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福建沿海地区石结构民宅保有量大,石结构抗震性能较差.石墙是石结构主要的承重及抗侧力构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嵌缝加固石墙可提高石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探究石墙经过UHPC嵌缝加固后石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未加固石墙和UHPC嵌缝加固石墙的两种石结构模型,研究石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分析结构地震响应、破坏机制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呈现“竖向倒塌”的破坏模式.在PGA为55gal和110gal的工况下,未加固结构的损伤状态为轻微破坏和整体坍塌;加固后结构的损伤状态分别为基本完好和中等破坏.相比未加固结构,加固后的石结构基本周期略有降低,楼面峰值加速度降低了21.05%~25.26%;位移角减小了74.90%~94.50%,加固后石墙开裂得到有效抑制,结构损伤程度有所减小,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地质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我们所说的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即使破坏很严重,也不会倒塌,这就要求建筑物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能量,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在强烈地震中不倒塌是抗震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震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地震中,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坡、面板和结构缝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大坝发生了整体变形.根据这些震害现象,结合振动台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的成果,从坝坡破坏性态、坝顶加速度反应、面板应力与变形、大坝的地震变形和面板缝的破坏形式几方面讨论了面板堆石坝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对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的着力点和抗震措施提出了建议:在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中,高面板堆石坝上部面板在地震中可能出现的高应力区是着重点之一;应该考虑坝体地震永久变形对面板附加应力的影响;应特别注意坝顶区堆石体的稳定,建议选择钉结护面板加固方案,从而提高地震时坝顶区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功能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定量反映混凝土重力坝地震破坏程度,进行基于功能的重力坝抗震设计,建立了一种地震破坏评价模型。基于线弹性模型,分析了混凝土重力坝在地震作用下的需求能力比、超应力累积持时,并在弹塑性损伤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损伤区长度、位置及损伤因子,建立了重力坝地震破坏评价模型。通过印度K oyna重力坝典型地震破坏事例分析,模型计算的损伤指标(DM)值均大于0.6,属于严重损伤破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因此,该模型可以定量评估重力坝震后的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5.
杨莉华 《科技信息》2011,(29):351-351,374
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1]采用的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水准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这种抗震设计方法是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大量震害现象表明,根据这种抗震设计理论所设计的建筑结构虽然在结构倒塌时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的破坏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在地震中基本保证了生命安全,却不能在大震甚至中小地震中有效地控制地震破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而这种破坏和损失往往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料,超过了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从汶川地震灾害看现行国内外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区的工程结构要进行抗震设计,所以地震发生后结构的破坏情况与抗震标准有密切关系.结合汶川地震桥梁的破坏情况,对我国、日本、美国、欧洲、新西兰等国抗震规范要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桥梁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实际烈度远大于设防烈度,但也与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及当时的桥梁抗震规范标准不高和一些因素考虑不周有关.新颁布的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设计方法与国外的桥梁抗震设计方法已经比较接近,但仍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我国建筑抗震中的力学问题及人们的研究方法,从古代地震的历史记录谈起,介绍了古人对抗震的感性认识及到近现代人们对地震破坏的理性认识和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方法,最后重点介绍了现行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力学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列举了中国西部山区地震对道路、桥梁和隧道造成直接破坏和地震次生灾害造成间接破坏的类型,分析了破坏的原因。山区地形陡峭,地质条件较差,地方经济水平有限,设计未考虑抗震或者抗震等级不足,施工技术水平相对欠缺是造成山区交通设施震害格外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抗震概念设计的若干问题及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兵 《甘肃科技》2001,17(3):18-18
1 概述所谓概念设计是指依据地震震害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不经数值计算而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措施的宏观控制,是一种区别于“数值设计”的设计过程。概念设计能力主要来自工程师本人所具有的设计经验,包括力学知识、专业知识、对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对地震震害经验教训和试验破坏现象认识的积累等。由于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或不确知因素,加之抗震设计的复杂性,目前还不能完全依靠计算设计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概念设计,因此安全、合理而经济的结构设计必须注重概念…  相似文献   

11.
地震危险区划是进行地震烈度区划及强震地面运动参数预测的基础,它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工程抗震防震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天津市地处华北强震区。数年来,天津周围发生的多次强震使天津市工业及民用建筑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工程抗震防震的实际需要,致力寻求各种方法及途径开展这项基础研究工作,对我市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地震地质为基础,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地震危险区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中大量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结构破坏严重,极震区其倒塌率却远超过多层砖混结构。2022年9月以来,四川频发地震,为重新探讨倒塌机理及抗震性能,本文研究通过实地震害及多层RC框架结构破坏形式,结合数值模型并应用MIDAS Gen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RC框架结构的倒塌机理、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框架柱的破坏与屈服是RC框架倒塌的主要因素,模拟增设填充墙,当地震烈度达到10度时,层间位移角大约1/46,降低柱的轴压比,提高柱的破坏延性,增大结构的极限抗侧能力,起到抗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避免整体屈服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中欧抗震设计规范关于“强柱弱梁”设计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后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框架柱比梁更易遭到破坏,出现了非设计预期的柱铰破坏机制.从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水准、结构分析模型、构件抗震计算与构造措施等多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和欧洲抗震规范EN 1998-1在实现强柱弱梁上的差异.研究表明,保证抗震等级为一至三级的梁、柱局部延性的构造措施不足,以及对于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贡献考虑不充分是造成地震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铰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前期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考虑结构变形和能量耗散双因素的影响,采用双参数破坏指标改进了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破坏准则.基于一幢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房屋的地震破坏指标计算结果以及进一步的抗震性能分析,评价该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破坏指标适用于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很强的自然灾变现象。它不是社会机体的组成部分,但是,它以其无法抑制的破坏力量严重地干扰社会生产和生活。严重的地震灾害迫使我们去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期实现灾害性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实现抗震减灾的宿愿。  相似文献   

16.
李智建  石延明 《科技资讯》2009,(12):103-10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去年发生的汶川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桥梁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震实例,分析了地震对桥梁造成的各种破坏,探讨了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防震抗震的设计方案和措施,指出了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海省玉树州高寒区的地域特点,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玉树地震中G214、S308沿线桥梁调查评估报告》项目,对玉树地区桥梁抗震性能和破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桥梁结构主要为梁式桥;结构形式为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震害表现形式分为支承破坏及落梁、桥墩损伤或破坏、地基震害、伸缩缝或桥面连续破坏、主梁结构性损伤、桥台损伤或破坏6种类型。同时,以玉树G214线上的禅古寺一号桥梁的破坏为主要的典型案例,对玉树高寒地区的桥梁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就维修加固和新建设计方面提出了抗震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程浩 《科技资讯》2011,(9):212-213
近年来我国强地震频发,不但对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形成严重的威胁。如何更好地防震减灾已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长期坚持抓防震减灾工作,在平时做好建筑的质量监督,建筑采用抗震技术,时常进行地震演练,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以及两种型钢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对三个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多遇地震下的反应谱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型钢混凝土柱的结构,结构的自振周期、侧向位移更小;罕遇地震下,型钢筋混凝土柱框架-核心筒结构减缓了框架柱的屈服破坏进程,减轻了框架部分柱的屈服破坏程度,地震承载能力更强、抗震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