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和设计了摩托车发动机的柔性装配单元。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单元中应用了装配质量的在线控制技术。采用激光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以克服装配和检测可用空间小的缺点。系统中使用了优化恢复方法以排除由于工件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故障。  相似文献   

2.
宋祎旎 《科技资讯》2006,(29):16-17
网络游戏,尤其是在线网络游戏的高速发展已经越来越引起经济界的关注,从目前的发展阶段看,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开发环节以及销售推广环节。而在线网络游戏的合理定价是这两个环节的连接点之一,网络游戏的开发设计所需成本来自于产品销售利润,而产品销售成功又依赖于产品合理定价。本文就从在线网络游戏的特点出发,依据产品生命周期讨论了在不同时间内适宜的定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产品设计可装配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行工程环境下对设计所形成的产品进行可装配性评价,向设计者提供合理的修改建议,是DFA成功的关键。文章提出了基于设计过程和装配过程的二叉树及其映射模型,利用二叉树的迭代特性和面向对象的技术,以装配单元为对象提出了可装配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并行设计中产品装配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并行工程的特点以及当前机械CAD系统的现状,提出在并行设计过程中根据 装配关系管理设计参数和身体模型,并根据产品装配关系建立了机械产品的装配模型,讨论了并行设计支持系统的原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的CAD-DFA集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考虑并解决装配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零部件快速、高效、低成本地进行装配,构建了基于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的CADDFA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装配工艺规划、产品可装配性评价和装配过程仿真等模块·探讨了DFA与各种商用CAD软件的集成方法,对影响产品可装配性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产品可装配性的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工业生产中,产品零部件的漏装普遍存在。它不仅降低产品质量,而且也影响了产品生产率。从电磁感应基本原理出发,提出通过感应监测金属零部件装配过程,对已装配零部件进行计数,实现对零部件装配过程中漏装检测的自动化,达到在线漏装监控的目的。理论分析了利用电涡流感应原理监测金属零部件运动的可行性,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金属零部件的传感器、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及配套软件,建立在线检测系统并进行了模拟试验。此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零部件漏装等问题,为工厂节约了成本,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式识别进行轴孔的机器人装配刘文,胡文锋(机械工程系)插轴入孔是一大量的典型装配操作,机电行业要采用机器人装配,这是需首要解决的问题.机器人装配系统组成环节较多,各部分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过程中存在的误差积累将使轴与孔很难保证“对中”,而极小的错...  相似文献   

8.
多柔性件并联点焊装配误差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车体柔性并联装配的特点,提出了点焊焊接装配的准稳态假设,并在线弹性分析并联装配及装配回弹的基础上建立了并联装配的装配误差数学模型,应用弹性力学原理从数学上证明了Takezawa推论,给出了对并联装配实际案例的数值证明。  相似文献   

9.
自顶向下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机械产品从概念设计到详细设计的过程中,产品装配模型起着一个核心作用。现有的大多数装配建模系统均采用自底向上从零件到装配的建模方法,这种方法不能支持产品设计的全过程,不适应并行设计的需要。为适应并行工程对产品装配建模系统的需要,提出了将产品装配建模过程作为一个智能设计过程,以自顶向下的方式建造产品装配模型的方法,并介绍了用该方法开发的变速箱装配建模系统(GBAMS)。该系统支持产品生命周期中多种设计活动的集成,对并行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筒体-尾喷管对接装配的现场特点及安全性要求,为提高其装配精度及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关键位姿矢量及LD-PSD多参量在线检测反馈的精确装配新方法.利用跟踪仪获取标定块上标记点的实际坐标,依据其理论坐标和实测坐标的偏差建立最小二乘矩阵模型, 利用SVD法实现测量坐标系与全局坐标系空间配准.跟踪仪获取喷管、筒体关键点坐标,利用最小二乘及霍夫变换建立喷管、筒体当前位姿模型.研制六自由度装配设备,基于位姿矢量反解喷管位姿调整参量,完成姿态预调整.启动LD-PSD在线反馈系统,规划微调整路径,对喷管位姿多次纠偏以满足给定装配精度要求.在某动力厂的试验表明:装配过程平稳、高效,实现了筒体-尾喷管的精准对接.  相似文献   

