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     
《科学之友》2005,(5):56-56
在蜥、树冠层雨林中的树长得非常高大和茂盛(这要归功于充足的阳光,)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厚“的毯子”罩地面之上,因为大多数的阳光和食物都集中在树冠层,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热带金刚鹦鹉蝙、蝠蜴,到数百种其他物种。雨林中2/3的植物和动物把树冠层当作它们的家园。生活在树冠层生态系统的生物,依赖充足的阳光和降雨来生存。金刚鹦鹉砍伐和干旱因为树叶非常浓密,很少有阳光能到达地面。当一棵树自然死亡时,一束阳光就会穿过树林到达地面和林下层的生态系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地面上的植物及一些矮生的花朵就因为这不可多得的阳光在湿…  相似文献   

2.
俄语语句错译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济大学编的俄语第二册(试用教材)第9课中就有上面这样一个句子。此句并不难理解,可是全班45个学生中,有近半数的人把它译错了。原因何在呢?现对几个有代表性的错译句剖析一下。①大家把图纸给技术员和工人看。②把整个图纸给技术员和工人看。③图纸给所有的技术员和工人看。④图纸一直是给技术员和工人看的。  相似文献   

3.
疯狂啄木鸟 啄木鸟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它一般占有1 000 m2的森林.在这个范围里,它会给每棵树进行"体检".凡没有"病"的,它就"Pass"过去;凡有"病"的,它就用尖嘴利舌把躲在树洞眼里的松毛虫之类叼出来吃掉.如果在它的"作业区"里出现别的啄木鸟,它会通过尖叫恐吓或搏杀打斗等将其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4.
那片树叶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只要看见树——无论是绿叶扶疏还是树枝光秃,我的脑海里总有它翻动的影子. 它在一棵树上摇摆,但不翻卷.这棵树就在我每天漫步的西城路上.我一直想象着它在风中摇摆的姿态,当所有的树叶朝着一个方向翻卷的时候,它是那么鹤立鸡群,不为风所动,尽力地保持平静的姿态. 我发现这片树叶有残缺!  相似文献   

5.
英国威尔士郡的加的夫市是一个沿海城市,它的费茨哈蒙堤岸街不是名街,一边是一排房子,一边是河。29号是一座三层楼的房子。1989年6月起,它就被脚手架遮住,建筑工人们正在把客厅改建为公寓单元。12月7日那天,改建工程已进行了一半。工人发  相似文献   

6.
鹦鹉很善于模仿人类说话。因此,从古时候起,人们就把马上和别人说同样的话这一行为叫做“鹦鹉学舌”。 不过,鹦鹉只能模仿很短的一句话,而另外一种叫做阿苏儿的小鸟却能模仿很长的一句话。此外,乌鸦、白头翁等鸟类也有模仿短话的本领。还有一种叫做伯劳的野鸟,它能把其他小鸟的叫声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些善于模仿发音的鸟,大脑中枢特别发达。它们把耳朵听到的声音利用耳神经传达给大脑中枢,再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雪,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白色、寒冷……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美丽的雪的结晶却并不感到它是白色的。那么,在室外的积雪为什么看上去是白色的呢? 色彩可分为两种:物体的色彩和光的色彩。可是,由于色彩是光进入我们眼中时的一种感觉,所以我们在此可以把色彩只当作光的色彩来考虑。  相似文献   

8.
归属·自然     
依仗着英国工人瓦特,水与火的时代终结,迎来的是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隆隆巨响。世界成了一条巨大的流水线,它要求每个人能精确地完成机械的工作。再没有农闲农忙之分,我们必须不分四季地准时出现在自己的位置上。在我们高效地生产大量物质产品的同时,人类越来越像昼夜工作的齿轮,渐渐地忘却了自己本来的生命规律。  相似文献   

9.
动物与人类一样也会因故发疯,做出各种奇怪行为,令人感到惊奇。疯狂啄木鸟啄木鸟有很强的地盘意识,它一般占有1000m2的森林。在这个范围里,它会给每棵树进行“体检”。凡没有“病”的,它就“Pass”过去;凡有“病”的,它就用尖嘴利舌把躲在树洞眼里的松毛虫之类叼出来吃掉。如果在它的“作业区”里出现别的啄木鸟,它会通过尖叫恐吓或搏杀打斗等将其驱逐出去。一般情况下,它们通过生存竞争获得自然平衡,各有各的地盘,各找各的虫儿吃。  相似文献   

10.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知的汇票。惟独今天,是你拥有的现金。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我说:“抛弃今天的人,今天也会抛弃他;而被今天抛弃的人,他也就没有了明天。”牢牢抓住“今天”,那么,你也就抓住了一生。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它飘浮于回忆里,沉醉于美梦里。当它驻足于繁花草地凝视一片片飘零的枯叶时,当  相似文献   

