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全封闭旋转式CO2压缩机的开发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全封闭旋转式CO2压缩机.该压缩机采用中间冷却的两级压缩结构,且壳体内部压力为最终排气压力;全面测试了CO2压缩机的性能;分析了各运行参数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容积效率基本与吸排气压比成线性关系,压缩机等熵效率在最佳压比下达到最大值,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及二级吸气温度对压缩机效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某10 MW级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2)离心压缩机采用自循环处理机匣后其稳定工作裕度及压缩机性能的变化情况,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S-CO2离心压缩机带实壁机匣和自循环处理机匣时分别进行定常数值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自循环处理机匣时压缩机的稳定工作裕度比采用实壁机匣时稳定工作裕度增加了4%,同时压缩机的等熵效率和压比略微提高,且流道内非超临界区域明显减少。通过对压缩机性能和流场的比较,可得出采用自循环处理机匣,将压缩机喉部的低能流体回流至压缩机进口位置,改善了压缩机内部的流动状况,提高了压缩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F4.8制冷压缩机热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获得气阀参数对压缩机热力性能影响的数据资料,以改进气阀结构。经过试验证明,可提高压缩机制冷量和性能系数10%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跨临界CO2制冷循环中CO2工质的高密度和大压差影响阀片设计的问题,建立了专项的压缩机阀片位移实验装置和p-V图实验装置,由此展开了压缩机排气阀片的动态运动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阀片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压比、阀片升程、阀片厚度、弹簧刚度和压缩机转速等.实验测试表明:低压比、小升程有助于提高阀片的可靠性,高转速可以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但同时提高了阀片的撞击速度;降低吸、排气过程的能量损失,尤其是排气起始阶段的能量损失,有助于提高压缩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CO_2跨临界循环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的突出引起人们对CO2作为制冷剂的更多关注.CO2跨临界循环需利用双级压缩技术提高循环效率,因此对核心部件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进行自主开发设计,分析了双级压缩机工作腔内的吸气、压缩、排气过程和结构特点;设计了一定工况下的CO2跨临界循环双级滚动转子压缩机;根据设计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并以此为指导,在摩擦严重的部位进行结构特殊化处理,如在滑板端部增加密封柱,以减小摩擦和泄漏,提高压缩机效率.  相似文献   

6.
过热度和高压压力对跨临界CO2汽车空调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的变化,分析了过热度、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高压压力等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并与不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佳高压和最佳过热度;最佳过热度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较大高压压力下,与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相比,过热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为对跨临界CO2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的变化,分析了过热度、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高压压力等对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影响,并与不考虑压缩机绝热效率随压比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系统存在最佳高压和最佳过热度;最佳过热度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在较大高压压力下,与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效率相比,过热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环保型CO2跨临界制冷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自然工质CO2是一种不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具有很小的温室效应系数的制冷剂,本文介绍了跨临界CO2制冷系统的构成和控制特点,分析了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设计了CO2制冷压缩机、换热器、节流机构的关键技术,影响CO2制冷压缩机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泄漏,影响压缩机以及所有循环系统配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其结构强度,CO2制冷系统换热器设计的趋势是采用高流量密度的小管径和微通道换热器,这有利于提高换系数和承受高压,节流阈把高压侧压力节流到蒸发压力,同时控制高压压力并使其随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O2,制冷系统调节特性与传统制冷系统不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JC2/6F-10L船用制冷压缩机的设计特点,介绍试验的装置流程,对试验结 果作说尽的分析.并与原产品JC2/6F-10制冷压缩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对比.试验表明:长行程制 冷压缩机提高了Ke值降低的KG值、运转平稳、振动小、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化肥尿素 CO2 压缩机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的建立过程 ,为化肥的优化操作、避免事故发生、提高操作工的水平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介绍Z-2/160型氢气压缩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F4.8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改用R22工质后热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获得气阀结构参数对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数据,并对气阀结构和排气压力过高影响压缩机启动等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试验和实际运行效果很好,可供制造厂和使用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3.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级压缩系统中间冷却器从理论上分析了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循环的性能规律.在给定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系统存在最优的压缩机排气压力使得性能最优;同时在每一个压缩机排气压力下,也存在最优的中间压力使得系统性能最优;对比选择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在管外、管内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设计和模拟中间冷却器.建立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系统,通过实验探索此种双级压缩系统的规律,验证了带中间冷却器双级压缩系统最优压缩机排气压力和最优中间压力的存在以及在提高CO2跨临界循环性能的作用.利用自行设计的中间冷却器,在实验工况下,系统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制热性能系数为3.5.  相似文献   

14.
邢林芬  耿军晓 《科技信息》2009,(31):J0073-J0074
直线压缩机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压缩机,现有的冰箱压缩机广泛采用的是离心泵油机构,不再适用于直线压缩机。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的直线压缩机润滑系统,分析了其组成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油泵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压缩机有关参数对供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离心压缩机是工业生产的心脏设备,其发展有着巨大意义,该文通过对离心压缩机结构形式的讨论与分析,来总结归纳离心压缩机结构的发展过程,在文中详细论述了3种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单轴离心压缩机、组装式离心压缩机和原动机-离心压缩机组合结构分类,最后指出了离心式压缩机结构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变排量压缩机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变排量压缩机,建立变排量压缩机数学模型,分析变排量压缩机四种模式下的系统特性。变排量压缩机空调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为实际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新型双环结构的回转式活塞压缩机,将常规往复式活塞改为新型回转式活塞,同时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在保持了往复式活塞压缩机压缩比范围广、制造工艺简单等特点的同时借鉴一些回转式压缩机的优点,消除了常规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惯性力,取消了常规活塞式压缩机的吸、排气阀,提升了活塞式压缩机的应用优势.设计了首款产品样机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证实了回转式活塞压缩机工作原理的可行性,排气压力达到了设计指标,实际排气量则达到理论排气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立式高压型涡旋压缩机在稳定运行工况下的摩擦副及其摩擦润滑状态 .对涡旋压缩机的径向轴承类摩擦副进行建模 ,根据涡旋压缩机的载荷大小和相位分布特征对载荷式进行了合理的积分 ,得到了该类摩擦副在压缩机稳定运行时的摩擦力的分析解 .考虑到立式高压型涡旋压缩机的工作特点及供油特征 ,根据 Streibeck曲线分析选取了其余摩擦副的摩擦系数 ,给出了涡旋压缩机的摩擦功率损失计算公式 ,并对样机进行了摩擦功率损失和压缩机总耗功率的计算 .通过对功率分布图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立式高压型涡旋压缩机机械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析涡旋压缩机的运动机构和运动规律研究,基于通用涡旋压缩机的基本原理,利用UG环境下利用参数化建立涡旋压缩机基本三维涡旋实体模型,模拟涡旋压缩机基本运动进行运动仿真;得到涡旋压缩机基本运动参数曲线,并保证涡旋压缩机设计的正确性,从而提高了设计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CNG加气站液压压缩机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首先对液压压缩机给予了基本的概述,接下来就液压压缩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液压压缩机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