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生活生产中常用的拧紧螺栓的工具中,高效的螺栓拧紧工具无法做到定力矩拧紧,而具有定力矩功能的螺栓拧紧工具价格昂贵且效率不高,需要设计一款高效可靠的定力矩套筒。首先,建立三维模型,对其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参考;其次,利用ABAQUS进行显式动力学分析,检查材料是否容易损坏;最后,经过仿真和实验,表明此定力矩套筒具有一定的定力矩拧紧功能,且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用于低速旋转的场合中。  相似文献   

2.
螺栓拧紧力矩是影响复合材料连接强度的因素之一,该文就紧固件拧紧力矩对双剪试验件破坏载荷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同样铺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拧紧力矩情况下的连接破坏载荷。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可调螺距桨调距过程中几何参数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坐标变换原理模拟调距过程和桨叶剖面的畸变,并结合面元法理论对调距桨的水动力性能进行预报.首先将JDC7704桨在初始螺距下水动力参数的计算值与敞水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之后在变调距角下,分析了初始设计进速系数、纵倾角、侧斜角、盘面比以及毂径比几个参数对调距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动力转叶力矩受设计进速、纵倾角、侧斜角、盘面比变化的影响十分明显;调距工况变化时,转叶力矩所受影响的程度及其趋势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李文武 《山西科技》2004,(4):84-84,86
文章分析了发动机工作时连杆螺栓所承受的工作载荷和影响拧紧力矩的因素,提出了连杆螺栓的装配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PC为硬件平台、以NI公司LabVIEW软件为开发平台,开发了发动机振动测试分析系统,通过实际振动测试,确定了缸盖螺栓拧紧力矩与发动机机体振动的关系,这就为确定螺栓合理拧紧力矩范围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测试与分析方法,它对指导车辆维修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对发动机设计、制造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调距桨的桨叶畸变规律和畸变对桨水动力性能的影响,采用面元法对调距桨不同调距角下的畸变和水动力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首先,以JDC7004桨为对象,计算了其在调距角为0°时的水动力性能,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然后,采用坐标变换原理模拟了叶元体的畸变,结合面元法计算了畸变后叶元体的压力系数分布,进而求解了发生畸变和不发生畸变两种情况下桨的推力、转矩、转叶力矩和敞水效率,并对比分析了畸变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调距桨的侧斜角、纵倾角和盘面比对叶元体的畸变影响.结果表明:正车和倒车工况引起的桨叶畸变对叶元体表面压力分布和桨的各水动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并不相同,对空泡性能的影响截然相反;畸变对桨叶的转叶力矩的影响较小,对敞水效率的影响较大,设计阶段考虑畸变有利于改善调距桨的水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7.
完成了不同拧紧力矩下复合材料层合板与金属板单钉连接拉伸静强度实验。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层合板失效过程进行了分析。基于实验数据调整了层合板初始刚度,对数值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数值计算模型的连接强度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由分析可知,拉伸实验曲线达到强度极限前呈现近似双线性特征,斜率突变处发生了载荷衰减波动。试件接触面经历了初始静摩擦-瞬时动摩擦-静摩擦平衡的动态过程。M6螺栓拧紧力矩为8 N·m时,静载拉伸强度最大。连接强度的试验值与计算值误差均在6.7%以内。合适的拧紧力矩可获得最佳的连接强度,拧紧力矩过大会导致连接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从搅拌桨的力与力矩平衡这两个基本方程出发,推导出轴流桨功率准数、流量准数与搅拌釜内能耗分配的理论计算式,并计算了桨叶的叶片安放角、盘面比、叶片形状、翼型、叶片的相对厚度、轮毂比对桨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横向载荷下止动盘螺栓松动失效,借助ABAQUS分析软件,对螺栓初始预紧力、摩擦系数、载荷幅值、载荷频率等进行分析,表明初始预紧力、载荷幅值、摩擦系数是连接松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结合止动盘螺栓实际使用状态,提出止动盘螺栓按材料限制最高拧紧力矩施加初始预紧力、定期检查并补充拧紧、安装弹簧垫圈等修理方式可有效防止松动失效。  相似文献   

10.
螺纹连接时为了达到可靠的紧固目的,必须保证螺纹副具有一定的摩擦力矩,此摩擦力矩是由连接时施加拧紧力矩后,螺纹副产生了预紧力而获得的。一般要求此力矩不能衰减。一种使用啮合防松形式的螺栓存在力矩衰减,本文对衰减的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详细地介绍了高强度螺栓、螺钉,螺柱的分级及其材质的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热处理规范.拧紧力矩等。  相似文献   

