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语料的分析调研,从义项补充及释义、来源商榷三个方面,对《汉语典故大辞典》的若干词条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
买来《中华俗语源流大辞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5月版.下文简称“《源流》”)两年多了.经常翻检之中,觉得它确是一部既严谨实用,又能给读者提供“丰富和系统的俗语知识”的大型工具书(《出版说明》).一些大型工具书(如新《辞源》、《辞海》及《汉语大词典》等)所不收或虽收却失之过简的好多俗语,在这里往往能找到确切而具体的答案,——特别是关于它们的源头及演化轨迹方面.谓予不信,请读读它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有钱能买鬼推磨”、“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等条目释文,再去查查以上所举工具书,一比便知.然而,正象“金无足赤”那样,这部词典,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与失误之处.今不揣鄙陋,粗粗归纳,谈出来以供此书的编著者及读者参考罢.  相似文献   

3.
我这篇文章既谈了一些训诂的原财和规律,又对某些文章作了字、词、句,篇方面的零乱的释义和分析,既进一步分析了《察今》中“主”解作“主张”的错误,也回答了胡元楷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内容显然有些乱,故名之曰《训诂杂谈》。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2001,(8)
《从零开始学日语》,是洪恩软件在语言教育领域的又一个新的拓展,并且集中了国内著名高校日语专家、留日多年的学者、崇尚人性化的洪恩软件工程师共同创造的多媒体日语学习软件。学习日语,不仅是一种时尚,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学习一种语言,了解异国文化,洪恩公司正是应广大日语学习者的要求,在新世纪倾注了大量精力,为日语学习者营造一个学习日语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学会日语的方法、铺垫了一个学好日语的基石!《从零开始学日语》在设置了一些与发音相关的单词和绕口令,并从“清音表”、“浊音表”、“拗音表”三部分发音假名着手,向您讲解每个假名的发音规则、笔划顺序和一些与当前假名相关的单词.而在“单词宝典”中利用“词典”和“易混淆单词”的讲解,融会各  相似文献   

5.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6.
指出日语谚语中,比喻修辞方法使用的频率很高,日语谚语带有浓厚的民族、区域、历史、文化色彩,在汉译的过程中,要兼顾或再现谚语本身的文化寓意和比喻修辞的特殊性。对使用比喻修辞的日本谚语汉译,应把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台湾省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由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和中国文亿研究所出版发行的《中文大辞典》,在“烟”字的第六义项中解释说:“进火也。《一切经音义》十四。‘烟,进火也。’”1980年中华书局缩印发行的编成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在“烟”字的第三义项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8.
在对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英英·英汉双解)进行了评述,指出该辞典具有五个特征,即释义用词简单;语言与文化结合紧密;设置用法说明和同义词辨析;例证丰富;插图精美、附录内容实用,是一部实用性极强的辞典.文章还对辞典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都”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海》都有收录,但是两部词典对“中都”义项的收录不尽相同,《汉语大词典》收录义项较少,虽然《辞海》收录义项较多,但仍不太完善。两部词典在释义举例上都有其长处,我们结合上述两部词典对“中都”进行考证,使该词条的释义和举例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0.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礼记·大学》中说:“谚,俗语也”。《尚书》中称“喭”(按:喭即谚)为“俚语”。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字条释义修订共计397处,修订方式有以下六种:新义项的增补、旧义项的删汰、义项位置置换、义项局部修改、综合修订和重新释义。其释义修订提升了《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质量,具有简明性、精准性、客观性、时代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说"乘"     
通过对“乘”字的字形简析和义项归纳,“乘”的本义当为“登、升”,纠正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乘”条的释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胡敕瑞关于“叉手”一词的释义提出置疑,通过同经异译词语比较中“叉手”与“合掌”对应现象的分 析,考察出“叉手”一词在佛经中的具体含义,并肯定了《汉语大词典》释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词诠》引《诗》存在的“校勘不精,引书讹误”、“例句不当,虚实混淆”、“释义不确,归类欠妥”等问题,提出商榷意见,说明修正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一、“常”邑在何处《诗经·鲁颂》中有一首歌颂鲁僖公能兴祖业、复疆土、建新庙的诗。诗中日:“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赞扬了僖公收回国土常和许,恢复了周公旧封疆。这里所说的“常”邑又在哪里呢?向熹《诗经词典》云:“常,古邑名。本是鲁国土地,后被齐国夺去。僖公时又收归鲁国。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30里。”《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常邑,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滕县东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常邑,在山东膝县东南。”《汉词大辞典》:“常,古地名。指春秋时鲁南鄙。”《诗经》郑玄《笺》:“常,或作尝,在薛之旁。…  相似文献   

16.
反证法辨析     
通过对《科学技术方法大辞典》“基础科学方法”部“数学方法”目中辞条“反证法”的逻辑错误的辨析,阐明了反证法的属种关系、反证法的逻辑基础和反证法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日语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体现人们的经验和智慧的谚语,这些谚语也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文化积淀.本文就其中和人们日常饮食密切相关的一些谚语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其中所反映出的一些日本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8.
“跳槽”义释"跳槽"一词,在近几年的语言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许多新编的词典(辞典)如李行健等主编的《新词新语词典》、用家级等编写的《汉语新词新义大辞典》和韩明安主编的《新语词大辞典j等,都将此词加以收录、解释。但这些词典(辞典)的解释都存在着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因工作需要,常常读成语词典。在翻检中发现一些可以商讨的问题,撮要分记于后,供词典修订或编新成语词典的同志们参考。从方便和有代表性考虑,以近年新出的《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简称《词典》)、《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简称《手册》)中所收成语为主要讨论对象。这两本词典在成语的收编、释义、考源和例句等方面,有许多新的成就,是大家公认的。本文只谈点儿自认为美中不足的地方。俗话说,看着容易做着难。我对“成语”和“词典”没有什么研究,谨作为一个读者发一点刍荛之  相似文献   

20.
“柆、拉、啦”三字有无源流关系,在各类语辞书中一般都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康熙字典》和《中华大字典》以前的语文辞书,均未见“啦”字;虽释“柆”和“拉”,但释义不全,且不注释“拉”与“拉”二字的源流关系。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一般不收释“柆”字,即使个别辞书(如《汉语大字典》)收释,也仅照引大徐本《说文》有误的释义。现当代通行的语文辞书,虽然都收释了“拉”、“啦”二字,但也不训释二字的源流关系。本文拟利用前修之说,参以拙见,试释“柆”字本义以及考证“柆、拉、啦”三字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