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衡量21世纪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应用,不仅兴起了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而且大大推进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宽带综合业务数据网(B-...  相似文献   

2.
李伟 《科技信息》2009,(33):I0071-I0071,I0065
混合光纤同轴网(Hybrid Fiber Coax简称HFC)是一种以模拟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综合应用模拟和数字传输技术、光纤技术和同轴电缆技术、射频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网络。HFC网是以现有的CATV网为基础开发的一种同轴电缆/光纤混合网,可以提供图像、语音、数据和其它交互性业务,被称之为全业务网。文章对HFC混合光纤同轴网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HFC网中的信道共享控制技术和以太网及令牌环相比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从MAP管理帧入手,重点分析上行带宽控制方法和冲突解决技术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MAP帧是内容复杂的帧,帧中包括了CM初始接入所需的测距机会信息,竞争带宽分配的信息,带宽分配信息,冲突检测信息等。论文在说明MAP帧的格式、作用的基础上说明用户具体的接入方式。最后探讨带宽的分配方法、冲突的产生原因、解决冲突的算法和流程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SCDMA的HFC网上行通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纤同轴混合网 ( HFC)是当今宽带接入网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针对 HFC网上行信道受噪声干扰严重的情况 ,提出了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同步码分多址 ( SCDMA)作为复用方式。分析了 SCDMA的多址接入性能 ,在此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研究 ,选择 Walsh码作为扩频序列 ,QPSK作为上行调制方式。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基于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上行多址接入信道的数据通信,比较了几种适于HFC中MAC(媒体接入控制)层上行数据流的协议,包括分布式协议RALOHA,集中式协议UniLINK,以及一种新的协议PCUP(流水线循环上行流协议),最后得出了PCUP协议比较适合HFC网中的双向交互式业务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里,人们对视频点播、可视电话、互联网等宽带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使得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成为必然,作为一种重要的接入技术,HFC正以其独特的带宽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利用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doem在HFC网上传送数据,具有用户实际使用带宽高、投入设备成本低、扩展灵活、光纤网络建设成本低、网络维护更容易等优点,北美地区的Cable Modem用户已占宽带用户的大多数,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扩大,我国的Cable Modem用户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Cable Modem系统的前端设备CMTS缺乏对多下行信道的支持,造成了信道资源的紧张状况,所以对支持多下行信道的CMTS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实现双下行信道CMTS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了双下行信道CMTS和CM的交互工作原理,以及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和BROADCOM公司最新的CMTS系列芯片实现双下行信道CMTS的过程,最后对CMTS双下行信道的动态切换和时间同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HFC网中,上行频带资源紧张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基于用户各类业务传输存在冗余频带,插空法就是利用这些冗余频带来传输其他业务,提高上行频带利用率,进而缓解其紧张状况.通过对上行信道流通量和信元延迟特性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证实了插空法确实能在不增加频带的情况下提高上行信道的流通量.  相似文献   

