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提高露天矿开采中土石方量测量及计算精度,给甲乙双方土方工程款的结算提供依据。文中采用南方cass9.0软件中的DTM法、方格网法和断面法,根据露天矿开采中土方量实测数据,使用3种方法分别计算土石方工程量,并分析其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结果表明:DTM法计算土方量在不规则地形条件下的露天矿开采中较为适用,方格网法比较适合规则且平整的场地,断面法适用于开挖边界平行于纵断面线的道路。该结论可为露天矿开采中土方工程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露天煤矿过无煤区留“岛”搭桥开采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露天矿田内出现无煤区,其上覆产生无效剥离量,为解决过渡无煤区期间生产剥采比增加、运距增大、煤量接续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露天煤矿过无煤区留“岛”开采新方法。系统研究了“岛”后搭桥、“岛”前滞后剥离的运输方式,优化留“岛”搭桥运输系统,动态模拟搭桥、拆桥衍变过程,提出过无煤区期间生产能力接续措施。研究成果在神华北电露天煤矿首采区过渡无煤区期间得到了应用,结果表明:对于露天矿田境界内出现无煤区,留“岛”开采方案有效降低了生产剥采比,“岛”后运输搭桥方式可减小运距,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在露天矿开采作业中,排土作业最后一个环节,其通常需要会采用分区开采、内部排土的设计方案,并沿岩层倾向设置内排土场,但由于露天开采过程中会出现倾斜角较大的二次剥离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而国内对于此类排土场的稳定性控制又缺乏经验,因此很容易出现内排土场滑坡的问题,并导致一系列的安全事故。为此,该文以云南尖山磷矿石马哨排土场滑坡为例,对露天矿内排土场滑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内排土场滑坡的治理措施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露天矿三维数字化虚拟开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间组合和定位显示技术驱动开采模板、动态切割实体模型的数字开采方法。在建立露天矿数字化三维地形模型、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工程发展状态及几何约束关系,定义了以台阶为单元的分层式开采模板和驱动开采模板,从而实现露天矿的开采过程仿真。以不规则实体构模技术及实体间布尔切割运算技术作为矿岩量快速分类计算的技术手段,快速形成多个开采方案,使多方案设计对比择优成为可能,提高了采矿设计的速度和质量。研究结论为露天矿进行长远规划及定制长期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针对相邻露天矿实施协调开采带来的长期经济效益与开采程序变化影响短期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运用露天采矿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相邻露天矿开采程序优化。分析协调开采技术的特点及采场贯通的影响因素,提出采区划分方案优化准则;建立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模型,给出相邻采场贯通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提出贯通后采场、排土场形态优化方法。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采场、排土场形态,可有效减少剥离量,增加内排空间,提高贯通采场期间两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按照露天设计规范的要求,为了保证露天矿的边坡的稳定,端帮和非工作帮都留有保安平台,其最终帮坡角都比较小,在神东几个露天矿采用爆破减震、改变工作线的局部推进方向、加大工作线的推进速度、及时实现内排压帮等技术措施,实现了陡边帮开采,保证了边坡的稳定,多采出煤炭,减少了剥离,提高了露天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不同压帮方式的内排运距特点与计算原理,建立了内排压帮高度及重复剥离深度的数学模型,得出通用的计算公式并给出有效判据。以黑岱沟露天矿为例,采用费用补偿法确定最优的内排压帮高度,利用最小重复剥采比确定最佳的重复剥离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分区开采露天矿相邻采区间内排压帮高度与重复剥离深度需同时确定,以费用补偿法建立的数学模型简单且可靠,研究成果对露天矿相邻采区间生产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倾斜煤层窄长露天矿,经常采用纵采转横采内排的开采程序,基于其剥离物流向流量的变化对经济合理剥采比大小的影响,提出一种分区、分时期的优化开采境界方法。该方法依据首采区位置的不同可分为A模式(即首采区位于矿权一侧)和B模式(即首采区位于矿权中部)两种开采模式。此外,按照露天剥采工程发展过程中剥离物流向流量变化的情况,将其露天矿山开采过程归结为三个时期:全部外排期、部分内排期和全部内排期。通过构建剥、采、排工程位置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两种开采模式分时期境界优化的原则和适用条件,并提出境界优化模型。研究成果在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实践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准东露天矿的经济合理剥采与其开采境界优化前相比,由原来的1.50m~3/t增加至1.62m~3/t,其经济合理开采深度增加了24.7m,顶帮外扩距离增加了45.65m,经济可采储量增加了85.27Mt。实现了露天开采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任志丹  吕力行 《河南科学》2014,32(7):1300-1302
露天矿边坡的治理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难题.根据某露天铜矿采场边坡的实际问题,采用极限平衡和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矿设计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优化方案,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针对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因选采效果不好而造成的矿产资源损失及贫化问题,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研究选采工艺、开采程序、台阶高度对选采效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采掘设备的选采效果,以根据不同煤岩选采类型的特点选择最优的选采工艺。以单个台阶推进模型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露天矿开采过程中不同推进方向的选采技术指标,以矿山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煤层最小选采厚度优化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台阶高度与煤炭损失率、岩石混入率、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剔除厚度的的函数关系,进而找出通过优化台阶高度来提高选采效果的方法。以白音华二号露天矿为实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理的选采工艺、推进方式,优化台阶高度,可以有效提升露天矿选采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露天矿生产计划问题规模的扩大,生产计划求解的难度急剧增加,传统求解方法难以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获得高质量的解。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矿床开采过程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惩罚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agglomerativ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with penalties,AHCP)与二进制入侵式杂草算法(binary intrusive weed algorithm,BIWO)相结合的方法来求解大规模露天矿生产计划问题。首先采用AHCP算法对块状矿床模型进行块体聚类处理,然后将聚合体作为对象建立0-1整数规划模型,并使用BIWO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AHCP算法可以显著地提高BIWO算法求解大规模露天矿生产计划问题的能力。在保证解的质量的前提下,可将问题的整体求解时间缩短近90%。  相似文献   

12.
