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螃蟹长期生活在水和泥沙之中,在这种环境中,螃蟹长出了一双奇特的眼睛。螃蟹的眼睛像一个带把儿的小球,小球的“把儿”可以自由地转动,而且伸缩自如。螃蟹经常把自己埋在泥沙里,把两只眼睛伸到外面,偷偷地观察外面的动静。它的眼睛像两个微型潜望镜,如果看到敌人,它便把眼睛缩进壳里,一动也不动。螃蟹的“潜望镜”小巧灵活,能伸能缩,如果坏了,还能重新长出来。螃蟹的眼睛是复眼,复眼由许许多多的小眼组成。螃蟹的小眼结构很特别,尤其是晶状体,就像带果子的小树杈,“小树杈”是一束束光导管。光线进入“小树杈”后,不是直接到达视网膜,而是在…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眼睛     
有的动物看起来只有两只眼睛,实际上它们的眼睛多着呢!蜜蜂有5只眼睛,3只长在头甲上(称为额眼),2只长在头的两侧(称为复眼)。鲎有4只眼睛,2只小眼在头部前方,2只复眼在头部两侧。蜘蛛有8只眼睛,2只长在头前,6只长在头部左右侧,都是单眼。苍蝇有5只眼睛,3只单眼长在头脊部,2只复眼长在头部两侧。一般来说,昆虫类的眼睛大多是复眼,它们的复限由成千上万只单眼构成,突出在头部,显得特别大。这么多的小眼协同作用有良好的运动感觉能力,能够发现快速活动的目标。蟑螂有复眼1800个,蜜蜂中工蜂有6300个,蜂王有4920个,雄蜂有13090个,蚊子有50个,蜻蜒有28000个。复眼越大,视力也越强,清晰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人的眼睛可以看到6.1km远,鹰的视力却超出人的视力8~9倍。它的眼睛在高空时是远视眼,在低飞时是近视眼。鹰翱翔于3km高空中,能从许许多多景物中,准确地发现和辨认地面上的田鼠、黄鼠等小动物,甚至水里的鱼类,它不断调节视距和焦点,变远视为近视,准确无误地掠过地面,把猎物抓住……  相似文献   

4.
<正>早期LSCD可外用维生素A、皮质类固醇或人工泪液润滑进行治疗。晚期LSCD可能就需要手术介入并以一只或两只眼睛患病为参考依据进行治疗。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没有"头对头"试验,只能依靠资源可得性与个人偏好来选择治疗方法。眼的单侧疾病当一只眼睛部分患病,有时可以通过移植该眼健康部分的细胞碎片至患病部分进行治疗;而当这只眼睛患病较重,也可以从另一只健康眼来获得细胞。在这两种情况中,上皮细胞可以被直接移植入患病部分或被用作细胞培养的"种子"。细  相似文献   

5.
鲨鱼的呼唤     
流亮 《科学之友》2004,(5):54-55
鲨鱼只占鱼类总数的1%,鲨鱼与其他鱼类的体形相差不大,只不过其体形更适合它在水中快速的游动。它有三个奇鳍:背鳍、臀鳍和尾鳍;两对偶鳍:腹鳍和胸鳍。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神话中,都会时时见到"第三只眼"的传说.在我国京剧<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二郎神杨戬的脸谱都勾三只眼,这第三只眼具有特异超凡的视力,能够识破孙大圣的"七十二变".印度的神话传说中,印度教"三神"中的"破坏神"--湿婆有3只眼,其中两只眼睛与凡人无异,而第三只眼却长在额头中间.湿婆的两只眼睛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第三只眼则代表火.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神话中,都会时时见到"第三只眼"的传说。在我国京剧《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二郎神杨戬的脸谱都勾三只眼,这第三只眼具有特异超凡的视力,能够识破孙大圣的"七十二变"。印度的神话传说中,印度教"三神"中的"破坏神"——湿婆有3只眼,其中两只眼睛与凡人无异,而第三只眼却长在额头中间。湿婆的两只眼睛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第三只眼则代表火。人们害怕这位神的"第三只眼",认为它会带来不幸和灾难。为此,妇女们均在额头上画上一只眼睛,相信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灾难降临到自己身上。随着时间的流逝、年代的变迁,"神"的眼睛终于逐渐变成了今天印度妇女额上的一个红圆点,成为她们的一种装饰。  相似文献   

8.
镜头中不知何时出现了3只鹅喉羚,一只母羚和两只幼羚正在大口大口地喝水,它们神情疲惫,竟然如此悄无声息地来到仅离我30米的水边,我激动得浑身打颤,眼睛都有点湿润了……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的鲨鱼大约有350种,生活在我国海域中的鲨鱼约有130种。双髻鲨顾名思义,其头部很像古代仕女的发髻。它的头向两侧延伸,眼睛也长在两边、视野开阔。双髻鲨是一种凶猛的鲨鱼。长有一嘴利齿、撕咬能力极强,为肉食性鱼类。各大洋上层均有它们的踪迹。鲂鮄鱼是一种很漂亮的鱼类,全身披着红色的“外衣”。头大而扁,头背部为骨板所蒙。在胸鳍的下方有两个独立的指状鳍条,为温带暖流区的食肉性底层鱼类,喜群居。我国广东各沿海均有分布。您可给我们的来信或发E-mail至zlxiaoyu@hotmail.com问问你:您知道下面问题的答案么?1.为什么把鲫鱼称作…  相似文献   

