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系统的层级进化是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自组织理论蕴含丰富而深刻的进化思想,为系统的起源及系统层级的形成提供了深刻的洞见。自组织理论的进化思想体现为三条进化原理,分别是体现进化条件的非平衡相变原理、体现进化机制的自组织协同原理以及体现进化形式的超循环进化原理。非平衡相变原理、自组织协同原理以及超循环进化原理构成了系统的自组织层级进化思想。自组织层级进化思想的阐明推进了系统层级进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双向互动的自组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攀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2):60-61,103
启用超循环理论 ,提出技术系统与制度系统相互耦合 ,通过循环催化 ,形成超循环结构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3.
自组织理论在企业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组织理论是上个世纪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 ,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等领域。但是 ,将自组织理论用于企业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分析了企业系统的性质 ,指出该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 ,即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存在涨落及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特点。为了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利用自组织理论 ,探讨了推动企业改革的五种途径 :建立企业自组织运行的产权机制 ;建立企业自组织运行的协同—竞争管理机制 ;建立企业自组织运行的技术创新机制 ;建立企业自组织运行的柔性组织结构和建立企业自组织运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4.
唐基础 《系统科学学报》2004,12(3):28-33,38
自组织是连续不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循环过程 ,自组织的循环过程是通过质能反馈机制形成的。根据质能反馈机制来考察自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进化 ,分析自组织的活动和行为 ,研究自组织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信息的选择原理及其阈值关系是《超循环论》最基本的核心理论。为了探寻生命与信息起源的奥秘,艾根基于分子动力学与大量实验,引入选择价值,创立了选择原理,并进一步揭示出关于信息的阈值关系。由此,第一次从科学角度证明了自然进化的最终依据在价值选择,以及自然进化的必然趋势;给出了定量评价信息的选择价值之科学方法和标准,揭示了系统进化过程中创新与稳定的辩证关系,证明了信息进化何以可能及其限度;丰富并发展了信息和自组织概念。为我们探索不同层次生命性系统生成演化规律,客观评估系统进化潜势与水平提供了重要科学基础和哲学启示。超循环理论统一并超越了经典信息论和达尔文进化论,发展了自组织理论,不仅是系统科学通向当今前沿科学与哲学的"御道",也为建构未来内涵价值的科学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生命性活动,心理系统是一个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自学习、自稳定的超循环系统。重创下的个体易产生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心理系统的"突变点",也是系统进化的关键时期。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心理危机干预,是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过程,也是促进系统宏观进化的有效途径。实现从危机到"生机"的转变,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危机干预等途径注入积极的"种子"——核心信念、危机应对方式等,并通过超循环生成机制,稳定为所期望的人格特质与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地区竞争崛起,大量区域公共问题的突现引发了治理模式的变迁,如何构建区域治理主体间的竞争与协同机制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将自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有效结合,以地方治理主体为对象,尝试分析区域治理系统自组织演化形成、运行及发展的内在机理,提出了地方行政系统竞争协同演化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对区域公共治理的分析框架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探索,从不同维度为公共行政和区域治理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共生理论视角下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集群式转移成为主要的产业转移模式,它是指集群产业链中纵向关联或横向关联企业的抱团迁徙,企业之间抱团迁徙的发生正是由于集群企业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强共生关系。集群企业之间的共生关系与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关系极其相似,因此本文引入共生理论,构建集群式产业转移进化博弈模型,探讨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下集群式转移达到进化稳定的条件,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制定产业承接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文化、科学不仅是社会认知的过程与成果,也是一种社会认知信息与认知能力。社会认知是文化、科学产生的社会系统心理过程,而认知信息则类似于计算机中储存流动的信息,存在着认知能力的思想。作为心理能力的心理基因是认知能力的核心,作为认知工具的知识基因则是认知能力的扩展,它们共同成为主体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通过超循环机制生成、进化,因超循环机制的每一循环过程都包括控制与反馈两个子过程。社会认知能力通过社会文化基因、科学基因超循环生成、进化。文化基因、科学基因超循环生成是通过社会个体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进行,是不同个体心理基因、知识基因通过社会联结的信息系统的复杂超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组织的生态自然观,是根据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材料进行概括、提升到哲学层次的一种生态哲学观点。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包括:动态演化特征、非线性特征、自反馈特征、循环再生特征、协同共生特征。动态演化是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有序之源。非线性是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的内在动因。自反馈是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的基本方法。循环再生是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的可靠保证。协同共生是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青山  李杨 《系统工程》2007,25(6):6-11
以顾客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是倍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在对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的典型组织形式、类型和方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联盟合作生产的集成计划与控制方法体系和模型,并针对分布式多企业联盟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合作生产管理策略,从而拓展了现有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可为制造业企业网络联盟合作生产管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基于Web的远程制造资源建模及其实现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勇  江平宇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0):1333-1336