 国内早期开发的露天煤矿多为倾斜煤层深凹露天矿,不能实现内排,开采结束后形成一个巨大的矿坑,露天矿停产后对边坡、地下水等不再进行维护,随着时间推移将会产生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回填露天矿坑是解决地质环境灾害的有效措施,利用正在生产的相 邻露天矿的剥离物作为回填物料,采用溜井或溜槽工艺进行回填,可充分利用物料重力进行运输,可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以抚顺西露天矿坑回填工艺为例进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回填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露天矿剥离成本,可通过增设剥离半连续系统的方法进行剥离工艺优化.针对剥离半连续系统增设时间的选择以及可行性问题,结合排土运距组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露天矿生产成本,建立关联函数,确定卡车运输成本影响因素,通过曲线拟合方法确定卡车经济合理运距,根据单位成本最小法将剥离半连续系统的单位成本与卡车运输的单位成本做比较,确定增设剥离半连续系统的运距临界值.实例研究表明,增设剥离半连续系统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4.
从目前煤矿开采过程来看,有效地做好防治水工作,不但能够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满足煤矿开采需要。基于对煤矿开采工作的了解,透水事故及水灾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地解决水害问题,切实提高防治水工作质量,才能够为煤矿开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当对煤矿防治水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经济合理的露天矿备采煤量留设位置和保有期,运用露天开采基本原理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新时期露天煤矿的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对备采煤量留设位置和保有期的影响;以经济效益最优为判断准则,研究复合煤层露天矿备采煤量留设位置与内排运距的关系,建立备采煤量留设位置优化模型;研究季节性剥离露天矿备采煤量保有期与剥离成本、运输成本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关系,建立备采煤量保有期优化模型。以内蒙古东部地区某露天矿为研究实例,确定了该矿经济合理的备采煤量保有期为6.5个月,备采煤量应全部留在1号煤层。研究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可用于指导露天矿生产,有效降低剥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露天矿煤炭资源的枯竭,为了更多的回收资源,边坡下的煤炭井工开采已经在国内开始进行。然而井工开采对边坡的影响强度,需要进行合理分析,计算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煤矿正常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概率积分法。计算得到地表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根据地表移动的分析结果采用(国家煤炭工业局制定)《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中采动坡体稳定性预测公式,对开采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边坡下开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孙丽娜  崔义彦 《科技信息》2011,(22):I0306-I0306
在输变电站工程施工中,土方回填属于三通一平及基坑周边回填工程,是整个变电站工程施工建设最前期的工作,这道工序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主体工程的质量,因此土方回填施工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在以往施工的变电站工程中,有过因变电站的土方回填问题造成场地下沉,引起道路拉裂,基础下沉或位移,甚至造成建筑物墙体开裂及倾斜,影响正常输配电。本文针对该发电厂500KV和220KV变电所基础土方回填土施工方法,提出了回填土压实施工准备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影响回填土压实准备的因素,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章晟铭 《科技资讯》2014,12(16):71-71
进行路基土方的施工时,需要对其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从而全面保证施工完成后路基土方全面发挥作用。含水量作为决定路基土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路基土方具有较大影响,若含水量过高,路基土方会产生泛浆、弹簧等严重危害,若含水量过低,又会导致土质疏松的发生,并在施工过程中,引起扬尘飞沙,给路基压实工作带来较大困难。所以需要路基土方的施工含水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本文结合详细的控制措施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矿山开采条件差尤其是地处恶劣条件的矿山改造是如何进行强化开采,根据国内露天开采几十年的经验,陡邦开采作为一种强化矿床露天开采的开采方法,从五十年代初在加拿大出现以来,已得到各国采矿界的普遍重视,该开采方法具有许多优点,是现代露天开采的发展趋势。 自七十年代初以来,先后有不少矿山采用了这种开采方法,使露天矿基建工程量和露天矿初期剥采比大大降低,因而大大缩短了矿山基建时间,对降低矿山基本建设投资和降低矿石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土方填筑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对土质进行合理改良,并使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土方填筑工程质量。本文首先对土方填筑施工技术应用的原则进行分析,而后再通过对土方填筑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土方填筑施工技术能使工程项目在质量和成本上达到最佳效果。在实际工程中,应合理选择施工技术、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以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土质情况和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方填筑方式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应注重后期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工程项目得到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