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丹丹 《科技资讯》2011,(14):229-229
旅游翻译的共时性(synchrony)包括多样性和同一性。多样性指同一历史时期对同一源语作品的不同翻译。翻译的历时性是指翻译的可变性,这种产生于价值标准的变更,而价值标准的变更又常常是历史发展或历史变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澜 《太原科技》2004,(1):88-90
翻译的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语际的意义转换必然受共时条件和历时条件的制约。文学翻译应当适应共时性,也应当适应历时性。共时性指多样性和同一性,历时性指可变性。在整个翻译历史的长河中,译文从来就不是尽善尽关的,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对索绪尔语言研究中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以前的语言研究,无论在中国或外国,都是以古代语言为研究对象,而不注重研究现存的活的口语.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书.研究的方法大多是注疏似地解释古语词的音义,而不大注重语法研究,特别是不重视语言系统的描写.针对这种情况,结构主义学派的奠基人,著名的瑞士人索绪尔,在他提出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又系统地提出了划分语言共时性(synchrony)和历时性(diachrony )的原则.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索绪尔提出的这一理论原则,在语言研究的方法论上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词汇发展的历时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既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又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发展。因此语言的发展既具有历时性即动态特征,又具有共时性即静态特征。作为语言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词汇在其发展进程中历时性表现尤为明显。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发展共性不难看出:历时变化是词汇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词汇发展的历时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词义的演变以及拼写的变异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译文的回译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本文中,作者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文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文“忠实”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文化交流。据此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于群 《科技信息》2011,(18):I0145-I0145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因此,翻译具有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中翻译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7.
艾玉洁 《科技信息》2011,(11):168-168,144
风格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家们争论的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译家趋向于风格是可译的。这种可译性对翻译标准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由于不同作品的风格是不同的,而风格又是可译的,因此我们的翻译标准也应该由于作品的不同而不同,翻译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动态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旅游翻译及旅游翻译研究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研究热点。对2002-2012年间国内旅游翻译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指出旅游翻译研究走向;结合咸宁市当地的旅游翻译现状和翻译研究现状,探讨咸宁市本土旅游翻译的市场走向及翻译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理论界的研究中,"文本间性"与"主体间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在这两种"间性"之外,还存在一种"文化间性"。从翻译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证,得出结论:"文化间性"应是翻译本质属性的应有之义;"文本间性","主体间性"与"文化间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任意一方的考察都不能忽视与其他方面的关涉,以此希望对汉籍外译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小军  吴楠 《科技信息》2010,(2):185-185,188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翻译家。他的文学翻译和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对翻译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精湛论述,它几乎涉及了翻译问题的各个层面,如翻译目的和宗旨、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等,见解独到而深刻。这些译论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鲁迅的翻译思想作深入发掘研究,对新世纪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仍然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更是译者和作者跨越时空的对话.文本本身具有可译性,但在一定的语境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准确理解翻译的可行性是做好翻译实践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对美国乡土文学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 O Jewett)的著作《尖尖的枞树之乡》(The Country of the Pointed Firs)的第20章”AlongShore”的翻译实践,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可行性及翻译中的文本处理技巧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视角出发对中国法制进程路向选择问题的时空背景进行考查,就会发现对这一"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存在"的理论研究必须建构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而对"主体性中国"的理论建构则有可能成为这样一个基本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新疆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由于当前国内外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着语言、学习、交往、就业、价值观等诸多问题,而其中价值观问题直接影响着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看法,影响到未来新疆民族团结、区域稳定等问题.因而为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培养问题,本文运用人类学历时性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认同意识教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任何两种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互通互译的,但也存在一小部分的不可译现象.从汉英两种语言文字差异、音韵差异及表现形式差异三个方面深入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英语隐性课程像其他隐性课程一样,也有着广泛性、隐蔽性、渗透性和人文性等特点,既呈现在校园环境、学习氛围和学术氛围中,也呈现在校园人际关系中。英语隐性课程的构建既有文字的,也有有声的,既有历时的,也有共时的,既有无形的,也有有形的。英语隐性课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到翻译的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奎因的翻译不确定性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关于意义的判定问题。意义的不确定性必将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能说明翻译是不可为的,不能成为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哲学角度研究翻译的本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莹 《科技信息》2010,(35):J0313-J0314,J0325
本文尝试建立的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包含两个评价标准。一是在奈达翻译理论和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动态互动对等"标准,它包含文本、译者和读者诸因素,主要基于读者反应。另一个是基于文本的并以"得体"为最高标准并包含诸多参数的实用标准。两个标准构成一个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汉语标语英译的实例分析,从标语特点、语意及功能方面探讨了汉英标语翻译的方式或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歌曲的翻译上译者是不可缺席的。那么他们可否取代词人将歌曲按照旋律互译。本文利用多元互补翻译标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探讨了歌曲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20.
一般而论,叙事是以时间为轴心,历时性展开故事流程。中国古代叙事诗则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它往往淡化故事流程的历时性展示而强化场景的共时性呈现,从而遏制了叙述性,加强了抒情意味的传达,呈现出“亚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