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回顾多塔悬索桥结构特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多塔悬索桥力学行为规律;基于主缆垂跨比、中塔纵向刚度等参数对结构静、动力性能的影响趋势分析,建立了大跨径多塔悬索桥结构参数选取决策分析模型,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设计参数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得出中塔纵向刚度、主缆垂跨比及加劲梁支承形式是影响结构整体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了设计阶段参数选择的次序。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把握地锚式悬索桥在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结构线形的变化,以某大跨悬索桥为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全桥三维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结构自重、温度、刚度、边界条件对桥梁线形的影响及规律.结果表明,自重和温度对桥梁线形影响较大,桥塔刚度的改变对悬索桥线形影响较小,改变索鞍处边界条件对悬索桥线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对进行桥梁的动力性能设计、健康检测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三塔双跨悬索桥具有和传统的大跨径悬桥不完全相同的静、动力性能。针对泰州大桥工程实例,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了三塔双跨悬索桥在成桥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动力特性,并与传统的悬索桥作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基于ANSYS平台,建立3至6塔主跨跨径为1 400m的多塔悬索桥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索塔数对多塔悬索桥静力特性、动力特性和静力稳定性的影响特点,探讨其对多塔悬索桥活载挠度、塔顶纵向位移及主缆抗滑移性能等关键力学问题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索塔数由3塔增至6塔时,塔根弯矩最大增大240%,主梁弯矩最大增大18%,主缆抗滑移系数最大减小11%,中间塔顶位移减小2%,一阶弹性稳定系数最大下降6.8%,颤振稳定性指数最大增加8.5%;主梁边跨竖向挠度比中间跨小40%左右,且中间跨挠度相近;索塔数对中间索塔受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更改的拉格朗日列式法导出的几何非线性方程出发,对于缆索采用具有较小抗弯刚度参数的梁单元,对悬索桥的施工过程及使用阶段进行了全过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绘制了完整的P-δ曲线。  相似文献   

7.
大跨悬索桥非线性随机静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跨度悬索桥结构具有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行为.且存在材料特性、几何尺寸的随机性.先对缆索采用较小抗弯刚度参数的梁单元,对悬索桥进行确定性的几何非线性分析;然后采用响应面法进行非线性随机静力分析;最后针对1座大跨悬索桥,计算了在竖向活载作用下材料、几何尺寸的随机性对主梁跨中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随机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大跨度开口薄壁钢箱梁顶升时局部受力特性,依据实际工程试验模型建立钢箱梁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基于空间受力分析确定顶升方案,并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口薄壁钢箱梁的抗扭刚度较小,悬臂端倒角处易出现应力集中;通过加劲肋的约束和加固作用,局部变形可得到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悬索桥施工中,通常只对主缆线型进行控制,不对主缆索股张力进行特别控制,从而成桥后的主缆线型及结构安全系数难以保证.为了确保悬索桥锚跨索股张拉完成后,主缆线型保持稳定,且各索股受力保持均衡,以宜昌悬索桥为例,在主缆索股张拉过程中对各种索力控制方法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系统控制方法,并对控制系统的部分组成设备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对主缆线型和锚跨张力的双向控制;整个控制系统的仪器设备操作简单,控制方法可靠、易于掌握,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0.
泰州大桥采用三塔两跨悬索桥方案,以泰州大桥工程为例,分析了三塔悬索桥与双塔悬索桥位移特征的不同点,并研究分析了塔的刚度、高度、主梁高度、矢跨比变化、边中跨比变化对三塔悬索桥位移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跨悬索桥施工过程颤振稳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悬索桥跨径的不断增大,抗风稳定性成为控制桥梁设计与施工的最主要因素。尤其是在施工初期,结构的刚度比成桥要低得多,使得颤振临界风速最低,更容易发散。通过对主梁非对称拼装顺序以及采用临时的水平交叉加劲措施等方法的研究,讨论如何提高桥梁施工过程的颤振临界风速。分析结果表明,当主梁采用非对称施工时,会有效提高结构的等效质量,从而提高临界风速。当采用水平交叉索时,结构的抗扭刚度显著增加,同样增强了桥梁施工过程中的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塔悬索桥塔顶不平衡力过大、刚度下降、塔底弯矩及剪力明显增大等缺陷,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通过新增凸杆、斜腹杆及带节点板索夹等构件,形成新的悬索结构体系,其结构布置为:凸杆以塔为中心对称布置,与梁连接后作为桁架的下弦杆;主缆承担全部恒载后获得重力刚度,作为上弦杆;通过斜腹杆将上下弦杆连接形成桁式结构以抵御活载。该结构的承载理念是以传统悬索桥结构形式承担恒载,以桁架结构形式承担活载,既保留了传统结构承载力大的优点,又具有桁式结构刚度大的优点,从而有效减少结构的变形及不平衡力。本文以主跨为1 020 m的三塔双跨双线铁路桥为例,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表明:在用钢量同等或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多塔悬索桥的塔顶不平衡力大幅度减少,结构刚度明显提高,因此其特别适用于高铁或重载铁路桥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南平九峰山柔性悬索桥提出了动力计算模型,并用自编的DASF程序计算出在纵向平面内的前九个固有振动频率,借以对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以及体系的空气动力稳定性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4.
材料变异时大跨悬索桥的静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大型柔性结构,悬索桥具有显著的几何非线性行为,而且存在材料特性的变异。在结构分析中,确定性有限元法不能预测材料随机因素的影响。文中建立了以增量形式表达的非线性摄动法随机有限元列式,并编制了悬索桥静力分析程序SNAP。经典算例表明,SNAP程序能有效地求解确定性非线性问题及建立离散随机场。最后针对一座在建悬索桥,计算了该桥在竖向活载作用下考虑缆索材料随机性时主梁跨中点位移的变化。结果表明,材料随机性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限位吊索对大跨缆索桥梁结构静动力特性的影响,以某非对称三跨连续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大桥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探究了限位吊索对大桥主缆线形、主梁线形及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限位吊索可协调三跨连续悬索桥边跨过渡墩处主缆与主梁的竖向变形,使得结构具有合理的应力分布;当一侧不设限位吊索时,主缆最大变形可达355.7 mm,同时引起其余吊索发生应力重分布,使得边跨主梁产生最大正向变形值,并在另一侧边跨产生最大负向变形值;当全桥均不设限位吊索时,主缆与主梁两侧变形均达到最大值,应力重分布呈对称分布;限位吊索主要影响三跨连续悬索桥前3阶竖弯模态频率,设置限位吊索可略微提高结构的竖向刚度.  相似文献   

