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产于贵阳乌当下奥陶统湄潭组双壳类化石10个种及未定种,其中2个新种。该双壳类化石群落层位低,数量多,为我省之冠,对其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seu-doclaraiawangi带和Eumorphotismultiformis-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带),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采自西藏岗巴宗山地区晚白垩世到古新世地层中的一些双壳类化石,计11属14种[包括4个新种:Inoceramus(Cataceramus)perlonga,Pholadomya clathrota, Protocardia subtrigona, P. regularis],讨论了基堵拉组中双壳类化石的时代,并列出了主要双壳类化石的地层分布简表。这些双壳类化石为本区首次发现,它的研究,不仅增加了本区动物群的资料,而且提供了晚白垩世最晚期到早第三纪古新世地层时代可靠的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报道四川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5新种(Pachycardiasichuanensis,Yunnanophorusbaoxingensis,Permophorustianquanensis,Waagenopernatumida,Myophoriopislingguanensis)。它的研究对四川盆地西部和西北部须家河组地度的划分和邻区对比以及古地理概况和煤系地层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西藏中部革吉、改则和拉萨彭波农场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4新种和1未定种[Laevitrigvtia (Malagasitrigonia)gegyauensis,Pseudolimea minima,Lucina grandiformisa,Crasatella(s.l.)camartum,Neithea(N.)sp.],并刊出一些其他双壳类图版。这对了解该区动物群面貌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与大荔人头骨化石共生的双壳类化石3属12种。通过与现生的相近双壳类生活环境的对比,得出大荔地区当时的气候环境主要受夏季风控制的暖湿气候的结论。结合对沉积特征的分析,引出了对该地区地貌演化模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西藏聂拉木县聂聂雄拉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地层中化石属 种繁多。地层划分为下侏罗统“普普嘎组”,中侏罗统聂聂雄拉组和拉弄拉组。作者研究了该区旱、中侏罗世的双壳类动物群40多属80多种。描述双壳类化石8新种:Tancredia(T.)nyalamensis,Hiatellasubtrigona,Pronoella(P.)minima,Opis(O.)curvus,Costigeruillia tetracostata,Weyla costalliformisa,Entolium obliquus,E.subfilosus,刊出部分化石图版,简述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它的研究对该地区旱、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生物地理分区和动物群特征的认识都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详细论述了西藏白垩纪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地理分布、共生生物关系。并根据双壳类的特点划分出喜马拉雅,冈念,羌塘-三江三个区。提出了西藏白垩纪明显的三分性以及双壳类繁盛于白垩纪中期、晚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较详细地研究了西藏噶大克地区三叠、侏罗、白垩纪地层及其双壳类化石的地理分布和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羌塘盆地侏罗纪双壳类化石组合及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相侏罗系是羌塘盆地发育最全、分布最广泛的沉积层系.作者根据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收集了典型剖面的岩相、沉积构造和大量的化石,并借鉴、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双壳类生物地层进行较系统的、全面的分析研究,划分了五个双壳类化石组合:Camptonectes auritus-Pteroperna costatula,Eomiodon angulatus-Isognomon(Mytiloperna)bathonica,Camptonectes laminatus-Anisocardia beaumonti,Anisocardia tenera-Modiala biparta以及Gervillella aviculoides-Radulopecten fibrosus;认为该区雁石坪群的时代从巴柔期至牛津-基末里期,从而建立起生物地层格架及年代地层格架.根据沉积标志以及典型的化石组合,探讨了研究区古地理环境,并识别出滨海、潮坪、潟湖、碳酸盐台地以及碳酸盐缓坡等古沉积环境,揭示了各时期自然地理状况,对探索东特提斯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双壳类的生态演变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羌塘盆地北部晚侏罗世索瓦组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羌塘盆地北部乌兰乌拉湖地区测制了多条晚侏罗世索瓦组剖面,讨论了该区索瓦组的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环境及空间变化规律.首次系统研究了索瓦组双壳类、层孔虫及珊瑚化石的组合特征及地理分布.建立了一个双壳类生物组合带,一个层孔虫组合和一个珊瑚组合.确定索瓦组的地质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详细论述了西藏侏罗纪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地理分布和共生生物的关系,并划分为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三江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13.
14.
藏南定日县贡扎上白垩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西藏南部定日的上白垩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新资料,在厚291 m的贡扎剖面中共采集了699个有孔虫样品,平均的样品间距约40 cm,每两个样品间的间距代表约50 000a的时间间隔.根据获得的有孔虫化石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识别出和建立了剖面的12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较为准确地确定了相邻化石带的界线,在此基础上对剖面进行了年代地层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涟源虎溪山发现的头足类口盖构造特殊,这种口盖由一块中板和两块侧板复合而成,代表一种新类型,命名为三分口盖。本文记录了化石的层位,分析了该化石层的沉积环境描述了口盖的形态并推断其为华南菊石的口盖。图2,参3。  相似文献   

16.
关岭动物群埋藏环境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毛凹剖面上三叠统瓦窑组底部岩性薄片进行了观察,根据生物含量的多少,可以区分出3种岩性: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结合生物群组合面貌分析,认为关岭动物群埋藏于水体较深且宁静、低能、盐度正常、气候温暖的环境下。同时牙形石Paragondolella属、双壳类Halobia属剖面分布暗示了水体还原事件的发生。结合古氧化还原度敏感元素的丰度变化和化石分异度分析,认为动物群得以完美埋藏,有2点是至关重要的因素:(1) 沉积速率慢,岩性结构致密,颗粒细小,使生物能完整沉积;(2) 爬行动物化石层、化石分异度曲线和w(Ce)/w(La)比值大于2,且正向漂移呈现一一对应关系表明,缓慢沉积过程中,水体还原缺氧给生物埋藏提供了必须的氧隔离层,防止死亡生物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