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在剖宫产术中时有发生.这是由于孕产妇仰卧位时其巨大的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引起受压的静脉运端回心血量突然减少,心输出量下降所致,如进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临床表现为产妇硬脊膜外麻醉后仰卧时,突发性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危急状态,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母子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003年3月~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32例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7个月-65岁,平均42.9岁.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期复发3例,其余患者无复发.患者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分:23例好转,7例无改变,2例较术前下降.结论:对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宜早诊断并适宜尽早作显微全切术.  相似文献   

3.
采用硬脊膜外腔高滴注术为主,辅以牵拉、侧扳治疗经CT或核磁共振确诊的腰多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治愈率100%,随访1-5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的麻醉处理及围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对33例妊娠合并风心病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产妇选用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麻醉(简称硬脊麻),2例选用硬膜外麻醉(简称硬外麻),1例因术前出现严重心衰及2例需同时行瓣膜置换+取栓术而行全身麻醉(全麻)。术前、术中积极防治心衰,对已行换瓣术后的产妇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结果:麻醉过程多数平稳,新生儿除全麻的2例病例Apgar评分在2—3分外,其余均在8分以上,母婴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仅一例因宫腔出现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差而行全宫切除术,余病例无出现围术期大出血危情。结论:硬脊麻用于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术中积极正确地防治心衰、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及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和破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方法予以脱水、电动牵引、手法推拿按摩、内服中药、腰椎硬脊膜外腔注射等综合治疗。结果隆起型:有效率90.24%,治愈率75.60%;破裂游离型:有效率68.42%,治愈率42.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隆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优于破裂游离型。  相似文献   

6.
报导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配合注入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48例,近期有效率100%,对治疗后一年以上的患者随访26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用此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硬膜外填充自体血与硬膜外持续6%低分子羟乙基淀粉溶液(贺斯)对穿破硬脊膜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的预防作用。方法:69例硬脊膜穿破的患者,于相邻间隙再次行硬膜外穿刺置入导管,继续行硬膜外麻醉,术毕随机分成两组:在硬膜外填充自体血组(A组,n=35);在硬膜外持续泵入贺斯组(B组,n=34)。A组术毕硬膜外填充自体血15毫升;B组术毕应用输液泵持续输注贺斯2天,每小时2毫升。观察两组术后发生头痛的时间和头痛的程度。结果:A组患者术后头痛有效率(91.4%)明显高于B组(76.5%)(P<0.05)。结论:硬膜外填充自体血预防穿破硬脊膜后头痛的效果优于硬膜外持续泵入贺斯。  相似文献   

