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释“降” 《离骚》:“摄提贞子孟(阝最)兮,惟庚寅吾以降。”王逸注:“降,下也……庚寅之曰,下母体而生。”后世学者多因之。按此说虽通,然未尽其义。“降”见于屈赋者凡十次,皆与神灵相关,“百神翳共备降”(《离骚》)、“灵皇皇兮既降”(《九歌·云中君》)、“帝乃降观”,(《天问》)是其明证。“降”字的神秘意味甲骨文中早已屡屡出现,如“帝降食受又”(《殷虚文字乙编》5296),“帝降不若”(《卜辞通篡》367)等,帝即神也。先秦典籍更不乏其例。故钱澄之《屈诂》云:“原自序其生  相似文献   

2.
赋是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汉书·艺文志》共著录辞赋78家,1004篇。班固在《两部赋·序》中说:“……言语侍从之臣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干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汉代还有献赋、考赋制度,许多人同此得官.如武帝时的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时的王褒、张子侨.成帝时的杨雄.章帝时的崔.和帝时的李尤。君主在上面提倡.群…  相似文献   

3.
“天哪!危险13,2.1!大家一起把球变!”至于谁最萌,谁最恶搞,谁是变球之王,谁又是专攻山寨路线?欢迎你来点评!电影里它是神话 如果你看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你一定会注意到里面的一位恐怖的客串演员“赤焰金龟”。电影中说,这种产于西域漠北的虫子以黄磷为食,在烈日下会自燃。  相似文献   

4.
无底洞之谜     
刘行 《青年科学》2009,(11):20-20
人们所说的“无底洞”,就是特别深的没有底儿的山洞。我国著名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边,有一段描述孙悟空在陷空山无底洞大战黄毛老鼠精的故事。在《山海经·大荒东经》里面记载着:“东海之外有壑”。《列子·汤问》中也记载着:“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下无底,名回归墟。  相似文献   

5.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羲”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羲”,正好衔接了“羲”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羲”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羲”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羲”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羲”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羲”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羲”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舍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螽.”牢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畚教》的巫虫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四篇文章:代云红《〈熊图腾〉:在四重语境中的新阐释》、荆云波《中原话有熊,热议四重证据法——福彩·中原人文论坛第四讲学术讨论会侧记》、谭佳《(春秋)与“羲”:“莪”的文化渊源及内涵之探》和谢美英《从〈尔雅〉植物名词看中国古人的器物制造》。  相似文献   

7.
“排毒教父”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在全国范围内热卖一时。“普洱茶降三高”的论调使普洱茶的价格一路飙升,一两茶叶甚至拍出上百万的天价。“刘太医养生之道”借着《刘太医谈养生》.《刘太医说: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等书的畅销风行全国。“纳米黄金能美容”一时间成为“高科技”美容的代表。这些违背科学常识的欺骗之术为何能大行道?普通消费者怎样能避免受骗上当呢?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宗教正式形成之前,祖先们就开始使用他们各自的方式记录着各种重要信息,试图将他们的经验和智慧传承下去。而这一切最终都有意无意地形成了"艺术"的萌芽,成为艺术品或艺术创作的动机,其中绝大多数形式一直传承至今。"苜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肤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五运历年记》徐整·东汉三国时期,吴国太常卿徐整在其著作《五运历年记》中对"盘古开天地"的描述被认为是这段创世神话的最初创作者,从此成为中华民族世代流传,特别是在汉族人民之间家喻户晓的故事。此后,女娲补天,捏土造人,才有了如今这大干世界中各具特色的人  相似文献   

9.
夸父追日夸父神话主要见《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我认为夸父“入日”,为的是盗火,跟普罗米修斯一样。写有《盗火英雄:夸父与普罗米修斯——东西方英雄神话比较研究之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叶舒宪先生主持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至今已是第三期,本期的主题是“仪式、神话与历史”。他的《仪式叙事与历史书写》论述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礼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等三方面内容;荆云波《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神话思想》认为,中国古代礼仪是发生在世俗世界的神圣叙事,在仪式的背后,隐匿着潜在的神话信仰和神话思想;唐启翠《以“初”为常与仪式叙事——中华文明探源之神话礼仪视域》以《礼记.月令》中仪式叙事为例,探讨了作为神话编码的“以初为常”这一认知与实践思维如何规约着仪式叙事与考古“物语”叙事,并使考古物语与文本文献、神话仪式叙事的对接、互证互释以揭示中华文明之源的内在依据。“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栏目刊发了白耀天的《郎“狼”兵说》,该文以详实的资料、可靠的论证对郎人缘起与衍化、“狼兵”的战斗力、“狼人”的扩散与消失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民族文学研究”栏目刊发了三篇文章。朝戈金的《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认为,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走向和命运是多元文化格局的一个重要部分,保护民族文化已经广为中国学界和社会各界所共识;王宪昭《论母题方法在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中的应用》认...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堪称经典之作,作品中的“春宝娘”这一典型形象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许多读者对另一篇与《为奴隶的母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短篇小说《主人妻》及其和“春宝娘”有着相似命运的女主人公却知之甚少.有人认为,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各有所长,但在揭示生活的深度上,《生人妻》似乎还要略胜一筹.《生人妻》是我国新文学园地中一株迟开而早谢的奇葩.它是四川女作家罗淑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其严谨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及冷峻的笔触,描摹出一幅三…  相似文献   

