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碗扣式脚手架在预应力钢筋砼连续箱梁现浇中的应用,说明了支架设计、验算、施工及注意事项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在天桥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们施工的天桥脚手架搭设的实例,选择近些年来工程上广泛采用的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搭设方案,并对于脚手架的搭设需要在那些方面进行必要的验算以确保其合理性提出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是结合我们施工的天桥脚手架搭设的实例,选择近些年来工程上广泛采用的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搭设方案。并对于脚手架的搭设需要在那些方面进行必要的验算以确保其合理性提出相关说明。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普通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具有搭设灵活、通用性强、经济性好等优点,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因为设计原理不能够弥补施工管理中由于管理和原料质量等因素的不足,使碗扣式钢管支架在众多的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的不安全因素,限制了在施工现场的进一步推广。针对此情况,结合碗扣式模板的承载独特性,着重讨论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承载力的检测分析与试验方法,希望可以为制定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7.
结合吉林市滨江北路联接线道路及桥梁工程中的普通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施工工程实际,介绍了WDJ碗扣型脚手架作为施工承重结构在现浇普通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并详细阐述了碗扣型脚手架支撑的施工工艺流程,旨在为碗扣型脚手架施工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近期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以及日常对公路工程监督检查时发现的模板支撑架问题,提出碗扣式钢管模板支撑架施工中原材料、内业资料、现场施工三个方面的监督要点。 相似文献
9.
碗扣式脚手架工程是建筑施工和建筑装饰施工中常见的脚手架工程,制定相关的安全措施对于减少安全隐患,避免重大安全问题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归纳总结了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工程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论述提出了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11.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涵义和功能出发,对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预警指标模块、权重模块、旅游者人数预测模块和警界区间模块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运作流程,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纤维薄板厚度对增强RC梁承载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进行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与碳纤维薄板(CFL)增强RC梁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粘贴不同厚度的CFL对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发现普通RC梁的破坏以混凝土开裂和主筋屈服为主,CFL增强RC梁的破坏模式与CFL的粘贴厚度有关,包括CFL拉断失效、CFL与混凝土界面剥离、混凝土压碎3种基本模式及其混合模式,弯曲载荷下的极限承载力随CFL的粘贴厚度而增加,与普通RC梁相比提高了12.6%-38.9%。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经济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衡量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判据.从经济学理论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利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结合模糊数学制定隶属函数,建立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状态评估模型,对某市的旅游环境承载力作了评估,结果与城市旅游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021,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模型可用于对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估,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莉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6):613-615
在水资源及其承载能力定义和内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的思想,并从可操作性的角度考虑,指出指标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从宏观评价和微观诊断两个方面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说明,可从不同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发展态势和内部要素间的协调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绵阳市2010年远景目标对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表明,未来几年内绵阳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在生态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以及综合评价中都处于初步可承载阶段;通过计算,确定了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子,为绵阳市国土资源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象山港是我国典型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海湾的资源、环境和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本研究以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构建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等三个方面评价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纳污能力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过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也从2003年的17.2%,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41.8%,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造成海湾各功能区环境纳污能力过载的主要环境因子;资源供给能力逐年下降,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7.4%,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0.1%,表现为从海湾口门处向内湾逐渐降低的趋势;人类支持能力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略有改善,处于可载状态.基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的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也逐年下降,表现为过载区域的面积逐年增加,内湾的综合承载力低于口门,其中环境纳污能力下降是造成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过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状况,文章提出的海湾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模式可应用到我国其他海湾生态系统,为我国海湾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县、省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2000年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整个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各省区情况不同,其中:陕西、新疆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青海和宁夏生态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生态冗余状态;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异明显,呈东南、西北部较高,东北、西南、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承载力供给差异也较大,表现为黄土高原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山地、天山山地和阿尔泰山地等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供给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则较低,其中:关中盆地、银川盆地和干旱区绿洲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供给最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腹地的广大戈壁、沙漠地区的最低,呈连片分布状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部由于景观破碎严重,生态承载力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西北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供给和人口密度基于县级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66,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承载力偏向性.2000年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个地区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突出,处于生态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而各省区、县及其内部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差异较大,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异.研究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为空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甘肃省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1~2003年甘肃省14个地区和86个县2级行政区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预算值,并预测了各县级行政区域2004~2015年的各项数值.结果表明1991~2015年甘肃省各地、县的生态承载力供求差距均逐年拉大,大部分地区、县的生态承载力需求已经超出了生态承载力供给,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全省86个县1991~2015年的人均生态预算值进行空间插值,在时、空尺度上对该省人均生态预算值的空间格局与时空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所得空间插值图表明1991~2015年甘肃省人均生态预算值的空间格局极不平衡,整体呈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递减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省以及各地、县人均生态预算均呈逐年降低趋势,且省内不同区域人均生态预算值的变化趋势各有不同,差异较大.要遏制这种趋势的继续发展,甘肃省必须在逐渐减少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消费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生态足迹及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分析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的需求为2.960 6 hm2/ 人,而生态承载力为2.113 1 hm2/ 人,生态足迹为其生态承载力的1.40倍左右,表现为生态赤字0.847 5 hm2/ 人.因此,海南省虽然属于区位相对独立、资源总量相对丰富的地理区域,但更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运用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为理论基础测度生态赤字的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结果西安市1997—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0.8542hm2增加到2005年的1.7575hm2,表明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得出西安市9年来生态赤字由0.528hm2增加到1.4671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结论分析西安市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入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