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位老师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大部分学生回答是“水”或“泥”,只有一位学生答是“春天”。结果“春天”被判错。这个事例在教育界广为流传,被认为是扼杀创造性思维的典型事例。理由是“雪化了是水”谁不知道?毫无创意!只有回答“雪化了是春天”才是创造性思维。对此笔者有不同意见。人类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和人类自身,将学问与知识分门别类,于是形成了学科。在学科内分析讨论问题,就需要对所用的概念有共同认可的外延和内涵,否则就无法对话。“没有共同的语言”,因而也就产生了“学科语境”。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野山 《创新科技》2006,(12):36-36
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现成而漂亮的答案。而每一个创造者,都是自己动脑筋思考,在现成答案之外,找到另一个新答案。许多人在中学时代,被问过这样一个物理问题“:如何利用气压计测算一栋大楼的高度?”而几乎每个用功学生的回答都是“:用气压计测量地面与楼顶的大气压力,然后用这个大气压力差即可计算出大楼的高度。”答案非常漂亮,也是参考书里的现成标准答案。物理学界流传这样一则故事:某年,有一个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居然是“:带着气压计到大楼顶,气压计上绑着一条长绳,然后缓缓垂下,等气压计触及地面时,再拉上来,绳子的长度即是大楼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翼     
生物课堂上,老师问:“在某个经常刮暴风的小岛上有两种昆虫,一种昆虫的翅膀阔大,另一种昆虫的翅膀窄小,哪一种昆虫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有同学说:“应该是翅膀阔大的更适于在小岛上生存吧?因为岛上风那么大,翅膀太小怎么能飞起来呢?”老师笑了,说:“翅膀越大,海风对它的作用不就越大吗?大翅膀的昆虫在逆风飞行时会十分吃力,它很可能会因为翅膀的阔大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被暴烈的海风掀翻,摔死在坚硬的礁石上。相比之下,小翅膀的昆虫却可以迎着海风惬意地飞,就像在海底穿梭的梭子鱼,轻捷、有力。可不要小瞧那窄小的翅膀,那才是聪明的昆虫…  相似文献   

4.
用脚听声音     
有一个学生在听老师讲课,突然间有一只蜘蛛掉到他的桌面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发现蜘蛛没有耳朵,反而有八只脚。于是他怀疑蜘蛛是用脚听声音。这位学生跑去问老师,老师说:“你不妨做一个实验看看。”于是这位学生就去做了。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3,(4):60-61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的故事:一位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生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班主任的批评。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事后,人们给这个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象力是怎样丧失的?”其实是忽视右脑开发,忽视创新思维培养。扼杀了人们的想象力。科学家经研究证实。人的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天才与普通人的根本区别在于天才在有意无意中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了右脑。你想知道自己右脑开发的情况吗?如果想,就请你在五分钟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出答案吧!  相似文献   

6.
佳音 《小学科技》2011,(11):7-7
冬天来了,下雪了。我发现,那些肮脏的、被污染的雪比干净洁白的雪更易融化,这是为什么呢?A:小朋友们先想一想,夏天,当我们穿着深色的衣服站在阳光下时,是不是会觉得特别的热?这可不是我们的错觉!  相似文献   

7.
舌头如刀     
一个幼儿园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在班上,她问全班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说:“像!”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血做的刀,稍不慎,开口就会伤人,伤在他人的心灵。舌头如刀  相似文献   

8.
上课不久,李老师便气冲冲地跑来找我。“你去看看吧,这样的学生没法教了!”我急忙站起来说:“李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李老师欲言又止,最后气愤地说:“你还是自己看看吧,班是没法上了。”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李老师,是我校的老教师,以对学生要求严格而著称,所以经常与学生有些摩擦。可是,从来没见他气成这样……我感到问题严重了。我急忙向教室跑去,在路上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冷静。推开门,黑板上赫然画着一幅画:一个惟妙惟肖的猪头,旁书“猪头小队长”五个大字。难怪李老师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大概是刚才李老师发火的缘故,教室里一片寂静,有…  相似文献   

