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顺应论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华丽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5-108
本文从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出发重新审视翻译过程,认为只有从语境关系、结构客体等诸方面对源语和目标语做出动态顺应才能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语言顺应论作为Verschueren语用综观说的核心内容,将对翻译学的理论革新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对文学翻译中由于不同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差异造成的译文与原作的"变异"现象做初步考察,用顺应理论进行阐释,试图说明在文学翻译中,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必然产物,是顺应语言与文化语境的自然结果。顺应理论对文学的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新闻的作用日益凸显,而新闻翻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新闻标题则因其在新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成为新闻翻译的重中之重。耶夫·维索尔伦(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我们探讨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顺应性理论认为,新闻标题翻译是一个不断选择、顺应的动态过程,期间还贯穿着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互动选择机制,为当代学者探讨新闻标题翻译这个课题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双关语的翻译问题一直都是译界难题。本文从顺应论的视角探讨双关语翻译中灵活变通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实例考察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方面如何做出动态顺应,旨在揭示顺应论对双关语翻译具有解释力和指导作用,译者在双关语翻译中应遵循动态顺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汉语新词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政治、生活和文化等方面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新词翻译有助于向外国译介中国。近年来,新词的翻译因没有固有的翻译模式和现成的翻译方法而成为译界讨论的热点。尝试用动态顺应理论作为新词的汉英翻译理据,提出译者在汉语新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与时间、语境和语言结构三个方面的动态顺应,使译文能完整地诠释出汉语新词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7.
顺应论是语用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但也适用于翻译研究。本文阐释了顺应论的具体内涵,同时分析了汉英句式差异,旨在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汉英翻译中的句式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不断顺应英语句式特点,以求达到翻译的目的和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Jef Verschueren认为,语言使用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适应交际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语言各层次的顺应以及文化顺应等方面。本文以语境顺应论为基础理论,探讨言语幽默翻译中的语言语境顺应问题。本文对顺应理论的语境进行综述,并以大量实例为证,论述了幽默翻译中做出的顺应。 相似文献
9.
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阐述顺应论在《福娃漫邮记》文字说明的翻译中的作用。要做好文字说明的翻译,译者应动态地顺应目标语读者的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会世界。 相似文献
10.
刘凤阁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1):22-26
汉英文化差异导致译文读者可能不理解源语作品中词语文化内涵,所以译者要根据最佳关联原则对涉及到的文化语境因素进行顺应处理,为译文读者提供最佳关联性的文化背景信息,将源语文本词语隐含的文化信息变成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和推断的明示信息,并引导读者正确推断出源语作者的交际意图,使译文读者付出最少的认知加工努力却能获得充分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方灿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6):122-124
由Verschueren提出并发展的语言"顺应理论"从顺应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人类语言运用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翻译纳入语用学的研究范围,结合翻译实例,从语境关系顺应角度探讨汉英公示语的翻译。在语境因素的作用下,译文的选择应该是做出顺应的动态过程,这种顺应应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14.
张琳琳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87-91
结合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旅游资料的作用及功能进行分析。发现翻译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是旅游资料英译中要解决的难题。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出原文的核心信息,应该灵活运用增译、省译、改写的翻译策略,以达到较好的沟通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翻译活动也日趋频繁,翻译实践已从传统的文学翻译领域走向各种应用翻译领域。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译者可以借助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于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目的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较详细的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的三个基本层面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三大突破的关系,即笔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阐述了对目的论与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秦俊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6):72-75
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认为翻译过程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商标的翻译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对商标的翻译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浅谈了目的论体现的三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并列举了几种商标翻译的方法,即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以及混合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