择的不同文化身份,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这对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我们选择文化身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之后登上华美文坛的新人新作基本上没有受到华美文学研究者的注意。对这些新作中的非虚构作品(包括纪实文学)概略地加以述评,以期引起同行对这些新人新作的关注,使华美文学的研究领域能够得到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7.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4-97,10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汤亭亭与赵健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华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由于赵对以汤为代表的部分华裔作家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颇感不满,因此两者多有针锋相对的舌战,并逐渐形成了美国华裔文学人物形象批评的性别对立。从“双性同体”的视角人手,尝试消解美国华裔文学中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并以《女勇士》《典型的美国佬》《蝴蝶君》三部作品为例,指出“双性和谐”是消解性别矛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多年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它源源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吸取营养,中国是它的根。胡勇的学术论著《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入中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文学的"女性化"一直饱受诟病。华裔美国作家李健孙在他的作品《支那崽》和《荣耀与责任》中却塑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男性主人公形象。这两部作品里充满了阳刚之气,不仅是男子占支配地位,而且更加专注于传统的男性关注焦点和价值观。其作品里面的暴力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和实现其美国人,而非"他者"的身份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暴力描写也有利于实现美国华裔文学的男性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上的歧视性政策,华裔在美国政治生活长期处于边缘地带,这也使得华裔习惯于疏离政治生活。二战后,美国经过民权运动,少数族裔的权利状况普遍得到改善;七十年代末,中美关系解冻。在这一有利背景下,华裔通过努力,整体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参政热情逐渐显现,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参政有利于维护华裔利益,促进自身发展。华人参政的制约因素仍然很多,参政水平的提升还将走过一段不平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就被打着"东方主义"的标签,其主题及内容选择都被认为是西方强势话语权之下对东方文化的扭曲,是东西方政治和经济力量不平衡的产物。本文认为,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在主题等方面的选择并非完全是强势的美国主流文化造成,作者的功利写作价值观下的主动选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成文 《科技信息》2010,(30):47-48
本文从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研究的语言学视角入手,介绍了几种语言学理论在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过程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它们对于作品的成功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期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有所启发,从而有助于美国华裔文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二战后美国的不断强大,美国的华裔也越来越多。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们背负着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压力,以更多的努力在美国艰难生存。近半个世纪以来,在美华裔作家成为了美国文坛出现的一支颇为引人注目的新兴力量,不断取得傲人的成绩。美国华裔作家,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这特殊的生存环境里,选择了自己的成功方式——文化进贡。他们以传统中华文化为资源,在向美国读者进贡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进贡了自己的对美国文化的忠诚。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诗歌在最近3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女诗人都共同书写了对族裔身份、性别身份、故国文化的探寻,给美国华裔诗歌整体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在美国文坛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茂德·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剐、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裔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多年以来,美国华裔文学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它源源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吸取营养,中国是它的根。胡勇的学术论著《文化的乡愁——英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恰恰印证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华人最早于19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而华裔妇女进入美国却较晚。美国华裔妇女史是华裔妇女不断奋斗、发展的历程。国内史学界及华裔学者对美国华裔妇女史的研究有自己的积累及其特点,但是,国内学者从历史角度对华裔妇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两种文化碰撞和交融的产物.美国华裔作家大多具有双重文化身份和视野,他们在创作中不同程度地受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视角的影响.然而,不同时代的华裔作家也分别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回应并最终颠覆了白人种族主义者的东方主义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