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99mTc标记的一种抗植物蛋白抗体及其生物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几种标记方法,选择预亚锡化法对一种抗植物蛋白抗体进行99mTc标记,标记条件相对简单,初始标记率约为65%,经Sephadex G25凝胶柱纯化后该标记抗体的放射化学纯度达到80%以上.进一步研究了标记配合物在正常小鼠以及荷瘤(H22)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生物性能研究表明:99mTc标记的抗体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肾代谢,其在肿瘤内有一定的初始摄取,且清除较慢;靶与非靶比值随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遗憾的是该标记配合物仍存在血液本底较高的缺点,希望通过进一步对该抗体片断的标记研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显像剂.  相似文献   

2.
用北医大泌尿所建成的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BIU 87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一株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多项鉴定表明此单抗特异性较好。用此单抗与放射性同位素~131I偶联后,注入载瘤裸鼠体内,肿瘤显像明显,进一步证实单抗的导向作用。然后用这种单抗通过顺乌头酸与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偶联,用膀胱癌细胞BIU-87和E-J二种作为靶细胞,大肠癌细胞Lovo作为对照,检查免疫偶联物在体外的杀伤活性,结果表明阿霉素与单抗的龟疫偶联物对Lovo细胞没有杀伤作用,对BIU-87及E-J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而两种膀胱癌细胞对免疫毒素的敏感性是有所不同的。单独使用单抗在体外没有杀伤作用,单独使用药物会产生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单抗与阿霉素混合使用其作用与单独药物相同。载瘤裸鼠体内用药实验结果表明免疫偶联物能抑制肿瘤生长,单独使用单抗,通过体内补体激活也可起一定治疗作用,但不如免疫毒素明显。停药后有些肿瘤有增长趋势,提示今后临床用药应注意治疗间隔时间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3.
 采用注射含双顺反子质粒后,PCR法扩增不同组织中HBsAg和HCVc基因,同时检测HBV和HCV抗体应答水平.研究注射基因免疫用双顺反子质粒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pcDNA3.0BApc154S2S 1次注射BALB/c小鼠后,24 h内主要分布于血液、肝、脾、骨髓、淋巴结、注射部位肌肉、肺和肾等含血液丰富的组织中.注射后2 d主要在骨髓、血液和注射部位肌肉中存在.7 d后仅在注射部位肌肉中能检测出来,并可持续到第9周.组织切片镜检质粒注射初期肌肉细胞轻度浊肿,随后肌膜细胞轻度增生,未见其它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质粒多次免疫BALB/c小鼠未见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变化.质粒在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存在时间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2-巯基乙醇直接还原法标记得-99m制备了99mTc-BDI-1。质量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标记率为69.9%,分离纯化后标记抗体的放化纯度高于90%。标记抗体的免疫活性分数为81%,亲和常数为1.22x109M-1。本文在上述结果基础上,研究了标记抗体在荷人膀胱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99mTc-BDI-1经尾静脉注射后,分别在4,16及22小时γ照相后断颈处死小鼠,取脏器称湿重并计数。99mTc-BDI-1注射后22小时肿瘤清晰显示,肿瘤对标记抗体的吸收率为20.7%ID/g:平均T/NT为10.52,最小T/NT为2.90(肿瘤/肾脏);最大T/NT为20.7(肿瘤/小肠或肌)。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高发肿癌之一,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1999年对5例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TVBT) 膀胱壁注射化疗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例,年龄60~75岁,平均70岁。男性3例,女性2例,病程4周~2月,术前经膀胱镜检证实为膀胱新生物,其中单发性肿瘤4例,多发性肿瘤1例,单个肿瘤直径1~2cm,均带蒂,肿瘤位于底部和侧壁,距输尿管口均大于1cm。活检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为-期。手术方法:在连硬外麻醉下行TVBT术,电极为袢式汽化电极,对小的肿瘤予以单纯汽化处理,稍大的肿瘤则汽化电切混合进行。术毕再次插入膀胱…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甲状腺肿瘤组织中TG的合成多少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和探讨,另外还选抗癌胚抗原多克隆抗体和抗S—100蛋白抗体作对比观察,计有甲状腺腺瘤23例,乳头状癌12例,滤泡性癌3例,未分化癌3例,及鳞癌1例,共42例。用ABC免疫组化标记法其结果显示:①抗TG多克隆抗体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记有明显的差异。②抗CEA多克隆抗体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记阳性率较低。前者为8.7%,后者为15.8%。③抗S—100蛋白抗体对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标记阳性率较高于CEA的标记阳性率。分别为30%和42.