16.
骆晓辉 《科技信息》2007,(19):72-73
大跨悬索桥施工规模庞大,施工难度高,加工构件多,加工周期长,施工时必须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并进行分步检测验收,才不致延误工期.本文主要对大跨悬索桥加劲钢箱梁制作、安装的施工技术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鉴于索塔锚固结构中焊钉受力状态的特殊性,对混凝土竖向承压、水平力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焊钉连接件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单钉推出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在混凝土竖向承压、水平力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剪切刚度以及焊钉变形、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混凝土竖向承压对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和剪切刚度均产生影响;在幅值变化相同的情况下,水平拉力的变化对焊钉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显著,而水平压力的变化则对焊钉剪切刚度的作用明显;两种受力状态下焊钉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相近;混凝土竖向承压和水平力共同作用下,钢板与混凝土接触状态不同,焊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和剪切刚度的变化规律则不同。  相似文献   

18.
大跨悬索桥的抗风性能在大跨悬索桥梁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桁式加劲梁由于其优良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在大跨悬索桥中经常被采用。本文以湘西矮寨特大桥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舍弃目前常用的单主梁、双主梁或三主梁模式而采用按实际桁架的构成建立仿真三维梁单元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整体结构的三维分析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该结构体系进行动力特性的分析计算,得到了该桥型的横向、竖向、主缆、扭转以及耦合振动的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桁架结构和索、杆的共同工作效应,使得这种体系的整体刚度好,特别是主缆抵抗变形能力强,动力性能优越,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分析结果将会为该桥梁进一步的抗风、抗震等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桥梁多振型耦合的气弹性理论,建立了基于特征值问题的气动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并结合目前国内最大跨度的独塔和双塔自锚式悬索桥的风洞试验资料,分别探讨截面形状、气动阻尼、模态耦合、颤振导数等对桥梁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具有扁平流线型钢箱梁的自锚式悬索桥,其颤振临界风速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于薄平板,且绝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到扭转振型上,表明对颤振发生起主导作用的是扭转模态;结构阻尼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对抑制结构响应所起的作用明显.以上特点表明自锚式悬索桥的空气动力性能与斜拉桥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空间缆索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发生扭转,而扭转刚度为多因素影响的变量,数值模拟中难以准确考虑,从而无法精确计算主缆扭转角及确定索夹预偏角的难题,以杭州江东大桥为工程背景,揭示了吊索张拉过程中主缆的扭转机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钢丝层间摩擦力对主缆扭转刚度的影响,并将拉-扭耦合效应及钢丝层间摩擦力在数值模拟中加以考虑,有效提高了计算精度,并通过改变抗扭刚度系数、吊杆张拉力、索夹预偏角等参数,确定主缆扭转特性与扭转效应,揭示了其正反扭原理.研究结果表明:体系转换过程中主缆扭转变化历程在数值模拟中需通过非线性迭代实现;随吊杆张力增大,主缆抗扭刚度从最小值逐步增加,改变主缆的抗扭刚度系数对主缆最终扭转角的影响不大;改变某索夹横向预偏角,主缆扭转现象存在"弱相干性原理"和"相邻影响原理";索夹预偏角小于(或大于)吊杆力与铅垂线夹角,主缆将跟随索夹发生正向(或反向)扭转,当吊杆力方向通过主缆形心时,扭转角不再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