针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网络化制造是实现虚拟制造的发展目标,本文提出了实施基于web的远程制造资源建模的基本框架,并着重分析了远程制造场所布局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有效的远程虚拟建模途径,同时集成面向VRML的设备建模技术及制造能力评价等来实现远程虚拟制造场所的组建和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两类市场结构下企业生产方式选择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产品日益多样化及交付期日益缩短的市场需求环境下,选择传统大量生产方式还是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迫切课题.针对此课题,分别构建了完全垄断与双寡头垄断两类市场结构下的企业利润模型,并运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有效求解方法--逆向归纳法,对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大量生产方式决策和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决策、双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大量生产方式与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不同组合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求解,得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的企业生产方式选择方案.研究成果为企业在两类市场结构下生产方式选择决策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模型: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网络是当代技术创新过程组织的主要形式.技术创新网络结构随着外部创新企业的加入、网络内部企业间关系的增加和内部企业间关系的重新生成而发生演变.本文从网络嵌入性的测度出发,考察了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变化,导出网络企业合作关系数目变化的微分方程,引入时间刻画,求出了技术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的演变方程.研究表明:(1)技术创新网络不是缩小而是拉大了企业合作关系数目的差距; (2)技术创新网络结构演变的不均衡性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机会.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智能制造上市企业2015~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数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演化规律。通过回归分析,研究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结构与技术生态位“态”和技术生态位“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智能制造企业创新关联网络关系显著,且关联趋向紧密。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关系强度与技术生态位“态”、技术生态位“势”均呈显著的倒U关系;结构洞与技术生态位“态”的关系呈正线性相关关系。智能制造企业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鼓励更多企业投入到智能制造企业相关领域,促进其创新关联网络的发展。在发展阶段,提高网络度数中心度、结构洞和关系强度,避免由于过于分散降低智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在成熟阶段,剔除冗余联系,获取有效的网络资源,优化网络结构,进一步保证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敏捷制造模式及企业重组的管理思想.指出采用敏捷制造模式是企业实行科学、系统化经营,增强自身竞争力,快速适应严酷而多变的全球市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态联盟与企业敏捷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立足于敏捷性的观点 ,利用 Rick Dove提出的敏捷性评价指标 ,对动态联盟影响企业敏捷性的机制进行了分析 ,并从技术和管理角度研究了组织结构对于动态联盟敏捷性的影响 ,论证了星型结构作为动态联盟技术组织模式的合理性 ,探讨了敏捷制造的思想对于我国企业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创新聚集演化和运行规律,对创新聚集理论构建和指导科技园区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认识和管理复杂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独特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以CAS为基础,以中关村科技园和硅谷等实际案例为对象,详细分析创新聚集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园区创新聚集的形成过程为演化的结果,遵循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从“供给侧”剖析数据赋能通过技术支撑对制造业服务转型的影响,但赋能后的企业能否获得施展机会则依赖于同被赋能的其他主体为焦点企业塑造的市场环境;同时,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多样性实践则表明,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还依赖于相关因素对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影响。面向不同情境下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差异化实践,纳入数据赋能通过市场需求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驱动途径,以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两者适应性匹配为核心动力,分别借助内在机制捕捉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不变性和外在机制捕捉相关因素塑造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差异性,构建内在、外在机制交互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的理论框架。运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选取3家制造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探讨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机理。研究发现:内在机制“数据赋能-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适应性匹配-服务化”刻画了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不变性;外在机制“企业家精神-数智型服务化战略导向-服务试错-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适应性匹配-服务化”则捕捉了数据赋能与制造企业服务化两者关系的情境依赖性;借助于典范模型所涉及到的范畴,服务资源重组、数智型服务化战略导向、服务试错是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扩展了数据赋能同时通过企业动态能力与市场环境两条途径影响两者匹配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作用机理,利用内在机制/外在机制协调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关系不变性与实践多样性之间的张力,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了管理框架和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20.
The E-supply chain is form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which 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 among enterprises with unique advantages. Three E-supply chain operation modes are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then the optimal pricing and advertising strategies under those modes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hich are demonstrated with numerical examples.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show that: Selling price, network platform service level, advertising investment and the profits of manufacturer, network platform and E-supply chain all increase with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of stimulating demand growth. Under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service level is highest, advertising investment is largest and the profit of E-supply chain is highest as well. When manufacturer leads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not only network service level, advertising investment and the profit of manufacturer can gain better results, but also profit of network platform can be higher while the advertisement effect of increasing demand is big enough. Additionally, it is confirmed that 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is better than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for system operation. Besides, decentralized decision-making mode led by manufacturer is superior to it led by network platform on the condition that advertisement effect is obvi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