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明代大儒孙应鳌,贵州清平(今凯里炉山)人,官至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19岁时,受业于王阳明大弟子贵溪徐樾,“即传其所受阳明心斋之学”,系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对儒学,特别是对儒家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造诣颇深。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评其为“海内群以名臣大儒归之”。孙应鳌乡居时,筑学孔精舍讲授儒学,为王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作出不小贡献。其《寄学孔书院诸会友琐言》(简称《琐言》),“为乡里立教”,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宋代程朱理学的僵化教条,以及他们讲的穷“理”的途径比较繁难,士大夫把程朱理学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使其学说逐渐丧失对人心的羁绊作用。王阳明批评明代中叶的社会风气是:“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传习录》上)因此,他想从整饬人心  相似文献   

2.
用两点论看待儒学研究中的两种观点,提出普及儒学不容忽视。评述儒学发展史上几位大儒的研究视角,点评几本在民间流传较广的通俗读物,以支撑“学术研究与普及儒学并重”的中心论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桂馥是清中期提倡汉隶并从理论到实践的先驱者,他的书法平实质朴和气息上的理智从容,堪称清代隶书直接两汉的典范.桂馥的《说文解字义征》可领略其致力于"说文学"文字训诂研究的顶尖成果,还有他的《缪篆分韵》和篆刻成就都对今天金石书法有相当的实际意义和实践价值,其学术思想、学术精神、学术方法是当代书坛重要的宝库,但相比而言,他的成就与他的名声和地位未能对等,这就是本文作者理直气壮研究大儒桂馥的原由之一.  相似文献   

4.
马一浮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他一生以阐释、宏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己任。其主要著述如《论语大义》、《孝经大义》、《观象卮言》、《洪范约义》、《诗教绪论》、《礼教绪论》等,皆为阐释宏扬六经和论语孝经之作,而这些经典是马一浮所指的经部典籍中属于宗经论的经典(其余为释经论部分)。他所著《泰和会语》的主要内容,亦以论证和确立六艺在古代典籍中的至高地位为宗极。由于马一浮对儒学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宗”,并被归入现代新儒学家之列。同时他又有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现代新儒学家的共同特征的地方。一  相似文献   

5.
一《劝世良言》的编著者梁发,是广东高明县人。自幼家贫,十一岁方进村垫就学,开始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学教育,“他对于中国古来丰富的典籍就有了相当的涉猎”,从而奠定了他传统的思维习惯和儒家特有的伦理道德思想。在他的宗教著作——《劝世良言》中,我们如果抛开其宗教性的教义词句,就会发现其中仍闪耀着中国儒学思想的灵光。这一点就连他的基督教牧师马礼逊也不得不承认,他说梁发著作中“染有彼中国固有之异教色彩。”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儒学开始走上复兴的道路.从1978年到2008年间,共召开了204次学术研讨会研究探讨历代儒学思想,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国际儒联开展了儒学普及运动与儒学高峰论坛等活动;从2004年开始,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推动了普及汉语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儒藏>编辑工程开始启动,历代儒家经典和大儒全集纷纷出版;中国各高校纷纷成立国学讲坛,开设国学培训班课程;各地区的儒学学术活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中国儒学复兴运动将走向体系化、现代化、大众化、信息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11月10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山大儒学院")承办的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第3期泰山学术沙龙(以下简称"沙龙")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沙龙领衔科学家为山东省政府参事、省科协常委、山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山大儒学院马来平教授,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的近2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沙龙围绕  相似文献   

8.
《乡党》篇非后人伪造,其在《论语》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它是对孔子生活的记录,是对孔子思想来源的阐释。思想来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着思想,这正是生活儒学所揭示的内容,即要回归生活的大本大源。以黄玉顺教授所创立的生活儒学的逻辑架构重新审视《论语·乡党》篇,不仅可以突破前人对孔子思想“形上——形下”的解读,而且亦可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原貌,这对于研究《论语》、准确解读孔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伴随着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它是儒家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大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尽管后儒围绕《大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义理上来看,对《大学》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新民"还是"亲民"以及"格物致知"的解释上。  相似文献   

10.
编纂者在《宋元学案》中详细记载了宋元儒学世家的源流谱系及其学术思想,体现了《宋元学案》的思想史与家谱色彩。其中传承中原文献之学的东莱吕氏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儒学世家,从吕公著开始共计有7代22人收录在《宋元学案》中。吕学以吕希哲、吕本中、吕祖谦三人为代表。其师承关系也是全书学者中最为复杂的,体现了吕氏家学不主一门、转益多师的兼容并包学风。编纂者指出吕希哲为学不名一师、思想博杂且浸染禅学,但垂范后世的思想还是儒学,而吕本中继承吕希哲"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的学问宗旨并夹杂禅学,进而明确了婺学创始人吕祖谦作为与朱熹齐名的理学宗师的思想史地位,指出婺学传承了长达四百年的中原文献之学,并直接开启了明代儒学。  相似文献   

