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劳动力市场用工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的表现呈现出日趋复杂的态势。构建劳动关系指数成为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本文借鉴价格指数和HDI指数构造原理,利用上海市劳动力市场的相关指标和统计数据构造了上海市劳动关系指数,这一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根据上海市劳动关系指数对上海市劳动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指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是劳资双方劳动关系不协调的体现,一套良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高效运行,对于化解劳资矛盾,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效力及弊端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两点建议,即调整劳动争议委员会的组成结构、将原来的“单轨制”改为“双轨制”。  相似文献   

3.
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劳动关系已进入集体劳动争议的高发期和多发期,妥善解决集体劳动争议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探讨了构建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介绍了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与评价了国外的成熟经验,提出了完善集体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胡建国 《科技信息》2013,(10):126-126
<正>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作为我国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对于预防矛盾激化、减少诉讼发生,维护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劳动争议的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案件数量却反而有所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对调解制  相似文献   

5.
时效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问题,涉及到当事人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申诉时效不是除斥期间,而与民事诉讼时效构成特别法上的关系。根据劳动争议涉及内容,规定书面通知标准和当事人主张标准来起算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进一步研究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才能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夏莹 《科技资讯》2007,(2):105-106
时效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问题,涉及到当事人的请求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申诉时效不是除斥期间,而与民事诉讼时效构成特别法上的关系,根据劳动争议涉及内容,规定书面通知标准和当事人主张标准来起箅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进一步研究时效中止和中断制度,才能更好维护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正向着多元化和市场化方向转化,人员构成也由原行政事业编制占绝大多数向多种"身份"转变。虽然新出台的一系列劳动政策法规规范并完善了高校用工管理制度,但劳动争议仍成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为此,高校应针对高校劳动关系的时代特点,做好劳动争议及调解工作,并进行劳动用工管理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劳动关系方面存在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工资拖欠严重,加班现象普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应从加快法制建设、加强调控力度、加强机制建设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应从建立科学管理制度方面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系科学稳定的劳动关系,对深化企业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切实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员工利益表达维护机制、价值引导机制、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劳动关系监督和预警机制是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郑泽 《科技资讯》2012,(11):241-241
在现代社会,一个和谐的高校用工环境不是没有纠纷和争议的"真空",而是有完善的机制解决争议和纠纷的用工环境。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为劳动者提供多种解决纠纷的方式,只要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劳动者的权利依法得到了保护,这种纠纷解决机制就是完善的。作为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相配套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新法)在高校社会化用工环境下,新法实施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处理劳动争议,对复杂用工关系的梳理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州私营企业劳动争议呈现案件数量及涉案人数持续增长、集体劳动争议较多、争议原因相对集中、申诉主体以劳动者为主、争议解决主要通过仲裁调解、双方部分胜诉率最高等特征,其原因涉及企业主的趋利动机、劳动者的弱势地位、法制建设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等方面的因素。因此,需通过加强劳动立法、政府监管、用人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减少私营企业劳动争议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刘彩琼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13-15,18
近些年来,我国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升且处理难度日趋加剧、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劳动争议案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认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从对我国现行体制存在缺陷的分析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的劳动争议处理新体制——双轨制模式,并提议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新体制的作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3.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光靠法律"硬件"是不够的,还得运用道德"软件",这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道德具有独特的"杀毒"功能,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有效清除人们头脑中的"病毒",保障劳动关系"系统"良性运行,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14.
高连杰 《太原科技》2014,(10):22-23
阐述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并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完善企业制度建设和健全激励机制、大力推动人事管理改革是做好政治沟通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资关系日趋复杂化,劳动争议案件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涉案范围广,涉案金额大,案因越来越复杂。这给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带来了挑战,也使得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损害,因此,有必要评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的缺失,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是劳动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诉讼相对独立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组织保障。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劳动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立法进程,借鉴域外先进立法,逐步推进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最终建立相对的劳动诉讼审判组织。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多元化用人模式并存,劳动关系繁杂,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劳动关系存在一些问题:人事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和谐劳动关系的氛围有待形成、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因此,要积极采取对策,要完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规范高校劳动关系;注重心理契约管理,营造和谐劳动氛围;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依法劳动管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自90年代以来,程序保障的理论在诉讼程序上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程序保障理论应渗透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各程序机制中。因此,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程序保障的三大应然价值取向,即程序公正、程序效益和程序安定,以及它们各自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中的应然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