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周银珍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7-669,680
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不仅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而且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离开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劳动每向前发展一步都会提出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科学发展。同时劳动的产生和发展,必将促使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产生和发展,而伦理关系则是贯穿其中的活的灵魂。因此,生产科学和伦理产生于劳动。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劳动关系主要经历了外源型、计划型、市场型和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目标尚未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劳动契约可以说是劳动关系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本文正是从劳动契约角度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变迁进行探讨,力求理清中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展望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编辑劳动与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劳动是把个别、分散的精神成果转化成人类的,统一的精神产品的对象化劳动编辑在与编、作、读三者关系中,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中,处于组织、管理和领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文化导向功能,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4.
劳动尊严是《法哲学原理》尊严观的核心思想。在劳动尊严的前提下,黑格尔讨论了劳动尊严与人类尊严、等级尊严及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市民社会的劳动尊严原则与现实的矛盾。但是,他把直接自然的物质需要和物质生产劳动意识化了,把劳动的尊严稀释为理智反思和自由意志的尊严,他的劳动尊严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一般、商品生产形式、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撇开物质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四个不同角度研究和界定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搞清和正确认识这些复杂的论述,有利于理顺物质资料生产的非物质资源生产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和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王蕴 《科技信息》2012,(34):101-10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的首要任务,而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依靠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又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企业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为社会稳定贡献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以实现对员工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并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开辟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实行学生劳动值用制度,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杨洪波 《科技信息》2009,(20):I0346-I0346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走访调查,从人类学角度看,彝族传统体育与彝族历史文化有很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看到的许多彝族传统体育项目都与彝族的生存发展、生产劳动有关,表现出世代相袭的传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社会这个巨大系统是由许多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或分系统,如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生产方式系统、上层建筑系统和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等等构成的。其中生产力系统是社会的基础系统。它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去考察生产力,或许能比较科学地确定其内涵和外延,看清它的内部联系和反馈过程,指明哪些东西属于生产力的哪个层次。 生产力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主要是通过劳动,而劳动必须有若干条件,按马克思的意见就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煤炭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改进途径和各种形式用工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为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及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保持固定工的用工比例,克服“铁饭碗在手”等隋性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了改变工资结构、劳动结构等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形态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约束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历史必然表现。这一经济形态的划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划分的理论。知识经济恰恰进一步印证了劳动价值论。“知识有价”本身就是劳动价值论的一部分。“过时论”与“替代论”是没有新意的。知识经济时代 ,要求我国在经济政策上 ,要更加重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学校体育资源在社会服务中的现状,指出当前学校体育资源服务社会在管理和服务中的缺失,提出政府各级管理部门应切实转变观念和工作方式,积极整合学校资源。学校应树立社会服务意识,主动承担社会服务责任。政府、教育部门要紧密协作,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从自然界生成的历史,人通过劳动实现和确证自己“自由自觉”的本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出现,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的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人的劳动、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异化。但在这种否定形式的发展中,又创造了和包含着积极的成果。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对抗形式。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在于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以此标地志真正人类社会的开始。在共产主义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才能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科技与经济》2009,22(6):77-80
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剖析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剩余与“民工荒”现象并存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民工荒”主要是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制度障碍所造成的,并非劳动力真正不足。因此,需要清除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教育和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科技园在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种种挑战,传统的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论述了他办大学科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创办经验,运用机制及其对高校教学与科研产生的积极影响,作者认为,创办大学科技园是改造高校办学体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技人才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在我国农业经济还不甚发达的情况下所出现的一种农业剩余劳动力超常规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的现象.指出,这种转移带来了社会、经济方面的诸多问题,致使农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进步都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应立足于农业内部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国内外教育学都强调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的需要,我国体育教育将会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论把一切异化现象归于劳动异化,把异化的产生归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本身,指明了克服异化之路在于废除私有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而马尔库塞则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依据,以存在主义观点为基点,割裂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的关系,把劳动异化曲解为人的本质的异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向存在主义方向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异化论和马尔库塞总体异化论之间有着原则性界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