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RTP(常压室温等离子体)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诱变育种手段,已成功应用于微生物的育种研究,在植物上的应用刚刚起步.本研究首次采用ARTP处理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种子,研究其对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形和品质的影响,以期获得观赏价值大、品质好的诱变品系.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不同时间(7.50~37.50min)的ARTP辐照提高了两色金鸡菊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辐照22.50min时其发芽势(80.00%)和发芽率(86.70%)达最大;不同时间的ARTP辐照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其幼苗的最大冠幅、叶片数量、叶柄长度、叶面积,以22.50min的辐照效果最好.(2)ARTP辐照种子22.50min后,其大部分植株最大花径明显增加、舌状花红褐色区域明显增大,13.33%的植株舌状花瓣数增多(Tm)、6.67%的植株雄蕊瓣化(Ts)、6.67%的植株舌状花管状化(似喇叭状)(Tt);部分植株花朵总黄酮、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成分增加,其中Tt植株不仅花形发生变化且活性成分也有所提高.ARTP诱变有望成为两色金鸡菊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极低温下用~(30)CO—γ射线照射冬小麦风干种子,在确认极低温能减轻M_1代生理损伤的基础上,对M_2代的突变频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极低温同常温比较,在20—30千伦照射量范围内,大部分性状的突变率有所降低。若分别以其LD_(50)(半致死剂量)为基准进行比较,即在辐射损伤相同的情况下,极低温却导致突变率的显著提高。由此推断,在极低温下照射能够有效地保存射线直接作用对遗传物质所诱发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联合发起,浙江大学生物电磁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中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主办的第3届电磁辐射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暨2003年全国电磁辐射生物学学术会议于2003年10月13~17日在广西桂林举行。会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大学汤永谦学科建设发展基金、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移动电话制造商论坛的赞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以~(60)Co-γ射线在常温和极低温(-196℃)下照射小麦种子,其M_1表现的生理损伤证明:在极低温下照射,LD_(50)可提高1—2万伦;在本试验的温度条件下,分期播种表明成苗率与温度呈正相关。还提出在极低温下被照射种子的辐射敏感性仍受种子含水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茶多酚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的黄烷醇类、黄烷双醇类、类黄酮类和酚酸类四类化合物的总称,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茶多酚基本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潘天春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11
本文从激光诱变洋葱种子的生物学研究、激光诱变洋葱种子的品种选育研究和激光诱变洋葱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3个方面综述了激光诱变洋葱的品种选育和相关理论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洋葱育种,尤其是激光诱变洋葱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钼磷酸钾处理大豆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证明:用钼磷酸钾处理大豆种子,可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根系生长和早期地上部分生长,与对照相比,种子萌发率可提高8.4%,根系活力提高64.9%,根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20.3%,叶绿素含量提高31.3%,其中以1.5%溶液浓度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孙毅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4):176-177,186
基于动物冬眠给予人类的启示,探讨了低温生物学研究的若干进展及其应用,阐述了低温冷冻保存生命的作用机理及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 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辐照“汉源小麦”等四个材料的干种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利用生物统计学方法,从个体水平上连续两年考查了激光——核辐射诱变小麦 L_1和 L_2两代的单株籽粒产量等57个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辐照材料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后代的变异程度不同,差异明显:He—Ne 激光和 N_2激光诱变后代的变异随剂量增加而加大;激光种类不同,后代变异差异不大;不同激光——核辐射诱变处理后代的变异大小顺序是:激光与~(60)C_0—γ复合诱变>~(60)C_0—γ处理>激光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低温保存的含义和现状、慢速冷却低温保存方法的研究手段、关于慢速冷却造成损伤的机理的争论、玻璃化低温保存方法、低温技术在电子显微技术中的应用、电镜样品的低温固定及低温固定快速降温速率的提高与测量等问题,并着重阐述了上海机械学院低温生物工程研究室在这些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14.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紫外辐射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受臭氧层减薄及夏季臭氧低谷效应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紫外辐射更加强烈,这引起了人们对该地区紫外辐射研究的关注。紫外辐射具有强烈的生物学效应,能够对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造成普遍的影响甚至伤害。青藏高原强烈的紫外辐射为研究紫外辐射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天然实验场地及材料,为寻求生物抗紫外辐射的遗传响应、相关生理生化机制提供了可能。通过对这一地区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开展紫外辐射相关研究,有可能在强紫外辐射生态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次声信息和磁场对黑曲霉的生物学效应赖素聪,郑忠辉,沈持衡,徐伟明(生物学系)(电子工程系)次声的频率很低(20Hz以下),人耳听不见,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的穿透力很强,能引起生物体的生物效应 ̄[1~3];磁场对生物体也有作用,曾有学者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们用电抗器改装为磁发生器,并将豇豆种子置于其中,以不同强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豇豆种子进行磁场处理,进而研究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17.
UV-B辐射对极地雪藻Chlamydomonas nivalis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剂量的UV—B辐射极地雪藻,测定了致死率、色素含量、蛋白质和总脂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UV—B辐射对极地雪藻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UV-B辐射后雪藻细胞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虾青素含量也显著提高.UV—B辐射后,极地雪藻基本生化成分的含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蛋白质含量随辐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总脂含量则逐步增加.经UV—B辐射培养以后,极地雪藻在有机溶剂系统中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活性氧(ROS)是普遍存在于有氧代谢中的产物,其化学性质极为活跃,有关ROS对人体的危害已逐渐得到公认.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疾病元凶的ROS对机体和细胞也有有益的一面.综述了ROS的研究进展,揭示了ROS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受体、酶以及转录因子的活性和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参与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从而讨论了ROS的双向生物学效应和机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