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地球未来论     
刘素静 《科学之友》2005,(10):18-19
地球与人类的未来,是因为资源的耗竭而面临大崩溃,还是能够依靠地球自身构筑完善的保护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机制,然后进行自我调节,从而避免灾难性的未来?在地球的未来学上存在着悲观派、乐观派与科学派三种争论。科学家们认为不同的思维方法导致对未来的看法不一样,但是,他们相信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关于地球系统的理论核心,包括地球系统的非均衡理论,地球系统的耗散结构理论与地球系统的引力场理论。非均衡理论是基础,耗散结构和引力场理论是热力和动力的起因,构成地球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形成机制与地球系统的运动过程。其中信息流则是调控地球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流量、流速和流向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张明浩  于珩  邓慧华  陆祖宏 《科学通报》2010,55(32):3153-3157
为探索气质是否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 考察了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的44 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5-HTTLPR)与婴儿的消极情绪及自我调节的关系. 通过在观察室中给婴儿呈现不同的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 测查6个月婴儿的消极情绪以及自我调节. 采用成熟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lo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5-HTTLPR基因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 方差分析表明5-HTTLPR与婴儿的消极情绪无关, 而与婴儿的自我调节显著相关, 并且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A.  CB 邓荣辉 《世界科学》1991,13(7):24-26,14
地质学家们常用的概念,诸如漂移着的岩石圈扳块、洋底扩张与俯冲、地幔对流以及现代地球动力学的其他一些问题,完全是根据地球物理研究,即地震、重力和磁力研究得出的.但是,当涉及我们这颗行星的地质历史时期板块的特性问题,亦即在解决古地球动力学问题时,地球物理学便退居次要地位,而最受欢迎的倒是地质的标志,即与这种或那种地球动力环境相对应的岩石组合.如  相似文献   

5.
大海为何不干涸一对恋人在举行婚礼时会对天发誓: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由此可见,浩瀚无垠的海洋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海水为什么不会干涸?大海里的水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呢?有人估计过,全世界海洋的总水量有13.7fa立方公里,如果把所有的水集中起来做成一个“水球”,这个水球的直径可达140(y里。茫茫大海中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一般的说法是,大海中的水归根究底就是从它“自身”来的。每年从海洋的表面有1亿多吨的水蒸发到天空中去,这些水蒸气的绝大部分仍然在大海的上空变成云再化为南,最后又降回到大海中。而水蒸气中的一小部…  相似文献   

6.
7.
唐祥明 《世界科学》1996,(12):43-43
地球古大气的变化与石灰岩成因唐祥明石灰岩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古代湖海中生物体之钙质的沉积而成。对于分布如此广泛和多量的石灰岩层.此生物遗骸沉积说,也即有机质沉积说存在不少疑点,难以令人信服。根据对古代地球大气.古石灰岩地质、地貌的研究观察,对石灰岩的大...  相似文献   

8.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内涵2004年1月,在英国《自然》杂发表一篇题为“M apping Oppor-unities”的论文中认为,地球空间息科学(Geo-spatialInform atincience,简称Geom atics)与生物科和纳米技术三者一起被认为是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最快三个领域。1996年国际标准化织(ISO)  相似文献   

9.
恒星、行星与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贝特(Bethe)首先计算了热核能源.值得注意的是,极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在此后的10年左右内迅速完成的.使恒星模型建立在客观的和定量的基础上。建立恒星模型的一个重要副产品是焦弗雷(Geoffrey)和马伽若特·伯比车(M...  相似文献   

10.
11.
Tenn.  H 王勇 《世界科学》1991,13(3):27-29,47
一、断想1.地球母亲可愚弄吗?70年代初的美国,有这样一个颇受欢迎的商业电视广告:一位推销员请地球母亲品尝一种新制奶油,而隐瞒了人造奶油的真像.母亲稍稍尝了一点,细细品味后夸道:"哦,这正是我心爱的鲜奶油".但当母亲明白这是人造替代品时,她终于发怒了,雷鸣电闪中,母亲愤慨地呐喊:"太过份了,愚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12.
你看到天空中有个奇怪的亮点,1h后似乎更加耀眼,慢慢的,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3h后进入了地球大气层,原来这是个小行星。它开始着火燃烧,成了个火球。几秒后,它撞入我们地球的表面……  相似文献   

13.
Bake.  DJ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89,11(8):12-13
人类一直生活在无法预测变化的环境之中。气象与气候的自然波动,火山爆发,甚至冰期,都曾经造成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灾难。不过,从事于了解地球的科学家们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有助于预测环境的理论.这种理论部份地根据地球是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得出。孤立地去了解单一部份——海洋,大气,陆地,或生命形态——都不足以预测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5,(5):79-79
人类进化到现在已完全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人类可以借助避孕工具来控制后代的数量;人类能够制造延续生命的药物,最大限度地延迟死亡的降临;人类甚至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对自身的遗传基因进行修改。这些非同凡响的表现可能让我们有一种错觉:人类似乎已经摆脱了进化的宿命。实际上,这种充满诱惑的奇思妙想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禹湘玲 《自然杂志》1998,20(2):113-117
地球演化遵循特殊的非平衡、非线性物理学原理.地球之所以摆脱了行星共有的归宿——非平衡定态,跃迁到一个充满希望的非线性世界,是由于地球体系曾发生过一次来自内部的、随机的巨涨落。这次决定地球命运的巨涨落就是原始CO_2大气自发液化事件(干冰事件).建立在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和干冰假说基础上的地球系统演化理论与模式,使许多地球问题和复杂现象获得解释,同时也成功地建立了完整的地球演化重要事件的时间序列.  相似文献   

16.
一位卓越地球物理学家与其睿智的学生在地球深部行为这样一个地球物理学中心问题上存在长这几十年的纠缠争论。根据简历,现年57岁的唐·安德森(Don L.An-derson)和41岁的托马斯·乔丹(Thomas H.Jordan)这样两位地球物理学家简直就像同一个人。他们都在卡尔特克(Calteoh)取得高级学位,18年前的乔丹还是安德森的学生,且在同行中具有不相上下的威望。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未然 《科学之友》2005,(11):23-23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在今年7月4日发射撞击器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后,不久前首度发表的细节分析显示,彗星是由易碎粉末结块组成,在部分天文理论家的眼中,其周围的碳分子就是孕育地球生命的种子。洗衣机般大小的撞击器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1号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8,(2):17-17
美宇航局日前公布了一组最新卫星照片,让我们见识了地球多姿多彩、五彩斑斓的一面,这些照片将地球以艺术画卷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令人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