10.
人和动物是怎样观看世界的,长期以来一直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众所周知,我们能用眼睛凝视和跟踪一个活动的目标,可以自由地阅读手写体的文字,也能认出多年未见的朋友;一个青蛙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捕食在近处飞行的昆虫,甚至一只小小的苍蝇也能在复杂的背景中分辨出它所感兴趣的目标而追逐一个快速飞行的另一只蝇。人和动物的视觉系统(包括眼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的祖先是远古鱼类,证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只爬行动物、每一只鸟、每一头哺乳动物和每一个人都是古代鱼类的后代。我们的身体构造就讲述了这段历史。如果我们想让一辆老爷车跑上200千米/小时,改装工程师必须重新调校所有零部件,如果调  相似文献   

12.
1.为什么把鲫鱼称作“免费旅行家”?答案:因为鲫鱼的头顶上有个大吸盘,靠吸盘吸附在大海龟、大轮船上,它可以“免费”到处游玩。2.比目鱼的眼睛怎么会长在一边?答案:比目鱼幼小的时候眼睛也同其他鱼类一样长在两侧,但是当它长到3~4厘米的时候,开始躺卧在沙底,慢慢地靠沙底的一只眼睛发生变化,眼睛下的软带不断地增长,并渐渐地向上移动,最后和上面的那只眼睛并列,上移的那只眼睛生成了眼眶骨,从此不再挪动位置,也就变成了一条眼睛长在一边的比目鱼。3.市场上有没有活的小黄鱼、大黄鱼?答案:没有。因为小黄鱼、大黄鱼是生活在水深40~60米的地…  相似文献   

13.
猫头鹰的眼睛 猫头鹰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它的眼睛又圆又大,而且已经大到不能在眼眶里自由转动.为了观看一个移动的物体,它必须转动它的整个头部.猫头鹰的眼睛非常敏锐,在离地2m的高度上飞行时,能在微弱光线下看到地面上的老鼠.它的两眼都长在头部的前面,靠得又近,所以能得到立体感很强的图像.从猫头鹰的案例是否能推断夜间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大,而白天活动的动物眼睛就小呢?恐怕不能这么说,因为,眼睛的大小并不是唯一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昏,一只麻雀在黑沉沉的树林中觅食,一只飞蛾依附在大树桩上,麻雀准备发起攻击,美餐一顿.突然,它发现了一双猫头鹰的眼睛在滴溜溜地转.  相似文献   

15.
黄昏,一只麻雀在黑沉沉的树林中觅食,一只飞蛾依附在大树桩上,麻雀准备发起攻击,美餐一顿。突然,它发现了一双猫头鹰的眼睛在滴溜溜地转。麻雀害怕得翘起了尾巴,一步步退却了。然而,这仅仅是一只飞蛾。  相似文献   

16.
奇特的汽车     
黄山 《科学之友》2006,(10):82-82
电话汽车丹麦研制的这种车内电话有一套语音识别系统,拨打电话时,司机的手可以不离开方向盘,眼睛也不需要离开地面,只要叫一声“喂”,电话就可以按照指令自动拨号。五轮汽车日本研制出一种五轮轿车,除了有4只大的轮子外,车尾下面还装有一只横向的小车轮。该轿车能以前轮为中心,  相似文献   

17.
绣眼     
徐菁 《自然与人》2012,(3):63-63
家里养了两只绣眼,小而伶俐的身形,绿背白胸,喙的下方有一片嫩黄。它们的小黑眼珠被一点一点的白点围住,可能这就是"绣眼"这个美丽名字的由来,那一圈白点真有点像绣出来的。先是养了一只,后又买了一只小一点的绣眼,养在一只笼子里。一般养绣眼,都是一只笼子养一只,但我觉得一只太孤独了,把它们放一起可以互相做个伴。它们俩也确实蛮合得来,早上在一起打闹,互相啄羽毛,特别是啄自己啄不到的地方,像眼睛周围、喙的下方。被啄的一方往往很享受,有时会把头仰起来让对方啄,就像让人给“挠痒痒”,舒服着呢。晚上两个依偎在一起睡。  相似文献   

18.
夜光鱼     
红海里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中,有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类———光脸鲷。这种小鱼体长只有7cm~10cm,生活在距海面不到10m深的海里,能发出十分明亮的光线。在水下活动的人,距离它18m处就能发现它;黑夜里,距离它2m远能看清手表上的时间。潜水员常常把它们放进透明的塑料袋中,作为水中照明之用。到目前为止,光脸鲷的发光亮度是所有发光动物中最亮的,故有“壮观的夜鱼”的美称。为什么光脸鲷能发出如此强烈的光?原来在它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相当大的新月形发光器官,还长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在发光器官下面。当皮膜上下翻动时,便会像电灯的开关一…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拥有人工智能的第三代机器人不仅有眼、耳、嘴、手和脚,而且还有脑子。工厂中大量使用的坐在装配台前的“机器人装配工”,长有两只“摄像机眼”,它一眼看图,一眼瞅看台上的零件,然后由“脑”指挥两只“手”,找出需要的零件,按照图纸的要求进行装配。它看懂一张图纸仅需20秒钟,比技术员要快得多,但这种机器人眼睛看到的还是物件的单面形象而已。美国斯坦福大学制成了一个取名“赛克”的机器人,既能用脑,又能动手。科研人员曾让它当众表演它的脑体结合的杰作。它必须走到屋中央的平台上,将那里的一只箱子推下来,并取出箱子里的几种不同…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哲人说:上天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耳朵,意思是要我们少说多听。眼睛用于发现,耳朵接受传闻。一个人能够发现的东西毕竟不多,我们的绝大部分知识都来自于耳朵的"道听途说"。对于音乐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