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喜福会》是一部关于中国母亲与美国化女儿之间的冲突的小说。移民身份的双重性使得该小说中的母亲与女儿们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而且还令她们面临身份危机。而这种母女双方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的境地和身份危机导致了她们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从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畅销小说《喜福会》入手,通过小说中以四对母女为代表的第一代华裔移民与他们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之间的心理隔膜、感情冲突及种种爱爱怨怨讨论了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差异与碰撞,以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在母女情深中的相互兼容。  相似文献   

3.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和《灵感女孩》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它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二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由于文化的冲突而导致的母女之间的情感冲突,并指出冲突的原因,提出理解是缓和母女感情交流的关键所在。小说虽叙说的是一个特殊家庭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和信仰的几代人从冲突走向融合的故事,但折射出来的道理与寄予的希望却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5.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6.
以关籍华裔女作家谭恩关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7.
王丽妍 《科技信息》2012,(32):I0084-I0084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喜福会》中的中国移民母亲在中国出生和长大,中国文化植根于她们心中,她们在中国的早期生活与来美国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她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反,女儿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正是形成母亲和女儿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lt;灶神之妻&gt;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小说《喜福会》写的是有关四对母女之间的冲突。由于深受不同的文化影响,母女之间的冲突频繁发生。本文主要探讨了琳达与韦弗利这一对母女之间的冲突,指出他们母女之战是源于她们不同的家庭观念。  相似文献   

10.
移民母亲与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谭恩美的小说所关注的。母女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她们的文化冲突。从冲突到融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谭恩美小说的主题和艺术的魅力。在谭的小说里,母亲是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载体,是过去和现在的桥梁。通过谭的小说,中国文化和传统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1.
小说《喜福会》通过表现四对母女间的代际冲突给读者呈现了中美两国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文化差异,对现代中国家庭教育有鲜明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只有做到变"望女成凤、严加管教"为"引导子女人尽其才",变"批评说教、沉默式冷战"为"鼓励平等、友好沟通",变"集体主义"为"竞争互助",才能真正做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美德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家庭教育优势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由于接受的文化不同,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冲突和矛盾.谭恩美的《喜福会》反映了这种东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本文通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发展,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指出这种冲突是必然存在的,而其融合也是必然的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文化身份一直是华裔美国作家的主题。谭恩美在其成名作《喜福会》中,通过描写女性关系特别是母女关系向我们展示了华裔女性苦苦寻找文化身份的精神之旅。本文拟分析小说中的"女儿们"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分析女儿对母亲及其所象征的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华裔"女儿们"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时都经历了一个苦苦寻觅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把自己和母亲黛西真实的人生经历作为小说<喜福会>的创作背景和题材,并试图通过这部小说,打破女性的沉默和身份危机,调解母女之间的冲突,探索死亡与迷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勇 《科技信息》2011,(10):I0155-I0155
基督教在日本的传播经历了一个非常坎坷曲折的历史过程。一种异质宗教的传入,必然与既有的宗教产生碰撞,基督教在日本主要是和神道教、佛教和儒教产生冲突,同时包括了布教携带的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冲突,斗争形式主要是通过宗教思想的冲突展开。  相似文献   

16.
唐晓雪 《科技信息》2012,(30):216-216
亚裔美国文学以其鲜明的个性与特色,在当代美国主流文学中占据特殊地位。许多亚裔作家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发现了文化之间的冲突和交错,表达了他们对文化身份的困惑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渴望。卡洛斯.布洛桑是早期亚裔作家的核心人物,他的代表作《美国在心中》以自传体的形式再现了菲律宾人在追求美国梦的过程中经历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同化以及文化身份建构过程。本文主要研究《美国在心中》的文化身份建构,通过分析主人公移民美国后经历的身份焦虑和文化融合,探讨了亚裔族群在多元文化主义语境下的身份定位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捷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0):33-35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史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覃晓明 《科技信息》2013,(10):223-224
华裔女作家伍慧明以其小说《骨》走红美国文坛,随后,该书被"手推车奖"文选(PushcartPrizeAnthology)收录。和许多华裔小说一样,《骨》取材于伍慧明自身的生活经历,是一部自传性的小说。小说讲述了居住在旧金山唐人街一个华裔移民家庭的悲剧故事。作者通过对这个移民家庭中各个成员生活经历及成员之间矛盾冲突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华裔美国人生活上的艰辛与困境。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分析来探析华裔美国人身上所承受的历史与文化创伤,以及他们走出或摆脱创伤的艰辛之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交流的速度和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东西方文明呈现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荡和融合。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代表,为20世纪佛教在西方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使承载着东方文化传统的佛教具有了向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新起点.佛教在美国传播的百余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佛教传播的轨迹以及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也各不相同。当代的美国佛教已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佛教不仅作为世界性的宗教,更作为东方文化的载体,在20世纪美国的传播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交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探寻引起母女冲突的因素.试图运用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及后殖民理论来分析小说中沉默这一主题,并探讨了确认及构建华裔女性文化身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