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以东南亚地区为例,就语体的变化、中华文化涵域的变化与经世致用性三个方面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后海外兴起的华文教育热潮与历史上的海外华文教育热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指出海外华文教育经历了以完全保留中华(儒家)文化为目的、尝试将国内教育体系与价值观移植到海外居住地,到全球化形势下逐步适应华人的商业、就业等谋生需要与弘扬中华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变化。然后提出,应多层次、立体地开展海外华文教育,充分利用传统的海外华文学校与华人社团、华语远程教育与空中教育网络、海外华文报刊传媒、华语影视体系、海外华文文化事业机构、海外中国学机构、海外华人宗教团体与慈善机构、海外中国商业机构和海外中国旅游机构等社会资源作为平台,继续解决好教材和师资问题,为当地华文教育营造一个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逐渐形成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合力。  相似文献   

2.
广大海外侨胞是中国的独特资源,是中国发展的"友好使者"和"重要桥梁"。他们通过华文教育、华文传媒和华侨社团传递和扩散中华文化,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理解,加深了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增强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华侨华人更好地融入住在国主流社会,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海外华文报刊从初创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它是海外华侨华人交流沟通、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其间经历三次高潮,地区分布几经流变,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各异,在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华文报刊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文化影响深远,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华典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明朝时期朝鲜王朝利用明廷赋予的"最惠国"待遇,以各种途径获得大量中华典籍,让朝鲜社会对中华文化有全面认知更趋认同,"慕华"之风更盛,同时也扩大了中华典籍海外译介与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程丽娜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92-193
文中通过列举一些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出版的文史类图书的特点,简述其对学术研究的贡献.介绍了中国国家图书馆台港澳文献阅览室对台港澳等地区华文图书的收藏和利用的现状.并以此为契机,倡导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渊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愿景.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文学 ,是指中国本土 (含大陆、台湾、香港、澳门 )以外的各国华人 (含移民、取得异国国籍者、旅居者、留学生、华裔等 )用汉文写作的文学。研究各地区、各国华文文学的差异和特色 ,有利于促进世界华文文学的交流与发展。海外华文文学分为四大板块 ,其文学创作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因其华人移民历史和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差异。在世纪之交 ,海外华文文学在机遇面前 ,也面临着种种主客观因素的挑战 ,种种问题都需要中国本土文学界和海外华文文学团体共同研究。中国大陆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中心和强大的辐射源 ,理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促进海外华文文学繁荣发展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陈燕  柳友荣 《皖西学院学报》2023,(3):104-108+122
根据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制定的“5C”课程标准,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拉斐特华文项目为切入点,结合语言项目教学环境及学生学习风格,围绕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教学主题,开展安徽优秀地域文化海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导入,采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学促成,实现“5C”标准下交际、文化、衔接、比较和社区五个教学目标。与学生、学生家长和华文项目相关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衡量和反思教学效果,并对教学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看法。海外华文教学项目视角下传播安徽优秀地域文化,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安徽文化魅力,华文项目学生会像一粒粒种子,让安徽文化植根于海外,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9.
陈雯瑾 《科技资讯》2007,(29):164-164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的应用,为"新公共管理"下的政府与公众关系革新提供了平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现代传媒的崛起交织,共同影响着公共关系的变迁及走向.随着公共管理模式的演变,现代传媒将以其独特的"参与式"传播形态,塑造更加个性、平权、互动的公共关系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是华文教育的"大本营",历来运用不同方式支持推动华文教育发展。而如何有效推进华文教育事业,则是两岸与时俱进的话题。台湾地区在华文教育事业上有着起步早、成效多等优势,特别在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华侨青年华文水平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和研究探讨。近年来,台湾地区华文教育政策有了新气象,本文拟就此,谈谈台湾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0,(22):31-31
<正>2010年9月18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第六次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临湖轩东厅举行。本次茶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文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侨务工作中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随着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海外华文教育工作也呈现出新特点。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并对国内高等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拓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新模式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不同闽方言区对闽南文化存在认同差异,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的概念混淆,政策壁垒和人才欠缺等因素,致使各级媒体闽南语腔调标准差异明显,各类型媒体闽南语节目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对台湾地区及海外闽南语媒体发展受限。降低闽南语视听传播准入门槛,构建新语境下新型节目样态,建立闽南语传媒人才行业标准,整合媒体、学界、政府等多方力量,可有效推动闽南语文化视听传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2016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于5月13~15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移动互联网正在将人类传播活动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新问题也在不断推动学界的反思与追问。为此,本次年会以"移动互联与传播创新"为主题,邀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与业界专家进行两场主题演讲,并设置"媒体融合与传媒转型"、"电子政务与社会治理"、"网络表达与社会参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中国日益崛起之国际影响力,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并不匹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误解误会并不鲜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出访轨迹遍及全球,并且在海外主流媒体发表大量署名文章。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这些署名文章传播渠道直接、内容丰富、手段多样,是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从跨文化传播的目的来看,这些文章旨在推进民心相通;从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来看,这些文章主要讲述中国故事;从跨文化传播的策略来看,这些文章寻求共识促进共通。在中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对于提升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文化传播是构造中国周边学战略框架和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述中华文化传播在中国周边学建构中具有的特殊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处于亚洲中心的地缘特征,决定了中国可以从周边东南西北方吸收邻邦文化,也利于将中华文化传播四邻,中国成为整个亚洲文化互相传播的渊源、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华文化以中国为中心向四周幅射,进行文明交流与传播,有助于构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对于西亚和西南亚,中国更多是进行对等、频繁的文化交流。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同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国主要通过中国新疆—波斯—阿拉伯—印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实验基地、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上海市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训I基地学校。学校以"每个孩子都是未来,每个梦想值得灌溉"为办学理念,同绕"多元、开放、独特、自信"的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水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汽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以上海高校志愿者为典型,梳理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概况与模式。鸟瞰国际视野下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生态状况,并以传播主体——上海高校志愿者为中心。通过合理的问题设置、科学的评分标准、客观的数据分析。从志愿者培训、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传播等环节逐个寻查与梳理,尝试建构国际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行为的培养模式。洞察以志愿者为能量点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现状,发现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清晰认识近年来志愿者传播中华文化的较大成就,同时指出存在问题与提升空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月16日,"‘一带一路’视域下首届闽南文化海外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举行。本次论坛由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闽南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和我校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论坛围绕"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空间、跨文化语境下的闽南形象、闽台文学与文化交流、海外闽南籍作家艺术家作品、闽南语海外圈变异研究、闽南文化文献整理研究等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促进厦门经济增长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指出,为了保证厦门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确定合适的经济增长目标。适当增加对基础设施和科研教育的投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新消费热点的形成。大力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同时,还要制定合适政策,提高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想方设法减少"漏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