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微晶 Ba Cl F∶ Sm2 + ,Ce3 +低温光谱的测量 ,观察到 Sm2 +发光中心的 5D2 ,5D1发射的温度猝灭现象 ,以及谱线半宽度随温度升高而非均匀增宽 ,这种非均匀增宽只与电子跃迁的基态 7F0 ,7F1,7F2 有关 .  相似文献   

2.
采用直流电弧放电法成功制备了粒度约60nm的Er^3+-Yb^3+共掺杂Al2O3纳米粒子.通过978nm激光二极管(LD)激发,获得位于526,547nm的绿色和677nm的红色上转换发光,分别对应于Er3+的2H11/2→^4 I15/2,^4 S3/2→^4 I15/2和^4 F9/2→^4 I15/2跃迁.退火对于样品的上转换发光具有较大影响:退火前,红色发光明显,退火后则以绿色发光为主.(ErYb)3Al5O12和α-(Al,Er,Yb)2O3混合相中增强的激发态吸收^4I11/2+光子→^4F7/2和能量传递^2F5/2(Yb^3+)+^4I11/2(Er^3+)→^2F7/2(Yb^3+)+^4F7/2(Er^3+)过程导致绿色上转换发光显著增加.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过程均为双光子上转换吸收.结果表明直流电弧放电法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光学材料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提拉法(CZ法)生长出了Sm^3+:NaY(WO4)2(简称Sm^3+:NYW)单晶,给出晶体的较佳生长工艺:晶体沿[100]生长,转速为15-20r/min,提拉速度为1.0-2.0mm/h,分五个程序退火。TG—DTA分析得到晶体的熔点为1203℃。通过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检测晶体中稀土元素Sm^3+的含量。另外,测量了室温下250--2000nm范围内的吸收和透过光谱以及在405nm激发下的上转换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Sm^3+ NYW晶体具有易于生长、分凝系数高、吸收峰强、吸收带宽等优点,在LD泵浦的激光器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ZnS:Tb/SiO2核壳结构纳米晶,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荧光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尺寸、形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nS:Tb纳米晶的粒径为3nm,ZnS:Tb/SiO2核壳结构纳米晶的粒径为5nm左右,这样就得出壳的厚度约为1nm。在ZnS:Tb/SiO2核壳结构纳米晶的发射光谱上可以观察到有5个发射峰为460、489、544、584和620nm,分别对应ZnS基质的发光和Tb^3+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5D4→^7F3跃迁。  相似文献   

5.
微波法合成橙红色长余辉磷光粉Gd2O2S:Sm3+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首次采用微波法合成橙红色长余辉磷光粉:Gd2O2S:Sm^3 ,并表征了其结构,激发、发射光谱和余辉衰减曲线,XRD分析证实其为单相的硫氧化钆,光致发光光谱显示Sm^3 的3个特征发射(^4G5/2→^6HJ,J=5/2,7/2,9/2),该磷光粉经紫外和可见光激发后呈现出长时间明亮的余辉发射,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新型长余辉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发红光的荧光粉SrGdGa3O7:Eu^3+。漫反射光谱和激发光谱中Eu^3+的电荷迁移带、Eu^3+离子f→f跃迁以及Gd^3+离子^8S7/2→^6I7/2。的跃迁相互吻合;监测Eu^3+离子的特征发射,激发谱中有Gd^3+离子的激发线表明存在Gd^3+→Eu^3+的能量传递。发射光谱中以^5D0→^7F2跃迁为主,表明Eu^3+离子所占据的晶体学格位没有对称中心的cs格位。根据低温下的发射光谱计算了^7F1和^7F2能级完全解除简并后的每个分裂能级的位置。Eu^3+的发射发生明显的温度猝灭现象,同时发射谱线的分辨率也逐渐降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衰减曲线相似;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发射强度衰减越快,但是仍然处于毫秒数量级;^5D0→^7F2跃迁是宇称和自旋禁阻的跃迁,所以荧光衰减时间比较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975nm半导体激光激发下纳米相氟氧化物玻璃陶瓷Tm(0.1)Yb(5):FOV里Yb^3+敏化Tm^3+的紫外和可见上转换发光.发现了位于363.6nm的一条紫外上转换发光线,它是Tm^3+离子的^1D2→^3H6的荧光跃迁.还发现了位于450.7nm,(477.0,462.5nm),648.5nm,(680.5,699.5nm)和(777.2,800.7nm)的几条上转换发光线,它们是Tm^3+离子的^1D2→^3F4,^1G4→^3H6,^1G4→^3F4,^3F3→^3H6和^3H4→^3H6的荧光跃迁.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F随975nm抽运激光功率P改变详细地测量和分析证实了^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部分是五光子上转换发光,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则是三光子和双光子上转换发光.初步的理论分析建议^1D2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部分是Tm^3+离子之间{^3H4(Tm^3+)→^3F4(Tm^3+),^1G4(Tm^3+)→^1D2(Tm^3+)}和{^1G4(Tm^3+)→^3F4(Tm^3+),^3H4(Tm^3+)→^1D2(Tm^3+)}的交叉能量传递,而^1G4能级和^3H4能级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则是Yb^3+离子到Tm^3+离子的 {^2F5/2(Yb^3+)→^2F7/2(Yb^3+),^3H4(Tm^3+)→^1G4(Tm^3+)→^1G4(Tm^3+)}和{^2F5/2(Yb^3+),^3F4(Tm^3+)→^3F2(Tm^3+)}的相继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纳米Mg3(PO4)2:Bi^3+,Eu^3+发光粉体.讨论了Mg3(PO4)2:Bi^3+,Eu^3+的发光性能及Bi^3+→Eu^3+的能量传递.发现在Mg3(PO4)2基质中Bi^3+对Eu^3+存在很强的敏化作用,提高了Eu^3+对外界激活能量的吸收,大大增强了^5D0→^7F1和^5D0→^7F2的辐射跃迁.同时,Bi^3+本身也发出明亮的紫色光。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所合成的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微观结构及光学性质。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荧光粉的物相及其显微结构,并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CaBi4Ti4O15:Eu3+荧光粉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当样品采用465nm的蓝光激发时,其主发射峰位于594nm和615nm处,分别对应于^5D0→^7F1,^5D0→^7F2的辐射跃迁。研究了Eu3+离子浓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在其掺杂浓度为0.20mol%时达到最大值。最后,研究了Pr3+离子对CaBi4Ti4O15:Eu3+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掺杂Pr3+离子可以提高产品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CaSiO3:Eu^3+Bi^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具有单斜晶系钙钛矿型CaSiO3结构的CaSiO3∶Eu3 Bi3 发光体.其激发光谱的峰位位于238,396,415,437和359 nm,分别对应于Eu3 —O2-的电荷迁移带、Eu3 的7F0,1—5L6,7F0—5D3,7F1—5D3的跃迁谱线和Bi3 的1S0—3P1吸收峰.在359和395 nm波长的光激发下,Eu3 的5D0—7F2受迫电偶极跃迁峰的强度要比Eu3 的5D0—7F1磁偶极跃迁峰强,表明Eu3 占据更多的是非反演中心格位.探讨了CaSiO3基质中Bi3 对Eu3 的能量传递和敏化作用,结果表明:Bi3 确实对Eu3 起到了敏化作用,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方式为共振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