12.
《楚辞》是一部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先秦典籍,而如何理解却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楚辞·天问》中的"稷维元子,帝何竺之"句,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特别是从我国先秦时期曾经作为"荆楚"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苗瑶语出发,认为现代黔东南苗语中汉语词义为"远"或者"疏远" 的[to11]可与"帝何竺之"中的"竺"相对应,亦可从先秦曾与楚民族有广泛联系的壮侗语以及现代汉语的吴、闽方言等对《楚辞》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栏目以“神话观念决定论”为主题。神话观念是人类独有的文化现象。伴随着人类文化从大传统向文字书写小传统的演进,神话观念的变革体现出如此的总体趋势,即从虔诚的大传统神话观念信仰者,走向大传统神话的驱魅,以及小传统新神话观念的再造和编码。叶舒宪《神话观念决定论刍议》,R.B.奥尼安斯著、王蓓译《〈欧洲思想起源〉导论》和瓦尔特·伯克特著、吴玉萍、宋琦译的《从狩猎到献祭:希腊葬礼仪式剖析》等4篇文章,通过集中探索中西思想史的神话观念源头案例。  相似文献   

14.
说“自”     
作为介词,“自”的最基本的用法是表示运动的起始,包括处所和时间。这两种对法约见于甲骨文:1.其逐沓鹿B西北东。(殷契粹编980)2自今至于戊宣雨?(殷虚书契前编,3·2·6)3.雨自东。1同广,3·20·1)在《诗经》中,介同“自”表示处所有40多例,其中出现于V前20多例(见于羔羊、日月、凯风、静女、东方不明、出车、小宛、大明、绵、文王有声、假乐、桑柔、云汉、丝衣、烈祖、殷武等),如;4.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撤风·凯风)5委蛇委蛇,自公迟食。(月南·羔羊)6目居月诸,东方自出、(椰风·日月)7.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相似文献   

15.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历来均以为文人指斥孔子及其门徒不事稼稿之语。包成往日:“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索之邪?”宋邢而疏亦云:“丈人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者,丈人责干路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殖五谷,谁为夫子而来问我素之邪?”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策一册P202注〔4〕[sj释“勤”为“劳”,释“分”为“辨别”,而没特别阐明此句之句意,可见亦受传统说法之影响。文革时期更是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了儒家以及知识分子的代名词。这是一种以讹传讹,完全是经学家不懂上…  相似文献   

16.
[戒机]军事,军务。《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气。”杜甫《遣愤》:“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戎:兵器总称。《诗·大雅·常武》:“整我六师,以修我戎。”引申之,同军队、士兵、战争有关的事物常冠以“戎”字,如“戎衣”“戎装”指军衣、军装;“戎马”指军马,又借指战争、军事(戎马生涯)。成语有“投笔从戎”(戎:指代军队)。机,事务;特指繁忙急迫的政务、军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辅佐)表示“事务”意义的“机”本作“幾”  相似文献   

17.
尹传红 《科技潮》2009,(8):49-49
7月23日下午,我与王渝生博士作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参加“八点非常故事汇”《非常聪明》节目,探讨家庭机器人未来到底有多能?放过短片后主持人英达向我发问:你觉得像片子中讲的那么聪明的机器人,人类能够造得出来吗?我给出了一个比较保守的答案:在近期的未来不太可能。但随后又补充一句:一旦真有那一天.必定出现了一种足以颠覆现有认识的超级技术。试想,假如时光倒流150年.那时候的人们谁能预料得到电话.电视和电脑这些玩意啊?  相似文献   

18.
毛诗评议序     
余年未冠尝谒章先生于曲石之庐,饭后露坐草坪闲话,纵论典坟,旁逮古文奇字。偶及毛诗,先生曰:《大雅·文王》称“文王陟降,在帝左右”,毛《传》云:“言文王升接天,下接人也”,不为神秘怪妄之谈,是毛公之学,能破除迷信,远离诬罔也。余惟康成以“在,察也。文王...  相似文献   

19.
孙应鳌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明代贵州工学的举旗人。他继承了工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以心为宇宙的本原。他借谈《易经》发挥说:“《易》者何也?以著天地万物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理妙于人心,故《易》著天地万物之理以明心也。”’他强调,此《易》之理,“非得自外,得自我也”,是我心生而具有的。这个理,是大地万物的本原.“天地得《易》以清以宁,万物得《易》以生以还,吾人得《易》,上下四方,往古来今,罔不毕臻”。[1]王学以自我的、精神性的心为宇宙本体,以为万万万物都不过是我心的意念,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相似文献   

20.
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3017页有例句,是引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义字.照录如下:“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郑天诞主编史学名著《左传选·没之战火这几句的标点是;”大司马固谏日:‘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放也已.’弗听.”两书均以“弗可赦也已”为句.这是据《十三经注疏·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的标点.这样标点.似有不当,应为:“弗可,赦也已.”为便于理解,今引证有关上下文如下:“(位公二十二年)三月,郑伯如楚.夏,来公代郑,干鱼日:‘所谓祸在此矣.”楚人代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