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4.
害羞总是不期而至,让我们瞬间面红耳赤恨不得挖个地洞钻进去,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战胜它:例如用讽刺、自嘲的方法完全扭转局面或者干脆试着去适应环境,甚至可以将其转化成一种内疚感来“以毒攻毒”。 相似文献
5.
7.
8.
9.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儿童和少年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它与儿童和少年心身健康发展,人口素质提高密切相关。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主要包括焦虑、抑郁、恐惧和强迫等症状,起病多有诱因和心理冲突,伴有相应的生物学症状,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行为障碍,核心症状为焦虑和抑郁情绪。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的病因复杂,除生物学因素外,社会心理因素不容忽视。主要从家庭环境、认知倾向和个性心理等3方面因素来探讨其与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在视频网站看一个免费电影,看了10分钟,发觉这个电影十分无聊。这个时候你会选择继续看下去吗?如果继续,你还会坚持多久呢? 相似文献
11.
12.
13.
关于“意向”的思想古已有之,近现代的“意向性”研究则由布伦塔诺所开创,他提出了第一种意向性概念:心理行为指向内存在对象(色声味等)。胡塞尔在继承和发展意向性研究中提出了第二种意向性概念:心理的感觉内容通过赋予意义而指向客观事物(可简述为心理指涉外物)。关于意向性的存在地位问题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而尚无定论。但有证据表明,意向性是后天形成的,是经由感知一动作协调过程结合学习联想回忆机制而形成,实为一种整体觉知效应。故意向性不能为心理的本质特性,心理的本质应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现象性命攸关的共性,有之则是,无之则否。而且,“知”也是最奥秘的心性,它不可定义,也难以用关系范畴和主客体模式来理解,只能凭借现象学方法来揭示其大义,由之证悟了“明”的境界和“我”的内在,开显了“心”的堂奥。若绕开“知”来论究心理意识将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所谓“本命年”,按一般的说法是指流年中逢到自己出生年的属相年份,就算是自己的“本命年”。如牛年出生的人逢到牛年就是本命年,猴年生人遇到猴年就是本命年。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十二年就遇到一次“本命年”。在民间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