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甘油诱导的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φ=50%的甘油注射于停止饮水18h的C57BL/6j小鼠后肢肌肉内(11 6mL/kg),诱导小鼠产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于注射甘油3h后,实验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G-CSF10μg/kg,连续注射5d,对照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注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在注射甘油72h和168h后,分别检测小鼠血清的肌酐和尿素氮含量,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在注射甘油后第72h,实验组血清的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37 2±2 17)μmol/L和(15 6±1 60)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略高于正常组(P>0 05);肾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检查发现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病灶呈散在分布(++),明显较对照组(++++)轻。在第168h,实验组血清的肌酐和尿素氮分别为(32 3±3 46)μmol/L和(10 90±1 24)mmol/L,接近于正常(32 2±2 09)μmol/L和(12 25±1 11)mmol/L;肾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检查发现肾组织病理改变(+)也接近正常。结论:G-CSF对甘油诱导的小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膀胱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膀胱癌的诊断、分期.方法:分析2001年9月至2004年4月收治的23例可疑膀胱肿瘤患者行CT检查,其中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59.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癌21例,膀胱憩室1例,鳞状上皮增生1例.结果:CT检出膀胱癌准确性91%,敏感性100%,CT分期与病理符合者15例,准确率71%.结论:CT对膀胱癌的早期分期有一定限度,但对壁外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显示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评估近红外荧光染料MHI-148在肿瘤活体成像研究中的应用。近红外染料MHI-148(0.1 mmol/kg)腹腔注射SD大鼠,观察其体内的安全性;将MHI-148按照1μmol/kg剂量腹腔注射人胃癌原位荷瘤裸鼠,48 h后通过活体成像仪进行肿瘤特异性荧光成像;将MHI-148与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后,前肢静脉注射自发性睾丸肿瘤的犬,1h后进行PET/CT成像。MHI-148腹腔注射SD大鼠14 d,脏器未见任何病理变化;MHI-148腹腔注射荷瘤裸鼠,48 h后活体成像,在肿瘤部位能检测到特异性荧光;将标记成功的2.6 mCi的68Ga-MHI-148化合物注入实验犬体内,1 h后通过PET/CT成像,在犬的右侧睾丸部位检测到特异性的高量核素的摄取(SUV均值为1.43),是正常组织(SUV均值为0.44)的3.25倍,通过HE染色确认该部位为肿瘤发生区域。结论近红外荧光染料MHI-148毒性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标记核素68Ga后通过PET/CT能够特异性地检测犬肿瘤部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3.0T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SL-f MRI)评估灯盏花素对大鼠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灯盏花素组,对照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生理盐水7 d,灯盏花素组于注射对比剂前、后连续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7 d(每天1次),并且于注射对比剂前、注射对比剂后20 min、24、48、72 h和7 d共6个时间点进行3.0T ASL-f MRI扫描,测量大鼠肾脏外髓部肾脏血流量(Renal Blood Flow,RBF)值,取大鼠肾脏病理检查,HE染色后评价外髓部肾小管损伤情况,分析和比较两组RBF值以及病理损伤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肾脏外髓部RBF值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升高,持续至48、72 h后回落至低于注射对比剂前,直至7 d组;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20 min后RBF值持续升高至72 h、7 d后回落至近注射对比剂前水平.注射对比剂后72 h灯盏花素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后肾脏外髓部肾小管即出现损伤,24~48 h损伤减轻,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20 min,7 d后损伤加重,与20 min组相仿;灯盏花素组注射对比剂后20 min肾脏外髓部肾小管严重损伤,24~48 h损伤减轻,逐渐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72 h损伤又加重,但低于对照组,7 d后损伤减轻.注射对比剂后,除24 h组两者损伤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余时间组两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3.0T ASL-f MRI技术可以评估CIAKI引起的肾血流灌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CIAKI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1.