12.
高压压气机转子是某型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其鼓筒的各级盘分别采用电子束焊和长螺栓连接两种方式,最后形成组件。其中1~6号件及各支承环由24根长螺栓采用一定的拧紧力矩连接压紧,各螺栓孔采用组合钻铰的方法进行加工,以获得组件螺栓孔良好的同心度,从而保证转子组件在最终装配后双头螺栓能够转动自如,使拧紧力矩完全作用在盘的压紧上,而非克服螺栓与盘孔的摩擦力上。因此,有必要对转子组件钻铰孔的工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获得良好的技术状态,保证转子组件稳定的装配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利用MC900瞬时记录仪对一款2.8L排量柴油发动机的飞轮螺栓拧紧轴向力进行测量,针对现有30N·m+90°的拧紧工艺出现轴向力不稳定的现状,提出拧紧轴反转消除螺栓接触表面毛刺的“磨光”工艺改进方案.对比分析一次“磨光”和二次“磨光”试验的效果,并对磨光时采用的力矩和转角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70N·m-180°+30N·m+70°-180°+30N·m+90°的二次磨光拧紧工艺对飞轮螺栓轴向力稳定的保证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可调螺距螺旋桨(调距桨)桨毂机构及桨叶等在运行中会承受较大的载荷,利用加载重块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模拟调距桨在叶根法兰中心处推力弯矩、扭力弯矩、离心力和离心力扭矩,使得试验能高效简易地实现.通过单质点等效块体旋转,将模型大大简化,在此基础上分析定螺距和调距两种状态下设计算法.分析结果为桨毂强度测试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高温环境下螺栓连接力学性能,避免热膨胀不匹配所导致的预紧力松弛,研究了高温合金螺栓连接的热适配技术.首先,推导了热适配螺栓的外形参数,指出高温合金热适配螺栓与复合材料的接触面应满足旋转对称的指数轮廓.然后,考虑到螺栓拧紧力矩试验通常在常温下进行,通过比较常、高温条件下的强度性能,推导出高温条件下螺栓预紧力矩的合理取值.最后,开展了普通螺栓与高温合金热适配螺栓典型连接单元的静力试验和振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热适配连接单元在高温下未发生预紧力矩松弛,而普通螺栓预紧力矩则明显下降,从而验证了所提热适配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螺栓预紧力一致性差的问题,建立螺栓连接转子有限元模型,获得螺栓在顺序拧紧和星形拧紧时预紧力的衰减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螺栓预紧力实验研究,分析了拧紧顺序及拧紧速度对螺栓预紧力的影响,并揭示了预紧力随时间的衰减机理.结果表明:拧紧相邻螺栓会使预紧力大幅衰减;提高拧紧速度会使螺栓获得较大预紧力,使得连接结构更加稳定;螺栓拧紧后预紧力会在短时间内大幅衰减,衰减规律与扭矩幅值息息相关.因此,在发动机装配中,严格控制螺栓拧紧工艺的同时,预紧力短时间内的衰减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对MoS2干膜润滑和航空润滑油润滑的凹口螺栓进行了施加扭力时的预紧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相同扭力时MoS2干膜润滑凹口螺栓较航空润滑油润滑凹口螺栓的预紧力大,亦拧紧螺栓时施加较小的力矩可获得较大的预紧力,这是很有工程价值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定奇  李秋峰  于洋  黎森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6):16246-16252
以某对转桨扇发动机三维模型为对象,采用CFD方法对桨扇滑流开展数值模拟。利用分区拼接网格技术对桨扇旋转区域和外流场域进行网格划分及拼接;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诺平均N-S方程,雷诺应力项采用RNG 湍流模型,基于滑移网格方法,开展了针对不同来流Ma、桨叶角及桨叶转速的流场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桨叶角对于拉力影响较大,在桨叶角30°变化到35°,桨扇的拉力变化范围可达37.8%,功率变化可达28.4%。桨叶拉力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转速达到1600rpm后,前后排桨叶的拉力系数最大相差33%,当转速继续增大,气流通过前后排桨叶偏转角度大,气流失速严重,桨叶拉力增幅减小。本文通过对该型桨扇发动机流场的计算,定量获取了桨扇的拉力、功率特性,为后续桨扇发动机的推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钢绞线张拉应力实用控制方法,即采用扭力扳手拧紧螺栓,实现对钢绞线张拉和应力水平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张拉应力值可通过螺栓的拧紧力矩计算公式确定,扭矩系数取值通过试验确定.对完成张拉端锚固后的钢绞线张拉力值进行48 h连续监测,研究施工阶段钢绞线的张拉应力损失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特征曲线法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三维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分析的特征曲线法,用于计算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的连接强度,该方法与基于二维应力分析的特征曲线法相比,可以考虑螺栓拧紧力矩对接头强度的影响.通过对算例的分析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明提出的三维特征曲线法是可用于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分析,是一种适合工程计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