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育学兴办前的汉初,私学教育就已存在,使古代的化典箱、科学知识通过私学教育得以很好的保存和广泛的传播。在汉武帝开始兴办和发展官学后,官学虽然在国家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与官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经学传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科技发展等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代学校由于承办主体的不同,经费来源也有多种形式及渠道,如官学的学田租息、学校的产业经营收入,私学的自筹经费等.较为稳定的官学经费和便捷灵活的私学收费方式为宋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转型时期,我国教育打破了官学(政府设立的学校)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等新的办学模式。如何使各种各样的私学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并与官学相辅车成。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事实上,这并非新时期的特殊产物,早在两千多年前它就在教育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本文以史为鉴,从探讨我国古代私学的发展和课程设置中,总结出古代私学的现实意义,以期以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  相似文献   

4.
唐朝的文教政策包括在确立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发展教育;允许私学存在,形成官学、私学共同繁荣的教育形式;在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科举制,使教育直接为统治者服务;"推恩示信""、爱之如一"的民族文教政策总方针以及建立有助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求学制度等。这些文教政策对吐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如下影响: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吐蕃子弟求学于唐朝,进一步促进了汉文化在吐蕃的传播;寺院教育成为吐蕃教育的主要形式;儒学教育在吐蕃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汉的两种教育模式——官学与私学的产生发展情况及其各自的特点,分析了在两汉时期它们对经学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霞 《科技信息》2007,(17):143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是相对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研究和教育机构。书院对唐以来的中国教育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私学、教育学术研究和藏书。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国古代教育的萌芽,学校雏形的产生,学制的逐步完善,私学与官学的发展,书院的特色以及从孔、孟到董仲舒、王充,程朱理学到颜元等的演化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中的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古代教育机制的沿革及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教育的兴起 ,无论是官学或是私学 ,也无论是在书院或是乡塾 ,学制的确立和机构的设置 ,教学和教育理论的完备 ,都独具特色 ,因其内蕴的中华民族文化理念而成为世界上的绝无仅有。学校教育的形成 ,书院教育的演化 ,学塾教育的发展 ,完善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特有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法、检索法、比较分析法,对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武术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先秦时期各个时代都有程度不同的尚武思想,重视学校武士教育,在官学和私学中尚武教育得到发展.其目的和作用是,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生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统治.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舆论为教育呼吁,九年义务教育法公布了,学校在增加,教改在进行,这是事实,但事实背后潜伏着危机,正如一艘巨轮,外形壮观,但能源不足,机件老化,能顶着风浪前进吗?知情者对普教的忧虑有甚于此。我国的教育“先天不足”教育的危机是有社会历史渊源的,我国教育是“先天不足”。其一,我国古代的教育有三种形式,官学、私学、书院。官学弱,私学穷,书院少,教育薄弱。其二,从隋朝以来的科举制到明、清的八股取士,扼杀了教育生气,钻进了死胡同。其三,教师地位始终低下,孔夫子在世时,不受重用,死后只得个空名。科举时代,少数中举者,  相似文献   

11.
汉明帝时期教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中央、地方官学和私学均得到发展,创立了第一所高等贵族学校,以及把尊孔与读经联系起来并加以制度化,这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又是历史传统沉淀的结果,更是明帝大力倡导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有比较完善的官学和私学系统,其中某些高级私学或具有私学性质的官学与现代大学在办学规模、方式和方向等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而从中体现出来的独立自主、德行为先、服务社会并引领社会等"大学"理念在今天也有十分可取之处。正因如此,才使它们成为毋庸置疑的学术中心,新文化思潮的策源地,并对民俗风情的培植、全社会思维习惯及伦常观念的养成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4.
徐晓霞 《科技信息》2008,(17):36-37
19世纪晚期是东南沿海地区私学迅速发生蜕化转型的时期。在短短30余年时间里,新式私立学堂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逐渐走上正规化的过程。这一时期私学有如下特点:在数量上超过官办学堂,但仍以中小学为基础;与官学相比,所办学堂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了其民间适用性及灵活性原则: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捐资和学生缴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石器时代乐舞的形成,夏商周时期舞蹈的完善及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发展。指出,舞蹈艺术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后,随着官学下移、私学兴起,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奠定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现实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石器时代乐舞的形成,夏商周时期舞蹈的完善及春秋战国时期舞蹈的发展.指出,舞蹈艺术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后,随着官学下移、私学兴起,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奠定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现实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传播学的视域下,从兴办私学、传注经文、周游列国、依托传媒四个维度,对《论语》的文学思想传播渠道的建构进行解读,希望从中探求出孔子文学思想传播绵延数千年而长盛不衰的理论依据,归纳出其传播脉络,深入挖掘《论语》文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与学术中心,它既发扬光大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成为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校,其兼容并包、来去自由的办学思想促进了学宫的繁荣发展,其经验对当代高校建设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兴子宋,经过四个发展阶段。通过对其教育管理模式的解构,注意到了私学、官学对书院的渗透。尽管宋代教育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弊端,但对当时社会的全面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提供史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古代私学,在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从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繁荣到后期私学不断的成熟和发展,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思想教育大家,更对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而独立学院作为当今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在高等教育进行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以及高等教育自身资金和资源极度缺乏的客观条件下应运而生。本文将从古代私学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中,寻找新时期独立学院发展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