11.
张峥  蔡葳葳 《科技资讯》2010,(11):31-31
虚拟装配主要实现两个层次的映射,即底层用产品数字化模型映射了产品物理模型,顶层用虚拟的装配仿真过程映射了真实的装配过程.第一层次的映射避免了产品模型的物理实现,同时使得工程分析、装配仿真成为可能;第二层次的映射使得产品装配规划、验证及评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产品虚拟装配过程和OpenGL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OpenGL实现产品三维虚拟装配流程。并介绍了采用VC与OpenGL编程技术,进行零件的动态虚拟装配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面向装配的设计基础上对虚拟装配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通过应用Visual LISP关联Excel数据库等二次开发方法,开发了基于AutoCAD环境的定制家具虚拟装配系统(VASCF)并给出了程序示例。初步实现了面向装配特征的定制家具产品零部件三维建模、基于产品零部件层次关系的定制家具产品装配分解图自动生成、定制家具装配过程仿真,以及定制家具虚拟装配过程干涉检验等定制家具虚拟装配关键技术的一体化流程。  相似文献   

14.
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装配模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并行工程的需求,提出广义键概念,广义键GL(generalizedlink)是描述两个装配零件之间的所有装配关系的信息集,基于广义键建立了面向并行工程的产品装配模型,并给出了产品装配模型的数据结构,提出采用多重装配连接图表示零件之间的多重装配关系,基于广义键建立的产品装配模型可表示两个零件之间复杂的多重装配关系,为产品可装配性评价和装配工艺过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装配信息,为实现CAD/DFA的信息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装配模型可支持并行工程。  相似文献   

15.
处于设计阶段的产品 ,可装配性的好坏莫过于在计算机上仿真产品的实际装配过程 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设计质量、缩短开发周期、降低装配成本 ,笔者在Autodesk公司的三维软件MDT的基础上 ,利用MCADAPI等开发工具 ,对脱粒装置三维装配过程进行了仿真 ,可在产品设计阶段直观地进行预装配 ,并对装配路径的有效性和零件干涉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6.
装配是整个机械制造中的后期工作,为了保证装配精度,应从装配工艺入手,选择好适合于本产品的装配工艺配合法和尺寸链。对不同生产规模的产品,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也很重要。因此,就以上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一种实用的综合集成 DFA 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的DFA对下游影响产品装配性能的因素考虑不足,且难以生动直观地反映设计变更、评价过程与结果。针对这些缺陷,基于多项技术手段的综合利用,提出一种实用的集成化DFA系统,可分析和验证产品的可装配性,分析和仿真机构的运动形态,提供合理、经济的装配公差分布,提供可行的装配顺序和路径,并以动画形式仿真整个产品的装配过程,从而在设计阶段实现产品的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已用Pro/Develop和C为工具开发实现,并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象的二叉树装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可装配性设计中的产品装配建模,提出一种以装配体为对象并能充分反映装配过程特点的二叉树装配模型。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数据结构及应用框架,为可装配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可做为通用的产品装配模型应用于CAPP等领域。  相似文献   

19.
面向装配的蜗杆减速器装配信息模型的描述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完整描述蜗杆减速器装配信息的数据结构,描述了产品零部件的装配特征关系,介绍了产品零部件装配体树结构,并建立了储存装配关系的广义矩阵以及装配关系的语言描述。利用这种数据结构计算可以方便地构造装配体的树结构图,可以把装配体中的每一个零件或部件本身的装配信息以及每一对装配无素对象之间的装配关系方便地存储在装配体中,它能通过指`针链表等工具方便地对装配体树中的每一对数据进行插入、查询、删除和修改等工作,并能有效地对产品零件级和装配级的装配工艺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以一种具体的蜗杆减速器为实例来验证这种数据结构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业装配生产线的削刀架自动装配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技术,构建了一套在线机器视觉系统.采用特征值方法识别零件,并通过质心法结合特征点及最小二阶矩进行定位.利用带有透镜径向一阶畸变的小孔摄像机模型,采用径向排列约束(RAC)2步标定法对摄像机进行了标定,并在线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识别零件正确率100%,系统工作时间约300ms,满足装配作业的实时性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