8.
马明 《甘肃科技》2014,(9):117-118
观察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择下肢择期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小剂量(A组30例)与对照组(B组30例)。两组患者均择期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髋关节置换骨科手术治疗,小剂量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0~1.2mL(7.5~10mg),对照组在脊麻穿刺成功后在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8~2.0mL(13.5~15mg),完成硬膜外置管等操作后患者平卧位;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基础值,麻醉后5min、10min、30min心率及血压,麻醉平面超过胸10的例数,术中麻黄碱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腰硬联合并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心率及血压变化小(P0.05);术中麻醉平面更稳定,术中麻黄碱用量及恶性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布比卡因脊麻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手术中效果确切,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5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3例,术前和术后JOA评分和恢复率,硬脊膜囊矢状径和膨胀回复率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54月,本组病例术后JOA评分和硬脊膜囊矢状径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再手术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切除术后疗效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者进行临床分析及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27例病人进行随访,优,44.4%;良,33.4%;可,14.8%;差,7.4%.结论:腰椎间盘初次手术前准确定位,术中操作仔细,彻底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但不要过多地切除正常的间盘组织及避免伤及硬脊膜,术后彻底止血及脊管内放置引流,为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必要时可行脊柱内固定等措施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防止腰椎间盘再突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磁共振(MRI)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行MRI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脊膜瘤34例,观察肿瘤的部位、瘤体信号表现、增强后的信号特征及邻近脊膜改变。结果:位于胸段26例,颈段4例,腰段4例。肿瘤信号不均5例,囊变1例,邻近硬脊膜增厚3例,宽基底征象20例。增强后肿瘤均有强化信号。结论:脊膜瘤好发于女性,多位于胸段硬膜下间隙,大部分呈实体性,囊变出血少见,肿瘤信号不均匀,主要原因是瘤内钙化程度不一。注入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肿瘤均有其强化特征。脊髓呈慢性受压缩细征象。脊膜瘤可引起相邻脊膜增厚,增强后呈"鼠尾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脊膜膨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0例小儿脊膜膨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月~2年,无1例并发脑脊液漏和肢体功能障碍,术前2例合并有大小便失禁,术后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小儿脊膜膨出早期行椎管扩大探查、脊髓栓系松解、脊膜修补手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32例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治疗的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疗效。结果:硬脊膜下髓外肿瘤19例,哑铃型3例,髓内肿瘤10例,肿瘤全切除26例,不完全切除6例,良性病变24例,恶性病变8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24例,无改善8例。结论:MRI是最具诊断价值的方法并对手术切除有指导意义,椎管内肿瘤良性居多且大多位于髓外,手术效果好,宜早诊断尽早手术,髓内病变恶性居多,疗效较差,宜适时手术为宜,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原因。方法对65例腰椎间盘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病例分析。结果定位失误、寻找突出的椎间盘错误、损伤硬脊膜、误伤神经根及椎间隙感染等是导致腰椎间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腰椎间盘及椎管狭窄手术虽然效果好,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显著,此手术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如果手术方案不详尽,或者手术方法不合理,极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5.
作者(1961)曾初步报道过金烏贼精荚的构造和精子放射过程,本文继其后叙述精荚生成的过程。精荚在单一的精荚器內生成,精荚器由一系列的腺体组成,包括粘液腺、放射导管腺、中被膜腺、外被膜腺、硬腺和终腺。精子由盘曲之输精管首先进入粘液腺,输精管壶腹可收缩而每次进入之精子量恰够形成一个精荚。粘液腺分三部分——Ⅰ,Ⅱ,Ⅲ。粘液腺Ⅰ管腔之纤毛的摆动,使精子转动前进,排列成螺旋漏斗状。粘液腺Ⅱ,Ⅲ皆具多褶皱的管腔。精子并不进入粘液腺Ⅱ而直接进入Ⅲ之管腔,在此加上精团表面之粘液物。Ⅱ之分泌物形成胶合体,待精团经过Ⅱ之管口时即与之相接。放射导管具“U”形管腔,其一側有纤毛沟.生成中的精荚即自此沟中通过,并顺序加上內、中、外膜及內被膜斜荒は僖簿摺癠”形管腔及纤毛沟,并与放射导管者相连续.精荚也自纤毛沟通过并裹上很厚的中被膜。外被膜腺管腔很狭,精荚很快自此通过并裹上外被膜。此时,精荚已完成基本构造。硬腺具很多绒毛状褶皱,精荚在其中被大量吸去水分,因此大小近于成熟者,其中以中被膜失水为最。硬腺囊分泌物形成冠及冠线。终腺则是精荚完成形态变化的場所詈?精莢通过狭扁的精莢管而儲于精莢囊內、完成了整个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胡远  何文胜  张军 《科技信息》2013,(15):475-476,498
本文系统阐述了妊娠期妇女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麻醉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剖宫产手术中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利弊,并通过临床试验比较单次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给出各种方法的临床应用麻醉效果比较,以期通过对比寻找最佳的剖宫产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腰椎间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原因.方法 对65例腰椎间盘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病例分析.结果 定位失误、寻找突出的椎问盘错误、损伤硬脊膜、误伤神经根及椎间隙感染等是导致腰椎同及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腰椎间盘及椎管狭窄手术虽然效果好,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显著,此手术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如果手术方案不详尽,或者手术方法不合理,极容易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围手术期红细胞(RBC)ATPases活性的变化。方法:选取择期上腹部手术患20例,随机分为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组和连续硬外阻滞组。结果:硬膜外麻醉组RBC膜上三种ATPases活性自麻醉至切皮后60-90min无明显变化,随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24h,Na^+-KATPase、Mg^2+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分别由麻醉前的3.47±0.86、8.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特制钛网椎板在犬椎板切除椎管成形术后不同时期对硬脊膜外瘢痕形成及粘连的影响,了解其在预防医源性椎管狭窄中的效果,旨在尝试一种新的预防方法.方法:本实验以犬为实验动物,共12只,行随机分组自身对照实验.对12只犬均行静脉全麻,并6只行分节段行单纯椎板切除与另6只行椎板切除特制钛网椎板成形术.于术后4、8周分别摄...  相似文献   

20.
本文28个病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申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仪治疗,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平均4—6个月随访,优良率90%。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不影响脊往的稳定性。认为在掌握定性诊断资料并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适应症和正规操作,该方法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