11.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虽以儒学为正统,但对道家思想也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老子》的理解与评价、老子与释道、朱熹哲学与《老子》等几个方面分析朱熹的老学思想,可以发现老学本身的理论活力并进一步彰显道家思想在朱熹哲学体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儒学复兴的话题绵延至今已八十多年。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问题,人们还会从不同的角度重提儒学复兴的话题,这表明儒学对社会发展依然具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儒学的复兴又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比如,从儒学存在的历史形态来看,有处于非主流话语形态的儒学,有处于国家统治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学,有处于被批判地位的儒学。那么,我们当前要复兴的是处于什么地位的儒学,这就是一个关涉到儒学能否复兴和如何复兴的问题。因而,本文欲从儒学发展的历史经验出发,对儒学在当前社会应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黎汝谦《夷牢溪庐文钞》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文化与文学等的集中反映,其中蕴含丰富的儒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一,以仁、义、孝、敬以及乐善好施等道德标准去品评人物,特别是据《诗经》等儒家典籍去品评贞女节妇,而且,还以儒学标准品评外国士人.其二,主张以儒家思想修身、治学和为文.儒学成为黎汝谦生活行动指南,包括文学创作.其三,以儒家思想品评诗歌,尤其是据《诗经》评诗,并且以儒学标准品评朝鲜、日本诗人创作.《夷牢溪庐文钞》体现的不仅是黎汝谦个人文学创作的儒学化色彩,而且反映了近代中国儒学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更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对近代东方诸国儒学的发展以及儒学与文学关系的审视.  相似文献   

14.
李绂是清代心学的重要人物,他主要通过编纂学术史的方式,以《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来奠定他的道统史观。同时,他还在一些散论中对其道统论进行了重要补充,建立了一个上起唐虞,下至王阳明的甚至包括程朱的庞大而复杂的道统体系。他将整个儒学史视为一部心学史,对于陆王心学的道统论作了最后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初唐著名诗人王绩.在当时梁陈余风还占据着诗坛,以其通俗易懂,不事雕琢的诗歌创作确实是独树一帜,而且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这是论者一致所肯定的。这位出身“六世冠冕”名门世家的王绩一生之经历和思想性格确实也并不复杂,但一落到具体的他和作品要作出公允客观的评价又并非易事。王绩在他的《答冯子华处上书》中说他“床头素书数块,《庄》、《老》及《易》而已”,道家儒家对他都很有诱惑力。而且,他受家庭影响也是如此:父亲是名儒而又好天命术数,二哥王度重阴阳喜仙道.三哥王通是自命当世孔子的大儒。所以.这就形…  相似文献   

16.
儒学在日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日本接受中国汉字、儒学、佛教、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其社会发展与中国密切相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是日本接受中国影响的重要方面。5世纪:儒学传入,加速日本文明进程公元5世纪,中国儒学东传日本。据成书于公元720年的日本第一部正史《日本书纪》记载,应神天皇15年(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应邀到达日本,带去10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712年的《古事记》也有类似的记载。这是中国儒学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此后,中国儒学在日本逐渐传播,对其政治、法律、文学、哲学、宗教及艺术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  相似文献   

17.
马一浮先生是我国现代儒学大师,精通儒、释、道三学,学贯中西,一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复兴儒学为己任。他认为中华学术之根本是六艺,亦即六经。“六艺不唯统摄中土一切学术”,甚至“亦可统摄现在西来一切学术”。(《泰和会语·论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而六经的精髓,他以为是心性义理之学。他说:“六艺之教总为德教,六艺之道总为性道”。(《孝经大义》二)“六经所示,皆修德之门,学道之事。”(同上)“六艺之归一于性德”(《洪范约义》)等等。并以这种见解阐释经籍,因而在他的讲学和著述之中,有关道德性命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  相似文献   

18.
契嵩思想的主流是援儒入佛,而非佛学儒化。他认为,作为出世间教,佛教也有教辅之效。另外,他对中庸和孝道的个性化诠释,以及他在《非韩》中对韩愈排佛言论的反驳,都表明他试图通过对某些儒学概念的重新释读来宣扬佛学本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酒徒的历史     
中国人有空的时候,就总在琢磨谁是中国酒量最大的人。宋人赵崇绚在其作品《续鸡肋》里做了一个统计,并得出结论,中国历史上酒量最大的人是汉宣帝时期的丞相、大法官于定国,说他饮酒可至数石而不乱。其他高手还有汉朝的大儒郑康成可饮一斛,汉朝的卢植是一石的酒量,魏晋刘伶的酒量是一石五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