8.
杨漓 《科技咨询导报》2009,(14):21-21,23
HFC是Hybrid Fiber-Coax的缩写,随着技术的发展,HFC网特指利用混合光纤同轴来进行宽带数字通信的CATV网络,本文通过对HFC技术原理的简述,以目前实际采用的UCLink综合接入系统为例介绍了HFC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故障,在对故障进行分析后,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用户下行链路中,当发射端具有完全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则可以通过块对角化预编码完全消除用户间干扰(IUI:Inte-User Interfer-ence)。但是,不准确的发射端CSI会导致接收端有残留的IUI。针对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接收机,考察了不准确的发射端CSI对MRC接收机输出的信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Noise Ratio)的影响。考虑两个用户的情况,其天线数均为N,而基站的天线数为N 1。推导了SINR的中断概率的上界和下界,且它们之间有简单的关系。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DMT(离散多音频)技术,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用于HFC(光纤混合同轴电缆)网络上行信道数据传输的SDMT(同步多载波调制)系统的原理,分析了其性能,得到的结论是:与采用单载波系统进行比较,SDMT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是用于接入网HFC上行信道传输的一个较先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系统地分析了HFC结构噪声和入侵噪声等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如:做好网络的屏蔽和维护,考虑灵活的接入协议和传输技术,采用窄带FDMA、滤波、预箝位及前向纠错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MR64QAM/OFDM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固态功率放大器(SSPA)非线性失真对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传输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预失真法改善SSPA的非线性失真,并将SSPA等效为一个软限幅器.计算了在加性噪音和软限幅影响下多分辨率调制(MR)64QAM(正交幅度调制)/OFDM的传输系统误比特性能.结果表明,0.1%的限幅概率对MR64QAM/OFDM传输系统所造成的信噪比损伤可忽略不计,产生的邻频道干扰为-49.2dB;1%的限幅概率对MR64QAM/OFDM传输系统在最重要比特误比特率为10-10时所造成的信噪比损伤为1.9dB,产生的邻频道干扰为-37dB.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电信网与有线电视HFC网进行比较,阐明在有线电视HFC网上实现Internet高速接入的优势,并对此高速接入方案中的双向传输方法、数字调制技术、MAC和Cable Modem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和遴选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相关块衰落信道下MPSK相干空时检测以及差分空时检测的误码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给出了相应封闭形式的误比特表达式.相干检测能获得很好的误码性能,但是它需要进行精确的信道估计,以获得可靠的信道衰落的幅度和相位大小.然而,差分检测不需要进行信道估计以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因此当信道衰落速度很快或系统发射天线数目较多时,差分检测变得更加切合实际.虽然差分检测的健壮性很强,但是与相干检测相比,其误码性能要差,并且在高信噪比区域存在误码平台.仿真结果表明:相干空时检测和差分空时检测都获得了明显的分集增益,在相同的星座调制和信噪比下,相干检测的误码性能要优于差分检测,同时也和理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络由于具有近1GHz的用户接入频带而被视为仅次于光纤到户的宽带数据接入方式。但由于环境射频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传输服务的误码率增大、使得数据服务提高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一些理想化条件下,借助仿真手段研究了与多用户分集相关的两个问题,一是信道信息误差对用户分配和速率分配的影响各有什么不同;二是系统吞吐量同信道分配单元大小的关系.结果表明,信道信息误差对系统吞吐量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速率选择错误的原因,错选用户这一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信道分配单元也不是越小越好,适当提高分配单元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道信息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Gilbert-Elliot数字信道模型(GE模型)作为数字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突发误差(Burst Error)统计特性.用PCM及ADPCM编码方法,研究了在信道各种不同平均比特误差率p条件下的语音信号输出性能,以及使用不同交错(Intereaving)因子s条件下信道输出特性.同时还研究了产生统计独立误差的Bernoulli(BR模型)信道在上述语音编码条件下的输出特性.得出在较低信道平均比特误差率的条件下,两种信道模型有接近相同的输出信噪比。  相似文献   

18.
在Turbo译码中,需要精确的信噪比信息来计算子译码器生成的外信息,而在无线衰落信道中,Nakagami衰落信道具有通用性,文中对Summer信噪比估计算法进行了改进,使之能够应用于Nakagami衰落信道。最后,对应用了改进Summer信噪比的Turbo译码进行了性能仿真。从结果可以看出,改进的Summer信噪比估计算法能够成功应用到Turbo译码中,使得Turbo译码获得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天兴洲河段较为系统的年内与年际水沙输移、河床变形等方面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了顺直和分汊两种河型交界位置的洲滩和浅滩动态特征.近20年来洲滩形态比较表明,上游顺直河道内汉口边滩上低矮成型淤积体具有以5-6年为周期缓慢下移和突然上提的特性,从而导致汊道进口低滩冲淤具有周期性;近5年来断面流速、含沙量和床沙组成资料的统计表明,汊道进口主流位置在汛枯期左右摆动、漫滩横流强度不断转换,洲头低滩的冲淤强度与年际之间来流条件具有相关性.以上两种因素迭加作用之下,汊道进口的低滩形态不仅随年际之间来水来沙变化而波动,还会因上游顺直河段内成型淤积体上提下移的影响而周期性地淤长萎缩.这种复杂的动态调整特点,使航道条件以若干年为周期,交替呈现出优劣转换.在此结论基础上,可以推测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下,该类型汊道进口的航道条件可能趋于恶化.  相似文献   

20.
建立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运动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对泥沙运动模型率定与验证的新思路,即采用代表潮和代表波浪场对长期水动力进行模拟,并利用具有统计意义的代表含沙量场对泥沙起动各参数进行率定,最后采用不同风浪条件下的含沙量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以连云港地区为例,对这种新思路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率定/验证思路可有效应用于粘性泥沙运动和航道回淤的模拟中.在所建思路与模型基础上,对淤泥质海岸大风作用下的泥沙运动特征及进港航道回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论显示大风作用下的含沙量分布形式与正常天气相似,但含沙量数值大幅增高.一次大风对航道回淤的影响时间应为大风期间与风后一段时间的总和,其中航道回淤最强的时刻发生在风后一天左右,然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至正常天气状态.最后,根据模型预测,连云港地区进港航道不会发生一次大风骤淤碍航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