用~(131)I标记的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Ab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和实验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分别为37.5%和32.1%。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位均有放射性的特异性浓聚,其摄取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肿瘤显影清晰,显像的合适时间为96~120h。而给予非特异性的~(131)I-NMIgG后肿瘤部位来见放射性浓聚,而呈全身均匀性分布。120h肿瘤组织与肝脏及正常肠组织的比值分别为3.61和9.81,肿瘤定位指数为4.26。实验治疗显示与对照相比~(131)I-MC_3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治疗后第14天肿瘤抑制率为90.14%,与~(131)I-NMIgG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第32天裸鼠血清CEA含量与~(131)I-NMIg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8天注射~(131)I-MC_3裸鼠肿瘤呈大片坏死,仅局部肿瘤边缘尚存少数完整的肿瘤细胞,而其它正常组织、器官未见明显辐射损伤。提示McAbMC_3用于肠癌的诊断和导向治疗可能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抗Sa抗体和FR对RA诊断的效果。方法:用Wextenn-blot方法检测抗Sa抗体,用胶乳凝集法检测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为42.7%,特异度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1%。RF对RA的诊断敏感度为72O%,特异度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两种方法比较表明,抗Sa抗体诊断RA的特异性和阳性确诊率均优于RF.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硫酸铵法、辛酸二步法、DEAE-Sephadex A50 离子交换柱层析法,从杂交瘤小鼠腹水中纯化人型结核杆菌H37Rv 株特异性抗原TB4 的单克隆抗体,从回收率、纯度和活性3 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硫酸铵法回收率最高,层析法纯度最高,3 种方法对单抗的活性均无大的影响。认为:辛酸二步法可有效地去除白蛋白,适用于大量腹水中单抗的提取、纯化,具有简单、省时等优点;柱层析法适用于小量腹水单抗纯化及分析用途  相似文献   

14.
以ELISA检测108例活动性肺结核、39例稳定期肺结核、30例肿瘤、101例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及202例正常人血清的抗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PPD)IgG抗体(简称抗-PPD)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的抗-PPDIgG抗体(简称CIC-PPD)。结果表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抗-PPD和CIC-PPD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各疾病组患者的水平(P<0.001),但与其病变范围无关。单一测定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抗-PPD,敏感性为85.2%,特异性为98.5%;测定CIC-PPD,敏感性为86.1%.特异性96.9%。以两者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标准,则敏感性为93.5%。此外,对11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动态观察表明,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和临床症状的改善,患者的抗-PPD和CIC-PPD水平会逐渐降低,前者于治疗后第20~24周降至正常水平,后者则于治疗后第12~16周降至正常值。研究结果提示测定患者的抗-PPD和CIC-PPD的水平,可用于结核病诊断,对结核病的疗效判定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抗爪蟾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以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成体皮肤角蛋白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小鼠Sp2/0骨髓瘤细胞在PEG的作用下进行融合,经HAT选择培养、ELISA筛选、反复克隆化及冻存复苏,获得四株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一株杂交瘤细胞KD_(10)及其分泌的抗体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柠檬黄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免疫学基本原理,获取抗柠檬黄的单克隆抗体,以此建立了从食品中检测柠檬黄的间接竞争ELISA.试验表明:OVA—TE最适包被浓度为1μg/mL;酶标抗体最适工作浓度为1:3000;酶标抗体的作用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lh;封闭液为1%明胶;底物显色时间为15min;对柠檬黄的最低检出量为26.34ng/mL;抗体的最适稀释倍数为1:12000倍;对该方法进行交叉性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此法是一种特异、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并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机胂的角度出发,结合丹皮酚的抗炎、活血和抗肿瘤等特性,合成了一系列的有关丹皮酚和有机胂的衍生物,均为创新化合物;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对合成化合物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丹皮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创新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获得效果较佳的化合物和最佳的试验浓度,通过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诱导HepG2细胞凋亡分析及机制等的探讨,探索了一类结构简单、较低浓度下可以诱导体外及体内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新型有机胂药物.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已分离纯化的神经生长因子为抗原,制备兔抗NGF抗血谱,用饱和(NH4)2SO4盐析和Protein A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其中的IgG组分,再将其偶联到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上,制备抗NGF IgG免疫亲和性,应用此亲和柱可一步纯化蛇毒中的NGF,大大简化了NGF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99mTc-MAAG2肿瘤显像剂的合成及生物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并表征了新的小肽配体N-(S-三苯甲基巯基乙酰基)丙氨酰甘氨酰甘氨酸(Tr-MAAG2).通过直接标记法制备了水溶性配合物99mTc-MAAG2,并对其体外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研究了配合物99mTc-MAAG2在荷瘤鼠体内的生物分布以及血液清除,结果表明,99mTc-MAAG2在肿瘤和肌肉中的质量摄取率am之比为2.67,肿瘤和血液的am之比为0.75,血液清除较快.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免疫法制备抗人尿激酶单克隆抗体费时、费样品。本文采用脾内直接注射的免疫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3C_6抗尿激酶单克隆抗体,3C_6单克隆抗体属IgM亚类,主要识别MW 54,000的高分子量尿激酶和MW 33,000的低分子量尿激酶。3C_6单克隆抗体与结构类似的胰蛋白酶和纤溶酶原无交叉反应,与胰凝乳蛋白酶原和胰凝乳蛋白酶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