11.
千里姻缘乌龟牵美国有个名叫戴安娜的女孩,10岁的时候,一位垃圾清运工人把一只在废物中捡来的乌龟送给她。这只乌龟近头部的龟壳缺了一块。戴安娜给这龟取名"苏珊",把它放在洛杉矾家里的后院中,与原来已有的一只乌龟"迪克"凑成一对。8年后,戴安娜到圣地牙哥市游玩,认识了年轻水手保罗,交谈之下,他以前就住在戴安娜家附近,也爱养  相似文献   

12.
一旦认识到基因水平转移并非次要因素,生物学家就开始重新审视进化树的意义.早在1993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细菌和古生菌在进化树上更像一个网络.1999年,又有科学家声称:"进化树已经不再适合被画成一棵树了.它并不存在于自然界中,而是人类擅自对自然界进行的归类."  相似文献   

13.
安托瓦内特·坎贝尔(An-toinette Campbell)家住美国首都华盛顿,房子的东面长有一棵树高超过18米能遮阳的橡树。去年5月,市政工人误锯了那棵橡树,这使坎贝尔女士着实感到震惊,因为她不但失去了一棵橡树,而且她家的账单每月为此要多支出不少。而她所在城市将付出的代价则要比这高得多。这一错误举动除了给坎贝尔带来感情上的伤痛外,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坎贝尔注意到,自橡树被锯掉后,她家的空调器每天上午要多运行2~3个小时。坎贝尔说:"那棵树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传统智慧告诉我们,一棵能遮阳的树可以为一户人家每年至少节省80美元的…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天文训”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泽宗 《科学通报》1962,7(6):35-35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组织许多学者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刘安的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22年,这本书大概写成于公元前140年左右。全书内容相当广泛,共分21卷,“天文训”是它的第三篇,毛主席“渔家傲”词按“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引用的是这一篇的第二段。在这一段以前,还有一段讲天体的起源,在这一段以后讲到关于五星、二十八宿和历法等各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我国上古天文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街道,尤其是市中心商业区的街道上,垃圾桶很快就被塞满了.如果清洁工人没有及时来收走垃圾,多余的垃圾就会从垃圾桶里溢出来,非常影响市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以压缩垃圾的太阳能垃圾桶.而且,它还是一款智能垃圾桶,在垃圾装满之后居然会自动发短信到清洁工人的手机上.  相似文献   

16.
人脑·计算机·模糊数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质运动创造了人脑,人脑又创造物质与精神的文明。在物质与文化两类人造产物中最有特色的东西恐怕有两个,一个是电子计算机,一个就是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计算机是数学的一种物化,它是人脑的廷伸。现在,计算机正从人脑的外向辅助工具转变为对人脑的内向模拟。提出了机器智能的问题。这个转变引起了数学上的变革,数学,在把客观世界清晰化,把人脑思维绝对化的前提下曾经谱写了何等美妙的乐章,今天却要求她重新摩写人脑智慧中最生动、最有特色的另一侧面——非清晰、非绝对化的一面。这似乎是与数学本身不相容的一种要求,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却显出了一颗奇特的种子,这就是模糊数学。模糊数学,或者,非清晰性数学,是信息革命的重要工具,是软科学的语言。机器智能不可能等待人脑黑箱完全打开以后再搞,也不可能完全抛开这个黑箱去搞。人脑是思想的器官,就必有便于思想的结构,在其物质的结构之中,必然蕴藏着一定的数学形式结构和规律。思维科学—非清晰数学—计算机科学将形成机器智能发展的一个新的轴心。  相似文献   

17.
《科学之友》2005,(11):58
每条河、每棵树、每座山,甚至每一粒尘埃,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仅因为它的成分;也因为它所代表的环境的历史,都使它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颈鹿没有什么可同敌人战斗的武器,所以它必须在大敌袭来之前尽早发现敌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之夭夭。因此,长颈鹿即使在睡觉时也得处于备战状态,而站着睡觉更便于逃跑。可能它们在睡觉时也只是似睡非睡地吧。 不过,在动物园里的长颈鹿,由于不必担心外敌偷袭,到了夜晚时,它们也有的会趴在地上,把长长的脖子放在背上,把头放到腰部,睡个舒服党。但是,稍有风吹草动,它们马上就会警惕地抬起头来。看来,它们很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的时候,欧洲就有人利用光把人影投到暗箱的玻璃上,照着玻璃上的影子画下来。也在这个时候,人们在炼金的过程中发现了银的化合物,它见光后就会慢慢变色,但一直未被人重视。到了19世纪,法国人达盖尔想到银的特性,便把银板放在暗箱里,试着照相。拍完后,达盖尔拿出银板一看,什么影子也没有,他只好把银板放在药柜里。第二天,他打开药柜,拿出银板一看,上面却出现了影  相似文献   

20.
五、生化、生态与奇异生物题材 早在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就谈到了生物技术。后来苏联作家别里亚耶夫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陶威尔教授的头颅》:一名科学家把另一名科学家的头颅从身体上切割下来,并利用营养管道维持了它的存活,最后还研究出如何将一个人的头颅接到另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