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瑟伦关于上帝存在的存在论证明自提出以来,就遭到过诸多批判。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这个证明的比较著名的批判主要来自托马斯.阿奎那和康德。托马斯.阿奎那把这个证明视作先天论证,认为从先天出发并不能证明这个证明,要想证明这个证明必须从后天出发。康德却视其为存在论证明,认为即使从后天出发,也不能为上帝存在提供证明。他把他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上帝到底是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上,认为从后天出发的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依然是"伪装的存在论证明",证明不了"上帝存在"这个命题。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击中了存在论证明的中枢神经,动摇了该证明。  相似文献   

2.
司法证明标准的确定必须考虑司法证明过程的特殊性质,惟有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司法证明标准才有可能是恰当的。不考虑司法证明过程的特殊性质而直接借用它种证明的证明标准建构或充当司法证明的证明标准都值得商榷。运用逻辑语言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司法证明过程的特殊性质,讨论了其它司法证明标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建构司法证明标准的一般框架。  相似文献   

3.
在拓扑学定理的证明过程中,教材一般都是利用逆否命题的证明方法来加以证明,本文则是采用直接的证明方法对定理进行严格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民事诉讼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对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界定,明确提出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是证明任务,不是证明标准,介绍了证明标准的类型和作用范围,并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证明责任分配是证明责任之分配主体根据特定的实质性标准将待证事实的证明责任在承担主体之间予以分配的活动,证明责任分配的主体、客体和标准构成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要素,而分析证明责任分配之构成要素,有利于揭示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体系是指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其模式以及刑事诉讼的性质、诉讼证明、证据理论的共同作用下,结合立法司法实践所自有的体系化内容,也可以说是以证明标准模式与具体的证明标准为主要内容的产物。也有学者认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体系是指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法律规定的体系。笔者同意前一种观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论探讨中,存在对到底选择哪一种证明标准的模式或多或少地予以回避,对模式支配下的具体证明标准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这反映出证明标准的体系化研究不够到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着力论证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体系化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中一般由控方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某些物定情况下,控方只需证明初步事实的存在,其他与被指控犯罪相关的事实的证明责任则转由被告方承担,如果被告方不能证明相关事实,则要承担对其不利的推定,这就是证明责任的倒置,但并非所有被告人担证明责任的情形都属“证明责任倒置”,在一般情况下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实际上是“证明责任正置”。证明责任倒置在形式上是“有罪推定”,但它对某些刑事案例件实体真实的发现极具必要性,也符合正当的法律价值取向。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必须确立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但其适应范围须作出严格界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证明这样两点:一是在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发生时间成立于审判阶段,检察机关是证明责任的唯一承担者;二是非法所得罪的证明责任由公诉人与被告人的双向证明责任关系构成,公诉人与被告人均负有各自的证明义务。  相似文献   

9.
洪维争 《科技信息》2007,(13):208-208
证明标准是证据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证明标准可以分为优势证明标准、清楚而有说服力证明标准和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三种。本文从一个实际案例出发,详细的分析了税务行政诉讼中证明标准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种零知识证明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模运算的新的零知识证明算法,分析表明,该算法同其他零知识证明算法相比原理简单、运算速度快、欺骗的可能性小,只需要一次证明,就可以满足其他零知识证明需要多次证明才能保证的安全性要求,该算法尤其适合中文、日文等非字母文字信息的零知识证明,同时对各种信息的零知识证明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投影理论在梅氏著述中虽无专著论及,但从所著《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堑诸测量》以及对天文学与天文仪器学的诸多研究中,可清晰看到梅氏在球面投影原理及其应用方面屡有所述。尤以在《环中黍尺》书中对球面投影理论、作图方法及应用等均有精辟论述。本文就此进行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到大学生的头脑,必须充分发挥“两课”教育三个课堂的作用。第一课堂是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主阵地、主渠道;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发展,它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寓教于乐的特点;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必然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是学习和理解“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环节,更是宣传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宽广课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学计算机教育的两种流行观点:“知识论”和“工具论”,运用教育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原理,通过调查、实验和分析,提出了“知识能力相辅相成论”。在此基础上,对中学计算机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当前中学计算机教育实践和计算机教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金岳霖先生的认识论与现代西方认识论有着深刻的内在渊源;与现代西方认识论一样,金先生认为,既成的"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是认识论研究的根本出发点,认识论的本质是哲学怀疑论,认识论关注的是知识结果的"逻辑结构"或知识的"理";金先生的认识论立场在可知论和怀疑论之间摇摆。  相似文献   

15.
柔石的《二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文学杰作,长期以来都以现实题材的深刻性和技术的工妙性所引人注目,而对于小说中刻划人物形象借助的特异方法往往被忽略。本文之旨趣恰在阐释柔石是如何用弗洛伊德“恋母情结”和人格理论来完成对萧涧秋的性格塑造,又是如何以“死之情结”和人格理论对文嫂的处境与结局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从时代背景的变迁入手,剖析邓小平“猫论“、“摸论“和“闯论“三者间的关系,可以发现,从理论源起上看,它们均是中国现时代的产物,但各自的具体背景又大相径庭;从理论内容上看,它们均指向实际问题,但又因时代背景相异而各有侧重;从理论精神上看,它们均闪耀着马列主义精髓的光辉,但又受时代背景制约而不能孤立地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旅游观念方面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和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由于在哲学观和自然观上的差异,导致形成大相异趣的“比德说”和“逍遥游”。不过,在追求天人合一上,它们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0.
自从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刘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张维迎等人在澳门一起获得“中国商学院领导奖“之后,一种据说是赵曙明教授的理论即“吃苦是核心竞争力”被各种媒体热炒。然而,从“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变迁出发,我们发现“核心竞争力”具有它自己本质性的特性、内函与表现方式,以此为依据来判断“吃苦”就会发现“吃苦”根本就不是“核心竞争力”,充其量只是一个很小的影响因子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