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贵阳市为例,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其耦合关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4—2011年贵阳市的城市化水平逐年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生态环境指标是影响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煤气供气总量等城市化指标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贵阳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处于颉抗阶段,且基本处于中度协调的耦合。 相似文献
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5):104-110
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关系.基于中原经济区3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相关数据及生态环境指标,运用"PSR"模型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函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大部分地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度处于磨合和高水平耦合阶段;空间耦合协调度分别为:低度协调耦合占21.88%,中度协调耦合占65.62%,高度协调耦合占12.5%.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空间耦合强度和空间耦合协调度情况为:高强度中协调性的城市占31.25%,中强度中协调性城市占34.38%.3)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而耦合协调度与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武汉市50多年来的城市化过程,将其进行阶段划分,对其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分析,分析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后提出武汉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乌海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乌海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分析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根据协调等级进行归类,结果表明:(1)从时序角度看,2000-2005年间乌海市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波动显著;(2)从频数统计角度看,乌海市6年中有5年协调度指数低于O.6,一般可接受的范围为大于等于O.6.其中有3年勉强协调,两年严重失调.总的来说,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不协调;(3)从趋势角度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尤其是2005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严重不协调,协调度指数极低.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发展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生态环境是否与城市化相适应,成为山西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11市只有太原市是高度协调发展型,忻州市是严重失调衰退型,吕梁市是中度失调衰退型,其余大部分都属于中级协调发展型与濒临失调衰退型.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而城市化的发展状态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使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本文以安徽省17座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中隶属度方法,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评价体系模型,分析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17座地级市可分为基本和谐、和谐和良好和谐三种等级.马鞍山和铜陵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别为0.631和0.622,是良好和谐的城市;合肥、芜湖、淮南、淮北、黄山五座城市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处于0.4到0.6之间,是和谐的城市;其他十座城市和谐度处于0.2到0.4之间,属于基本和谐.和谐度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城市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武汉市城市化、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显示:2000年~2010年,武汉市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但武汉市生态环境水平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呈现出波动型的变化特征,总体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近两年来看,武汉市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差距在缩小.从协调度分析可知,2000年~2005年,协调度呈现出逐年下滑趋势,2006年~2010年,协调度呈现逐年回升的趋势,且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总的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以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用1997—2011年的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造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和田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97—2011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虽然在有些年份出现下降,但总的来看呈现出上升趋势;从协调度来看,和田地区的协调程度也不断加强,由1997年低水平的耦合阶段,经历了1998—2009年的基本耦合阶段,2010—2011年进入了磨合阶段,同时耦合类型由低度协调类型经过中度协调类型达到了高度协调类型.总体来说,和田地区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建议,为以后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福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福州市城市化指数整体上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指数波动性上涨;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耦合协调度却维持在低水平增长;结合城市化指数、生态环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可推出本分析时段内的耦合协调度类型处于勉强调和与调和之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由低水平磨合阶段向磨合阶段演变. 相似文献
10.
耦合度的新定义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耦合度是多变量间交互影响的一种度量,这种影响会导致系统品质下降.如何表征耦合是解耦控制的核心问题.Bristol提出相对放大系数方法,Rosenbrock也提出一种判断系数耦合度的方法,但这些方法无法真正反映系统的耦合度.根据支路控制能力同其他干涉能力的一种特殊比值,提出系统耦合度的新定义.利用分离支路最大耦合度的逐次分离方法,将一个强耦合系统演变成一个松散耦合的系统,并讨论耦合度转换成相对放大系数的条件.采用若干例子来解释这种新耦合度的工程应用; 通过仿真实验,证实其在解耦系统中对改善控制品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士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1-81
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引发的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体有机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环境污染问题;耕地锐减,土质变劣,森林面积少,生态效益低等自然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以及城市化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剖析了原因,据此提出调整发展战略,健全协调的区域管理机制,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等实施要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借助系统工程多目标优化的思想,利用协同论的观点构筑了一种新型的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本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即协调度计算模型和协调度变化预测模型。协调度计算模型由功效函数、协调度函数和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标体系构成,其中指标体系的选取是协调度计算正确与否的关键。协调度变化预测模型依灰色系统模型中的GM(1,1)模型建立.最后,应用此模型以溧阳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溧阳市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及变化发展趋势,为溧阳市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量化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灰色预测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其不足之处,在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过程中提出了3种数据处理方法:指数平滑法、包络曲线法、灰模块法,应用情况表明比原方法有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生态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协调二者的关系,走生态城市之路,是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武汉市具体情况,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生态和环境综合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总体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次定义了化学反应不可逆程度的概念,并应用此概念定量的讨论了指定初、终态间不同途径的化学反应的不可逆程度。 相似文献
16.
吴慈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Z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对生产作业系统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比较。实例表明,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作业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更趋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7.
仉志余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
本文将有限维赋范线性空间中连续映象的Brouwer度的简化定理推广,得到了无穷维贼范线性空间中全连续场的Leray-Schauder度的简化定理,并讨论了它的基本应用,得到了几个全连续场的度数。 相似文献
18.
李俊锋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1):79-82
明清时期,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的推广种植,农业垦殖面积的不断增大,森林的大量砍伐,再加上山地环境的脆弱性及干冷的气候,使原本人口稀少、植被茂密的伏牛山区,森林不断减少,河流航运价值逐步降低,农业生态环境亦渐趋恶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邢美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3(2):168-171
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是历史进程之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早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中国城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士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1-6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指出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涉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自然 环境保护,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协调发展关系。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国民经济持结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