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抗日时期 ,出于建设“抗日建国”大后方的需要 ,国民政府相继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开发西部的经济政策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并藉此而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抗日战争胜利目标的日益临近 ,国民政府不仅渐趋停止了对西部的经济开发 ,反而又进一步加紧了对民众的盘剥。因此 ,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所实施的开发西部的经济政策 ,事实上主要是应对民族危机和时局变化的产物 ,并非长久国策。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为"使民间实力得以保全,长期抗战得以达到最后胜利之目的",国民政府把包括军事工业在内的一些重要工商企业内迁到云南,进行"战时经济"建设.内迁、兴建于云南的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作为西南大后方重要屏障的贵州,抗战之前就已成为西南陆路交通中心,其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在抗战的不同阶段,贵州公路一直承担着国际援华战略物资运输的重任,扮演着向大后方及抗战前线运输军需民用物资“转接”作用的角色,成为连接抗战大后方、抗日前线与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及中印公路等国际大通道的重要桥梁和战略纽带。  相似文献   

5.
大后方文艺是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的产物。在文艺服务于抗战的现实性基点之上,随着抗战进程的历史性演进.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发生了从纪实性与正面性向着史诗性与重构性的转换.呈现出抗战文艺发展的审美总体风貌来: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差异.折射出中国人民抗战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一致,反映出全民抗战中爱国激情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协调,从而表明抗战文艺在具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中坚持并发展了“人的文学”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为坚持抗战,国民政府和共产党对西部进行第一次开发,六七十年代,因国际形势严峻,中共中央决定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对西部进行第二次开发,先后二次开发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起了重要作用,同时,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部沿海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了支持抗战,保护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组织了工厂内迁,由此对大后方的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四川是抗战的大后方,是兵员的重要供应基地,出兵居全国之首,且所征之兵多系贫苦民众。因此农忙时节,征属每感劳力不够之苦。国民政府为缓解这一矛盾,出台相应法规措施。四川省政府也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付诸实践,既帮助了征属,增加了生产,稳定了生活,也激励了前方士气,增进征属对政府的信任,稳定了后方,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湖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抗日战争爆发前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抗战爆发后,为支援抗战,国民政府与湖南省政府采取积极的农业政策,兴修农田水利、改良农作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建立战时农村金融体制、开垦荒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湖南农业为抗战提供了军粮棉布,在抗战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对八年全面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田赋征实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军粮民食问题而实行的战时政策。在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下,为坚持持久作战,保证军粮的供应无缺,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行征实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人员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弊端百出,贪污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1.
“边疆教育”是民国时期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推进边疆教育实施了一些政策,对边教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考察和梳理边疆特殊的社会情形、边疆与边疆教育、国民政府特殊的边疆教育政策,有利于了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边疆教育的重视及实施状况,同时也能够为边疆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难民问题成为国民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国民政府以“寓救济于生产”的救济理念,开始注重西部垦殖事业,在中国西部设立国营垦区。①其中,陕西黄龙山垦区办理得最为成功,堪称全国垦区典型。黄龙山垦区的形成、难民安置措施及土地政策、垦区取得的成果及其社会影响等对研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移垦事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将面临更为沉重的再就业压力,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无法保障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国家应通过建立健全再就业法律保障体系来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再就业,同时,政府,用人单位,再就业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9,31(4):136-139
“庄户学”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广泛开展的冬学运动中,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因时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素质、宣传抗战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别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对于今天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教育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与对日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对日政策既有矛盾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反映在对华政策上,则表现为鲜明的两面性特征。本文着重剖析了美国两面性对华政策背后诸多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复杂原因。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的对华OD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20世纪80年代,其对华ODA政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在经济方面利用ODA促进出口,从侧面支持企业的对华投资及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90年代,日本的ODA政策从"开发援助"转向"战略援助",非经济因素明显增加,日本旨在利用ODA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牵制中国.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贷款,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多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防范.日本对华ODA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发展,使合作双方都得以受益.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农业是晋绥边区经济的主体,日寇侵略严重破坏了边区农业发展。边区政府和农民多措并举发展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经济发展,满足了军需民食,为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皖西地区扶贫与返贫问题系统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祎  葛向东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4):62-66,96
贫困是困惑人类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初步解决温饱群众的“返贫”问题、“自然障碍区”特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已成为新世纪反贫困工作的重点。本文以皖西贫困区为例,对贫困与返贫的根源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历史遗留问题仍然突出,现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政策制约了开发式扶贫的开展,扶贫政策执行难度加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中问题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灾害抵御能力弱,部分群众生存环境恶劣,贫困区社会问题较突出。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贫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反贫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总干事诚静怡的倡导下,在总会青年执行干事张伯怀的具体运筹及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旨在为西南边民从事社会服务和基督教福音传播的边疆服务部。边疆服务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提高边民精神生活的基督教传播;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希望解除边民疾病痛苦的医疗卫生服务。边疆服务部的活动不仅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而且在教会内部、服务区及国际上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近年来,边疆服务活动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人的关注,对其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 80年历程是不断反对腐败、重视廉政建设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各时期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措施 ,保证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建国初期及改革开放之后 ,针对新的形势 ,加大了廉政建设的力度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80年的廉政建设历史证明 ,反腐保廉必须强化民主监督 ,加强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 .廉政建设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兴衰成败 ,必须紧抓不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