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在编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为了解杭州市的发展现状,特选择经济总量、电力消费、原煤消耗、土地资源消耗、固定资产投入、工业废物排放等与创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关的指标,根据2005年的统计年鉴,对杭州市的情况作一分析,并与宁波、苏州、深圳等相关城市进行比较。⒈电力消耗比较⑴电力消费总量与经济总量一致,杭州排名第32004年,杭州的电力消费总量略高于宁波,为2713780万千瓦时,仅为深圳的69.5%、苏州的59.78%。电力消费总量的排名与城市经济总量的排名是一致的,杭州GDP总量为深圳的73.5%…  相似文献   

2.
燃气热泵系统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分析了家用燃气热泵系统对人类健康、生态品质和资源消耗三大类环境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燃气热泵系统在资源消耗方面的影响评价指标为5.18kPt,是人类健康评价指标的5倍,是生态品质评价指标的50倍.天然气使用的影响评价指标为6.08kPt,因此降低燃气热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冲击,应重点放在天然气使用环节.得到了燃气热泵系统生命周期评价中系统生产组装、天然气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3个环节对11项环境分类的影响比重.电力驱动与燃气驱动的热泵系统比较表明,电力消耗在人类健康、生态品质和资源消耗3个方面的影响均高于燃气消耗,电力消耗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是燃气消耗的3倍.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是能源大省,但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业应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安徽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杭州科技》2007,(2):15-18
一、杭州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生态城市是杭州市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杭州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科技智囊》2010,(6):I0038-I0042
节能灯市场前景 低碳经济推动节能灯更大发展 随着生产、生活、城市街道等照明的持续增长,照明用电在电力消耗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据中国国际照明网统计,发达国家照明用电消耗的比重已经占到25%。与之相比,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但照明用电已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12%以上,并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杭州市把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四创联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全面提升杭州在全国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为建成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杭州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生态城市是杭州市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杭州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一、杭州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的特色和优势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建设生态城市是杭州市长期的战略任务,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杭州市新型工业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关系的失衡引发资源和环境危机。宏观管理决策者越来越重视衡量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迫切需要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自21世纪初以来,基于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物质流指标和以资源产出率为代表的衍生指标工具在国内外资源环境宏观管理政策实践中日渐受到重视,有关国家结合国情积累了不少正反经验。该文首先对经济系统物质流指标在日本、德国等部分发达国家及国际机构的政策应用进行总结,包括目标制定及相关行动等;其次对中国与资源产出率密切相关的资源效率政策及行动进行了回顾;最后,将中国与日本、德国等国的资源效率政策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更偏重于资源消耗总量控制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资源效率政策和行动方案更综合全面,但在技术创新上激励不足。在此基础上,建议中国未来进一步重视资源效率政策,尽快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资源消耗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走低碳之路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在分析资源型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过程中面临主要5方面障碍的基础上,遵循制定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充分借鉴国内外衡量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考虑资源型城市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其特点的指标体系。纵向上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横向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比较各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后综合纵向和横向分析结果提出被评价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建议,以期为资源型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切实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此基础上,胡锦涛同志针对发展中的现实,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费关系的研究有很多。利用我国除西藏、港澳台外的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经济发展,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衡量环境污染,用能源消费量、用水量、电力消费量衡量资源消费,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由于投入指标相对于产出指标过多,不利于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投入指标进行了降维处理,然后用DEA模型进行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竹 《中国工程科学》2011,9(4):101-105
从城市的经济发展、CO2和工业污染物排放、资源消耗的多维视角出发,以沈阳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城市在经济发展与低碳转型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变化,并评价了城市尺度下各种技术的节能减排潜力和运用愿景;指出城市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城市尺度的减排技术能够在相当程度上降低碳排放总量。从未来的发展来看,要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仍须进一步在技术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大力投入。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会受到影响。目前东莞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上矛盾,并且愈演愈烈。本文详细论述了绿色技术创新相关概念。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绿色技术创新是东莞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锐 《孝感学院学报》2011,31(1):111-115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使我国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我国从自身国情出发,并结合世界资源和环境形势,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后危机时代,必须抓住机遇,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全球生态城市相关研究成果,拟定台湾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架构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层面。其中,环境层面包括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环境治理等3部分;社会层面则包括人口结构、居住适宜性、社会保障、资源条件、文化教育等5部分;经济层面则包括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益两部分。在案例研究中,选择台湾地区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进行比较,结果可知4个城市中以台北市的各项发展现况较接近生态城市指标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17.
电力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当前,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当前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电源点配置不科学以及配电网电力负荷估算不科学等问题。文章简要分析现阶段城市配电网规划以及建设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从经济发展质量和旅游业发展质量相关研究出发,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在对其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旅游经济运行质量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质量两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比较优势理论,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在全国比较中的区域发展优势,这些优势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优势、作为全国粮棉油生产基地的农业优势、以能源、矿产、电力、钢铁等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源数量优势等.在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区域系统内外循环的角度,提出了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力等对策体系,对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皖江城市带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DPSIR方法,建立了包含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5项因素22项指标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皖江城市带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皖江地区各市的低碳经济控制水平有待提高;低碳经济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宣城、铜陵、池州、滁州、巢湖、马鞍山、芜湖、安庆、合肥.宣城和铜陵两个城市低碳经济水平相对较好,其资源利用率和单位产出效益水平较高;合肥低碳经济水平排名最后,主要原因是发展中能源消耗、电力、交通路网等压力过大,需要注意能源的有效利用;其他6个城市,各因素层指标比较均衡,但发展中仍需注意对个别极值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