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宗教典籍翻译的影响,使西方译论中长期存在着关于“忠实”问题的讨论。F·阿莫斯(FloraAmos)在《早期翻译理论》中表示,翻译理论史都不是“清晰可辨、依次进行的发展史”,译者往往忽视了或根本不知道前人的相关著述,早期译者对“忠实”、“准确”甚至“翻译”一词含义的界定往往相差很大。因此,这类问题的争辩注定“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文学、文化典籍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我国少数民族典籍翻译成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让广大的英语读者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典籍,使之走向世界,是我们外语界和翻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译作数量、译者队伍、、理论研究、资金状况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少数民族典籍英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起到抛砖}l玉的作用,以唤起更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民族典籍翻译英译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王淼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098-1101
借鉴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结合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特性,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构建出一套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译者的跨文化传播能力模式,至少包括熟知中国哲学典籍的能力,多元文化视角,熟知翻译理论的能力和翻译能力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前三种宏观能力,旨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构建多元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传递信息的方式,也是传播文化的途径。在各国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的时代背景下,典籍作为各民族传统文明和文化的精髓,其翻译无疑是让世界了解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中国的《红楼梦》的英译为例,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的角度阐述典籍翻译的文化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壮族典籍《布洛陀史诗》(壮汉英对照)文本翻译的简要回顾,结合对其中某些译文的剖析和探讨,阐明了“总体审度”和“微观分析”在翻译中的至关重要性,并揭示出它们两者与“传神达意”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为文化典籍文本翻译指明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萍 《科技信息》2009,(21):118-118
论语翻译是典籍翻译的热点,本文探讨从论语关键概念词翻译方法中,体会典籍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历史文化差异要素以及语境变化要素。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侧重从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大层面研究少数民族典籍翻译,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典籍翻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阐释性翻译理论,以《满都莫日根》英译文本为例进行论证分析,从音乐性、视觉性和直接意义等方面说明阐释性翻译理论对中国民族典籍英译的启示,指出其翻译理论为中国民族典籍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译可译,非常译”和“传神达意”是汪榕培提出的中国典籍复译理论和典籍翻译标准,是汪榕培典籍翻译实践的理论总结。从理论渊源上看,“译可译,非常译”来自中国的道家典籍《道德经》,“传神达意”主要来自中国的传统画论和“言意之辨”,是中国传统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从理论本质上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典籍复译找到了理论依据,“传神达意”则是中国传统画论与传统哲学结合起来产生的新译论;从理论运用角度看,“译可译,非常译”为当下的典籍复译提供了更多的视角,“传神达意”作为典籍翻译的标准,还有模糊之处和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化典籍中文化词的翻译,提出七种处理方法,即直译、音译、替代、意译、直译加注、释译、译出基本含义。这七种方法遵循的翻译原则是:既能表现出原文的文化风格,又能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从而实现不同民族的相互沟通与交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词以营造意境见长,情、景的互化引发了无限的思绪和想象。优美的译文不仅要注意语言层面的转换,尤其要注重意境的重构。对于古典诗词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不妨用功能对等这种翻译标准来衡量译文的优劣。以古典诗词英译为例,让译文读者不仅欣赏译文的语言美,更重要的是体会译者重构的意境美,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文言文的英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言文的英语翻译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深度,从而改善提升其翻译层次。现阶段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敏感度较差,古代和国外文化意识淡薄,受翻译习惯性思维影响严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重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对中英两种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准确理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文化意象是诗歌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出在古诗英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错位,从文化视角探讨英译中文化意象的解读与重构,揭示这一视角下诗歌翻译研究的独特性和显在优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典籍英译中存在着官职翻译错位的现象,文化的差异和译者的轻视是导致翻译错位的重要原因。我国古代官职名称的翻译可以采用对应法和解释法。对应法能让目的语读者轻松地了解原文意义,还能传递我国的文化因素,但其使用局限性大。解释法可以运用于多种情况,但在文化传递方面要弱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和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翻译理论是否适用于文学翻译这个问题在批评界引起很大争议。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的英译以及林语堂对《浮生六记》的英译中,三位译者迥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后面隐藏的是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目的决定方法,这正是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因此功能翻译理论是适用于文学翻译的,可以而且也应该作为我们评价文学翻译好坏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经典对称方法建立了Chen-Lee-Liu方程的李点对称,并且证明了此方程是严格自伴随的.根据Chen-Lee-Liu方程的对称和它的伴随方程构造了它的守恒量,进而得到了关于时间变量t和空间变量x这两个对称的守恒律,而其他对称得到的是平凡的守恒律.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 ,明喻 (Simile)和暗喻 (Metaphor)作为修辞格一直为作家广泛运用。这一修辞格的实践之花在英语中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明喻和暗喻作为一种修辞格 ,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和翻译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从形式和翻译上对两种修辞手段进行比较 ,并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最终能达到将对比的结果运用于语言翻译的实践中去 ,在对比过程中采用英文经典名句和汉语译文进行比较 ,可比较出英语中明喻和暗喻两种修辞手段在形式和译句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指出汉诗形式的翻译是译诗的难点,以霍姆斯提出的诗歌翻译理论为依据,就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的可译性、翻译手法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接受美学基本原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性进行审美分析,提出了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美应遵循审美对等的原则,并通过运用词汇转义、语域对等、最佳协调的策略,对汉诗英译过程中更为理想地再现原文的美学要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