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1917年7月张勋拥废帝溥仪进行复辟,然不得人心,各路讨逆军予以围伐,复辟失败后张勋遭通缉,然而1918年10月却被特赦。赦免他的原因主要有张勋旧部替其求情;安徽督军倪嗣冲等人的通电请赦;政府认为其坐镇徐、淮,有功于北洋;其他复辟同犯前已赦免,理应亦事同一律,对张勋赦免。北洋政府枉法赦免张勋体现了民国初年法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折射出理想的共和道路并不平坦。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传统社会近代化过程中,倪嗣冲政治人格的基本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亦奴亦主寓于一体的基本形态、回顾正义骑墙应事的处世原则、崇尚专制践踏民主的政治理念与株守礼教阻滞进步的文化追求。这些特征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化尚非成熟的外现,也是倪嗣冲自身时代思想特色的具体体现,表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近代化实乃一比较复杂而长期的历史过程,客观上需要社会诸方面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清末"癸卯学制"、"壬寅学制"颁布后,实业教育的地位得到提高,安徽实业教育体制得以确立。实业教育区别于以往学徒式的技术传授,而且将专门技术逐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是我国近代教育变革的重要一笔,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实业救国"的需求。本文从该时期教育资料、皖省报刊、地方志等史料出发,试图还原当时安徽实业教育的真实面貌,进而观察皖省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中的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5.
4月17~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一行来皖出席科技部与安徽省部省工作会商会议,并深入合肥、芜湖考察安徽自主创新工作。在部省工作会商会和考察期间,万钢对安徽自主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03,(9):1
近一段时间,省委副书记张平在分别听取省科技厅工作汇报、参加省科协七大闭幕会和赴部分中央驻皖科研单位调研时反复强调,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切实做好科技组织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安徽科技》2001,(12):4-6
王太华书记在安徽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是加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我省发挥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依托和希望所在;各级领导必须强化科技意识,组织好科教兴皖战略的实施,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支持.如何落实党代会精神,围绕科教兴皖这一中心任务,开创安徽科技工作的新局面,本刊记者日前采访了省科技厅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8.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一、皖杂40推广概况及产业化开发的社会经济效益 1.皖杂40推广概况 皖杂40(1998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棉13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杂交棉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稳产性好等特点,满足了安徽棉花生产对高产、稳产、优质新品种的需求。该组合一进入生产实践就表现出极强的杂交优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仅受到棉农及专家的青睐,也受到省有关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以来,安徽省把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举措,在引进高端人才,促进核心技术研发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助推"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主要做法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扶持。2014年,安徽省政府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首次面向海外招引  相似文献   

11.
铁路运输是江苏煤炭运输的重要方式.江苏铁路运煤主要来自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和安徽等省份,汇于徐州枢纽,然后分经陇海、京沪南下.在分析煤炭来源、去向通道的基础上,对各条运输通道运能(下行方向)进行估测,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煤炭铁路运输通道整体运能紧张,各通道忙闲不一,制约了煤炭运输和消费.今后应通过实施客货分线、新建铁路、既有线路改造等方式,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缓解煤炭运输压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客流是研究京沪高速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的基础,在已有的研究报告中,一般都认为京沪线的跨线客流约占2/3,而本线客流占1/3左右。本文通过对京沪线实绩客流和现行旅客快车开行方案结构的深入分析,提出了"跨线客流与本线客流各占50%左右,而跨线旅客快车开行对数约占2/3,本线旅客快车开行对数占1/3左右"的结论,它对研究京沪高速客运专线运输组织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天津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本文在对天津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配置与用地结构不协调、平面交通格局的扩展空间狭小及公交系统不健全是导致交通系统发展与城市用地扩张相互制约的主要症结,并进一步探讨了建立起二者之间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及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郭晶 《山西科技》2009,(4):73-74
文章介绍了天津枢纽现状,分析既有枢纽存在问题,就天津铁路枢纽货运通道运输的制约点,对南仓站西咽喉疏解方案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青藏铁路建设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类型、危害、分布、治理措施等,对青藏高原的交通道路建设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京津城际列车自2008年正式开通以来,已经运行了4年,在缓解京津两地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搜集数据发现,京津城际列车与天津轨道交通衔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真正的实现京津两地人员畅通无阻.本文研究认为,要实现京津两地一体化,促进两地人员来往交流,必须加强天津市内轨道建设,完善客流量较集中地区的地下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17.
“行”是旅游六要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京滓两地间虽然距离较近,但两地旅游业并未实现有效的联合。本文从两地交通现状出发,在分析两地人员交通方式的基础上,剖析交通对两地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进而提出两地旅游业基于交通的协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属于农地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创新,在这个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是万里。通过对列宁论农地制度变迁的"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的比较,从而指出在邓小平改革思想指引下,由万里在安徽发轫的农地制度改革是不同于"美国式道路"和"普鲁士式道路"的"第三条道路"。而此道路对于总结农村改革经验,廓清农村改革整体图景,透视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启示良多。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时代, 交通信息成为网络数据量最大的数据来源之一, 智能交通成为必然需求. 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的基础, 可广泛应用于车库管理、交通监控等工程中, 然而识别的准确率还有待加强, 已有算法对于字母、数字的识别准确率都非常高, 而对于中国特有的汉字识别却效果不佳. 提出用受限玻尔兹曼机组成的深信度网络算法来识别车牌字符, 大大提升了汉字识别的准确率, 使准确率达到99.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