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与阿富汗的文明交往自张骞凿空西域起,以丝绸之路为载体经历了汉朝的初创、唐朝的高潮、元朝的渐进与明清的衰微,为人们展现了中国与阿富汗文明交往的发展脉络。古代中国与阿富汗文明交往方式多样、内容全面、规模宏大,在丝绸之路之上展开的中国与阿富汗的文明交往在不同时期促进了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放眼现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秉持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拓展,使中阿两国关系在和平友好的文明交往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2.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明与璀璨的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传承中诞生了非常优秀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灿烂文明的一部分,是我国的文化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今天的中国,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该文主要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标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有悠久文明历史的大国,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源远流长,连绵不断。举例来说,古代我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是千百年间,沟通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主要通道。无数的商人、僧侣、学者、旅行家和移民往来于这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上,负担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现在无论在国内  相似文献   

5.
奇云 《科技潮》2004,(1):46-47
中国栽桑养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栽桑养蚕技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通过闻名于世的古代“丝绸之路”向世界各国传播。以骆驼和沙漠为背景的古代“丝绸之路”已成为记忆,中国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将构筑起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二十一世纪新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的大量考古发现并结合文献研究成果,探讨了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3次高潮的形成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使用的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汉魏时期,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包括蓝色绿松石、青金石、红色宝石、珊瑚、琥珀、玛瑙等;第二次高潮延续在唐宋(辽),考古发现的彩色宝石除了第一次高潮常见宝石外,出现了真正的红宝石、蓝宝石和托帕石;第三次高潮主要出现在明清,重要的彩色宝石种类包括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青金石、碧玺和绿色翡翠。第一次爆发和中国人沿北方丝绸之路对中亚的探索及其文化交流有关;第二次爆发则和唐宋时期非常频繁的中西方贸易及互动性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有关;第三次爆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分别和明朝主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中国通往西方之门及清朝被西方用武力打破封闭,西学东渐,导致西南丝绸之路带来绿色翡翠打破本来由和田玉主导的白玉文化有关,前期是中国主动和国外进行商品贸易的产物,后期则是外国坚船利炮带来的副产品。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古代彩色宝玉石文化的形成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互动的结果,但古代多数重要的彩色宝石主要来自境外,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首符次德的彩色宝玉石文化是一种舶来文化。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中原地区历来是丝绸之路上的战略节点,对促进丝绸之路兴起、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丝织、陶瓷等行业发展源远流长,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历史上洛阳、开封都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极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丝绸之路上不断碰撞、融合、重塑,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新图景。在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当下,河南应以历史资源为依托,积极融入,统筹推进文化、金融、产业、农业等领域合作,将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推进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河南的开放程度,加强河南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能力,推动河南各项事业发展,为推动实现中原经济区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当今的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发展工作予以分析,强调了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在服装中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详述了如何将民族文化技艺与服装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源自中国古代东西方文化贸易科技交流,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今天的丝绸之路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新格局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档案管理视角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一些传统手工艺生存空间极速锐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境况不佳、保护意识不强、后续从业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传承下来。因此,必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文从档案管理视角来探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较以前认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代人。按照建立政权后控制区域大小并适当考虑历史发展先后的原则审视其中有代表性民族的政治文明内涵及形成过程,许多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方式,都为我们今天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兹参考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以文化为载体的区域经济竞争在我国逐渐展开。西安作为13朝古都建地,拥有大量的皇宫遗迹、宗教遗存和其他古建筑群等显型文化,同时还拥有反映帝王政治、民风民俗和盛世商贸等隐型文化。西安应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古都文化资源优势,将城市发展定位于打造“东方古都,世界神韵———五千年东方文化的辉煌与传承”的品牌上,正确处理好产业选择中的底牌与王牌关系、资源开发中的隐文化与显文化的关系、开发模式中的文化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全方位发掘古都文化资源并实现产业化,从而增强西安经济竞争力,推动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西安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盘点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中国在经济结构、能源利用、生态环保、绿色产业、生活方式、制度体系以及全球贡献等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显著成效,并提出未来中国绿色发展方向应以降碳为重点,统筹好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强化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继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地中海——世界文化的漩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洲之间,多种化在这里交汇,又在这里分流。地中海明是古代东方明的延伸、扩展与提升,是前后相续的两个发展阶梯,而不是两个相互平行的系统。长期影响欧洲的基督教化发端于地中海,伊斯兰化也以此为渊薮,印度化不断受到波及,远离地中海的中国也受这一“化强极”的影响。地中海是世界化的漩涡,很难把它界定为“东”或“西”。  相似文献   

16.
纵观当前所谈论的发展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个学科领域所关注的诸如,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的问题,它越来越呈现出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复杂系统性特征,或许只能援用文明或文明形态才能将其纳入统观视野,而这种视野的核心议题仍然是资本文明.然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路向最需要正视的问题,即如何将资本文明纳入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格局之中,换句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资本文明该如何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问题的内涵与科学意义,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碳汇的技术研发与能力建设、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加强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等方面,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戴士权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07-1409
萨满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世界非物质文化的精华,历史久远,底蕴厚重。中国北方地区是萨满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深入分析萨满文化的历史渊源,进一步挖掘、保护及传承萨满文化,对打造萨满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视觉反思中国足球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一项运动,足球运动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把运动与民族文化精髓结合在一起.中国足球的发展应该与自己5 000年光辉文化相融合,借鉴足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走自己的快速灵活、顽强多变的技术型现代足球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