9.
雪的面目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  相似文献   

10.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地想给孩子们说明“雪”的形状,可是无论他怎么描述,孩子们都不明白。最后孩子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雪是淡黄色的、味道又冷又成的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学生的生活中从没有雪的出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文化播报     
“深喉”出版最新回忆录现年92岁的美国前联邦调查局副局长马克·菲尔特自从证实自己就是“水门案”的那名“深喉”之后,早已成为美国各大出版商追逐的目标。现在,这位注定将被载入美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也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在名为《一个绅士的人生》的回忆录中,他不仅将自己喻为“孤独的漫游者”,而且还详尽披露了《华盛顿邮报》当年在“水门事件”的调查中,自己是如何成为关键线人的。菲尔特还表示自己不喜欢“深喉”这个代号,并且从未“接受”过这样的称谓。此外,菲尔特也在书中首度否认了他当时之所以向媒体告密,是因为不满自己未能被…  相似文献   

12.
安全小笑话     
Police阿姨问小朋友:“坏人就像大灰狼,那谁知道大灰狼喜欢抓哪一种小朋友呢?是只有一个人在路上走的小朋友,还是一群在路上走的小朋友?” 小朋友都说:“一个人的时候会容易被抓。” Police阿姨高兴地说:“小朋友好聪明,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笔记也忘了做。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老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有着诗一般语言的故事:  男孩孩提时参加了一场考试,试题非常简单,他相信自己没理由通不过。第一个问题是:描述月亮的味道。男孩写道:它品上去像天地之物,有着星光的味道。第二个问题是:爱情是什么颜色的?男孩写道:爱情是迷失在沙漠中的人所找到的水的颜色。第三个问题是:雪花为什么会融化?男孩写道:它们会融化是因为它们降落到上帝温暖的舌头上。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是一样的简单。男孩驰骋着想像的野马写下了心中的答案,他描述了亚当被驱逐出伊甸园时的悲伤,还写下了大象梦想的准确重量。然而今天,多年过去了,为了生计,男孩还在…  相似文献   

15.
一天,教室里同学们正在静静地写作业,我也伏案忙着做自己的事情。突然,班中的小帅站了起来,说:“老师,小波给小辉写条,说她喜欢小辉。”这一“晴天霹雳”打破教室原本的沉静,同学们也都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在私下里嘀咕着什么,我也被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小报告”弄了个措手不及,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小辉,只见他满脸通红,把头压得更低了.  相似文献   

16.
垒高自己     
一个皮革商人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因为头天晚上下了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了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在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会变味。难道事物结了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实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的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品,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出一台  相似文献   

17.
王青 《奇闻怪事》2009,(7):86-88
美籍华人苏珊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学生发现青蛙旁边有一堆死苍蝇,青蛙却活活饿死了,觉得很不理解,就向老师请教。老师没有告诉他答案,而是先发动全班同学猜。答案五花八门,“青蛙不爱吃已死亡的”,“青蛙讲究卫生,怕吃死的肚子疼”……老师还是不作答,鼓励学生去做实验。  相似文献   

18.
有趣的游戏     
今天,在快乐作文课堂上,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游戏开始了,老师在我们组点到了小杰猜,小杰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一看词语,是“摇头晃脑”,心想:太好了,这个简单。我连忙提示:“四个字。”又做出了摇头的动作,可小杰看了我的动作后竟无动于衷,我心急如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竟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我们组就这样输了一盘。轮到第二组,小溢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个极其普通的男孩,学习成绩很差,又没什么才艺;相貌平平甚至有点丑,他拥有最多的好像就是被忽视,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忽视。他自卑、怯懦,但内心却渴望不凡。一天,男孩遇到了上帝。“我的孩子,你为什么总是闷闷不乐呢?”上帝慈爱地问。男孩倾诉了他的苦恼。“我可以帮你实现一个愿望。”上帝说。“我想变得不凡!”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那么你具体想要什么?”男孩想了一下,说:“让我成为一个美少年吧。”当男孩走到镜子前时,他惊喜地看到一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美得让他自己都不忍转身离开镜子,男孩觉得自己真的不凡了。上帝再次遇见了男…  相似文献   

20.
美国有一名嗜好“旅行”的“外交家”,自从就任国务卿以后,以发明“旅行外交”自豪。他说,一味用老式交換照会的办法是愚蠢的,在旅行中处理重大问题,工作更加有效率。据他自己统计,三年多来,僕僕风尘,飞东飞西已达三十一万英里。但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喜欢这位战争推销员,所到之处,小则碰壁,大则被群众打狗一股地喊着“滚回去”。人民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美国人民自己早已听厭了什么“定向飞彈”的宣传,在一个集会上,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主席鲁瑟就給这位飞来飞去的“外交旅行家”起了一个新绰号:“世界最长程的错向飞彈”。对于杜勒斯其人,不必多作解释,这绰号是再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