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高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高校仪器设备公司, 隶属于上海师范大学,2002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软件企业,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1994年,高校仪器设备公司正处在发展的低潮期,在这样 相似文献
2.
5月22日,为期5天的第十四届北京科博会落下帷幕。展会期间,从政府领导到普通市民,从企业到个人,从老人到孩童,从专业人士到普通观众的全民广泛参与,使展位前处处人潮涌动,在6万平方米的展台中,2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炫"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捧出一场色、香、味俱佳的"科技盛宴"。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数字生活、智能医疗……北京信息化发展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在简朴的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上海隆海科技实业公司总经理陶艳艳。已经年过半百的她一谈及公司、制药事业,依然像年轻人一样,滔滔不绝,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她说话语速不快,但是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却透露出自信和坚定,让人心生钦佩。 相似文献
4.
广州长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与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双软认证企业。长川科技努力把最新的电力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到电力系统可靠性领域,从而提高经济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访王德才,他说话做事间,显得非常放松、沉稳,尽管是第一次见面,却让人毫无拘束之感。让人不禁对这位时任上海交大慧谷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心生敬佩。 相似文献
6.
1991年,侯耀华开始从事直流电源开关柜的开发、研制工作。实践出真知,在这个广阔的领域,一次次的风雨冲刷,使侯耀华由一只展翅欲飞的雏鹰成长为历经风雨的雄鹰。1998年底.上海凯华电源成套设备厂陷入困境,帐面资金仅有10万余元,却要补缴350万元的税金。“凯华厂”以往的客户心存疑虑.有的举棋不定,有的静观其变.有的退出与“凯华”的合作关系。侯耀华因为出众的工作能力和一整套客户网络,几家公司竞相向他伸出橄榄枝。 相似文献
7.
1983年,温田学来到日本工作由于自己出色的成绩,1987年,温田学被派到日本著名的佐乌株式会社工作,为日本著名汽车音响公司进行单片机控制应用软件的设计在日本。他孜孜不倦地沉醉在研究与设计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1994年到2000年,温田学还负责为NEC推广家电产品应用设计设立研发中心这些经历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回国担任香港佐鸟深圳代表处首席代表。 相似文献
8.
郭晴1984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光学工程系,1988年考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获得光电技术硕士学位以及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使郭晴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充分锻炼了组织团队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是1998年注册成立的,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法人代表由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翼和担任。 相似文献
10.
人的命运有时具有戏剧性。1994年秋天,上海市南汇区祝桥镇广播站的一次招聘.彻底改变了倪强的人生轨迹。机遇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他在众多竞争者中得到了这份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倪强在有线电视领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对一些通讯器材的性能和市场行情了如指掌。渐渐地,对市场敏感的倪强开始闻”到了商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开始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受聘上海住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之前,顾牧君就己经在科技发明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带领研制过双机头程控发报机,获全国“五小”进步发明一等奖:TDM时分复用传输设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传真综合服务设备获第四届全国青工“五小”竞赛一等奖,等等。 相似文献
12.
张炯曾是一名“教书匠”,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就在学校当了8年的老师,之后,市场经济的浪花将他推向社会,开始了他事业生涯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张潞鑫创建了上海南北机械电气工程有限公司.从那时起.他就潜心研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技术,致力于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交通信号领域。1994年,张潞鑫带领的研制小组开发出高效固体光源技术,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是独树一帜的.属国际先进级成果,具有中国专利和美国专利,并被列为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这项技术构思新颖,是LED照明技术的一大突破,大大推进了LED照明技术在交通信号领域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14.
徐燕,在建筑设计岗位奋斗了整整29个春秋,她是上海海城建筑设计院的院长、党支部书记、同时也是上海建融工程建设监理事务所董事长兼总经理。从当年一个普普通通的设计员到设计主任,从设计室主任到副院长,再从副院长到院长.无论是在工作岗位还是领导岗位,徐燕都用她自己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5.
现在只要一提到“数字科普”,人们就不由想到上海神笔数码的陈冰。在她的带领下,神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确立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中国科普事业”的理念,创新建立中国电子科普画廊项目,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一方面引进社会服务理念,同时推进数字科普产业化发展,使神笔数码成为2004年上海市最具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天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留学归国人员创办,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天律公司以高度专业化的水准致力于研制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软件。天律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马克威分析系统”、“马克威网路挖掘系统”、“中国国家信息化测评软件”(同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联合研制)等等。天律公司拥有一批国内外高级人才,形成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中坚的专业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17.
上海交通大学校党政领导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负责科技园发展的整体规划,整合学校和社会的资源,支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同时,学校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作为将上海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8.
1987年,胡永忠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专业。那时的胡永忠满怀抱负,想要有所作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一步步实现着自己当初的理想,在成功路上走得越来越坚实。成功经营房地产的同时,胡永忠始终关注着建材市场的动态。2000年12月,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约110亩的启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组建。 相似文献
19.
侯海良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主修化学工程系高分子专业。毕业后,他进入郑州电缆厂工作。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勇于开拓,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我,这使得侯海良更增添了一份干练。经过多年的努力,历任技术员、工程师以及研究所副所长,他已经由一名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20.
对何培新来说,人生最大愿望,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像雨后的春笋拔节而上,原来在一家相当不错的国营大企业工作的何培新再也坐不住了:与其做观望者.不如做参与者。1998年9月的一天.32岁的何培新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公职.悄悄地当上了自己投资公司的总经理。为何要说是“悄悄”呢?因为.一是公司人手少,连兵带将只有3个人:二是公司地方小,创业之初,只能在老北站附近租一间朋友的小屋:三是开张时没有大张旗鼓的鞭炮声以及酒宴庆贺。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