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流域水文模型HSPF与元胞自动机-马尔科夫(CA-Markov)土地利用预测模型结合,定量评价了东江流域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并且模拟分析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HSPF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东江流域的月径流过程,可用于东江流域长期水文变化的评价与研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总径流的改变较小但是地表径流的变化较显著;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高、低流量值都有所增长,随着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进一步增加高流量值随之增长而低流量减少;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径流对于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程度减弱,降雨量减少,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增强;总的来说,4种降雨情景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总径流的影响都不大,但是对地表径流有较显著的影响。研究过程和结果可为东江流域水资源规划及相关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变化关系到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依据山东省南四湖流域2000-2012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全面分析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13年间土地资源利用的结构变化、数量变化以及空间变化,以揭示山东省南四湖流域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东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实现东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东江清水河流域降水与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枫 《河南科学》2009,27(6):722-726
以东江流域(1960--2000年)降雨量及岳城站水文资料为基础,重点研究东江主要支流新丰江上游清水河流域降雨与径流的变化特征,利用降雨一径流关系,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径流演变的作用,发现该流域降雨与径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土地利用是造成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并据此进一步分析了洪水对下垫面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密云水库流域是北京市的重要水源地,近年来在流域内点源得到有效控制的条件下,面源污染上升为密云水库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将可表征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响应影响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应用于密云水库流域,并采用1986-1991年下会和张家坟两个水文站点数据对径流量和泥沙负荷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应用GHS技术,对密云水库流域20世纪90年代初、中、末三期土地利用图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分别输入到率定好的SWAT模型中计算潮河和白河流入密云水库的径流量和泥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密云水库流域90年代中期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波动,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流和产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与90年代初期土地利用相比,在90年代中期土地利用条件下,潮河流域从1986年到1991年这6 a间年平均径流量将削减3.5%,泥沙量削减13.3%;白河流域6 a内年平均径流量削减4.0%,泥沙量削减53.0%.因此,加强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的管理,对改善密云水库水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9-2004年东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非参数检验法Mann-Kendall、R/S及功率谱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1959-2004年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东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变化存在显著的增温趋势,增温速率为0.17℃·(10 a)-1,其中冬季对整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增温贡献率最大,流域年、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东江流域全年、夏、秋季平均气温存在明显的变化周期,分别为2.31、2.5、30 a;流域年、季平均气温突变年份有所不同,全年、冬季在1994年左右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三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松花江三湖流域是吉林省水资源和林业基地,是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地域.通过对三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深入剖析发现,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三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导致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背景的变化,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恶化,严重影响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对三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为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加强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有助于合理调控土地利用方式。以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Arcgis9.3和Fragstats 3.3分析了大宁河1988—20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演变,系统分析了不同坡度、不同高程、不同岩性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景观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8—2010年间大宁河土地利用变化较为显著,以旱地面积的增加和灌木林的减少及建设用地的增加为显著特点,集中体现在低高程(小于800m)、低坡度(小于25°)下的泥岩砂岩地区;2)大宁河流域景观多样性指数上升,景观格局较为破碎;3)大宁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改变了景观格局,与人类的干扰程度有关。最后,提出在不同坡度、高程及不同岩性区采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从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中获取南沙区30 m空间分辨率的多光谱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重心迁移模型测算了南沙区2010、2020年各类土地的时空变化;基于当量因子法,修正了社会经济因子调整系数和生物量因子调整系数,构建了南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并探讨了在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下,南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南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除建设用地和湿地的面积得到增长外,其他各类用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2)在空间分布上,南沙区耕地、林地与草地的布局呈现明显的碎片化,而建设用地的扩张较为集聚。(3)2010—2020年,南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234.59亿元。建设用地占用城镇周边的耕地及围海填地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重要因素,其中,围海填地导致水体和海域大面积减少,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湿地面积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降低。因此,为保障南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稳定,应及时对湿地采取保护措施、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规模、稳定林地及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婺源县1988、2002和201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分别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变化速度、区域差异、类型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婺源县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i)在这28年期间,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模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林草用地比例均在80%以上,但有下降趋势;(ii)从变化幅度上看,林草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面积最大.从速度上看,婺源县土地利用整体变化速度极缓慢,其中建设用地相对较快.从相对变化率上看,中心城区紫阳镇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活跃.从类型转换来看,  相似文献   

11.
以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覆被详查资料为主要数据,在Arc-GIS支持下研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动态变化特征,阐明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耕地(旱地、水田)面积减少51.84 km2;园地、水域、灌木林和裸岩面积变化程度较小;草丛、稀疏植被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1.98 km2、2.19 km2和12.85 km2;其中,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与动态变化最显著分别为10.98%、13.18%,面积增加了33.40 km2.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工业化、城镇化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渭河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渭河流域为例,采用敏感性系数方法和模型模拟方法估算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探讨变化环境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影响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几乎所有水文站控制流域的径流在1990s出现了明显下降趋势.径流对降水量变化比对潜在蒸散量变化敏感,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引起的气候变化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较小,而在其他站控制流域的影响较大,占径流总量减少的40%以上.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在渭河上中游林家村、魏家堡和咸阳站控制流域,泾河下游张家山站控制流域大于50%.  相似文献   

13.
清江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中外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中外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定义与定位、方法与途径、控制与评价标准3个方面.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应当是指:以提高经济社会总体效益为日标。以现有平均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设施为标准,在满足生产生活合理环境水平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国家推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规划控制、市场配置、经济制约和审批管制4个方面.控制和评价标准包含利用强度、产出效益以及环境质量3个层次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中 ,四川省经济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 ,建设用地的需求速度加快 ,规模扩大 ;四川人均耕地比全国人均水平低 1/ 4,2 5度以上坡耕地 10 12× 10 4 亩 ,退耕还林 110 0× 10 4 亩 ,人地矛盾十分尖锐。四川经济大发展 ,对土地利用必须吸取“盲目上项目”、“开发区热”和“违法乱占”的教训 ,内涵挖潜 ,集约利用 ,首次提出建立土地保护审计制度、全面调查分析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盘活存量土地、利用经济杠杆增加新增用地成本等调控对策 ,保证用地需求 ,保护土地资源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辽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盘锦市为例,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野外调查,对辽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既有类型间的转换,又有空间上的变化,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人为干扰是变化的主导因素,而随之产生的生态问题则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补偿。辽河三角洲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油田,还是许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本研究对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汉江流域上游水文极值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统计降尺度法,建立GCM和HBV流域水文模型耦合关系,分析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A2、B2情景下汉江流域径流量的变化情况.通过极值频率分析可以得到,2种情景下,相对于1961-2000年,汉江流域上游2011-2100年的径流量具有增加的趋势,洪水可能会更加频繁发生,并且A2情景较B2情景下洪峰流量更大.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70,1980,1990和2000年4个时相卫星遥感数据,阐述了长江上游近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在数量、结构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长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此特征决定了该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1970-2000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增加,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主要方向是林地转变为草地,草地转变为荒地和水域,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城乡建设用地.研究区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是制约土地利用水平和结构的基本要素,而人类开发活动和宏观政策的制订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分析广西陆川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背景、利用状况、利用潜力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背景、利用状况、利用潜力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