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专利是产业创新的风向标,也是彰显企业创新能力的显示器.生态修复作为环保行业的基础性产业,承担着国土生态修复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基于中国2001-2019年生态修复专利数据,探析我国生态修复专利产业布局、网络合作特征及技术创新演进趋势,以期为我国生态修复产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专利计量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①我国生态修复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且尚未走进技术驱动阶段,提升跨区域合作效应、增强产学研合作及提升产业链延伸增值成为重要实现方式;②生态修复技术主题演进与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植被栽培是专利申请热点;③生态修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融合改进,有效解决复杂环境问题,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重要趋势.研究结论:加快生态修复专利市场化转换,推动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产业转型,需以优化专利产业布局、推动企业作为专利主体的产学研转化为重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3.
城市发展是国民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有序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本文从时间、空间和业态等三个维度去梳理城市绿色转型的技术演化模型,研究提出推进城市绿色转型的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服务业的产业创新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4.
利用图表软件对专利数据进行横向静态特征与纵向动态特征统计和可视化处理,对美国典型国防科技创新主体专利整体态势、技术分布和布局动向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当前美国国防科技创新主体多元且实力强劲,技术发展均衡,热点领域突出,并在近年来逐步重视对华专利布局。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发展经验,谋划科学的技术发展路径,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格局,完善职务发明制度,制定理性中美博弈策略,切实推动国防科技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6.
中国核工业正处在重要机遇期,需要全面提升核工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俄罗斯作为传统核大国,其核工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及专利布局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采用专利文献定量分析方法,对世界核电巨头之一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进行专利布局分析,从分布地域、技术领域、主要专利创新主体、在华专利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全球专利竞争性布局特点。同时,结合中俄合作现状对中国核工业的专利战略提出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利创新是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以乳制品行业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管理、专利技术、专利合作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国、新西兰、西欧、北美乳制品领域技术创新特征,揭示创新能力分布,挖掘关键技术布局,探寻前沿演化逻辑,追踪自主知识外溢。研究发现:与国外优势乳品产区相比,我国乳制品专利"质—数"发展存在非均衡性;技术领域偏重产品线布局,尚未形成"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合作创新网络处于初创期,节点"边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的兴起,该文从全球范围隔膜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市场上占有率前两名的企业,着重对比了双方在技术分布,目标市场的布局情况,从而对国外公司在隔膜领域的专利战略分布进行研究,从而给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专利布局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基于绿色创新绩效的二象性特征从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创新产出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PPE-Malmquist-LWN模型对2008—2014年30个省工业绿色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基于核密度估计分析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演化规律。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处于"高产出-高效率"状态。从演化规律来看,我国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水平随着时间的演进呈现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式增长演进态势,发展状态不平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非均衡性演进趋势,各经济区工业绿色创新绩效水平差异明显,且极化现象较长时期仍存在,绿色创新绩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比较分析国内外通信技术领域典型公司的专利布局,可以为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在专利申请地域布局方面,三星电子公司专利在国外和国际的申请比例明显高于华为技术公司;从专利的热点技术领域布局看,三星电子公司专利的涵盖领域比华为技术公司更加多元化。加强专利的国外和国际保护、跟踪世界研发前沿热点领域,是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中的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双方博弈模型,考虑创新成本、创新补偿及创新收益增量等不同参数对双方企业绿色创新策略选择的影响.数值分析表明:强有力的成本控制对于企业绿色创新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高水平的创新补贴能够积极促进企业进行创新;通过"搭便车"策略获得增量收益不足以弥补成本时,会反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相关专利的统计分析,从专利数量、专利权人以及地域等方面分析我国储能技术专利的分布现状,阐述了储能技术方面的热点技术、主要申请人、发明人及专利产出的主要省市,为储能领域的研发合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集团,雀巢公司非常注重在华专利布局.自1985年中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施行以来,25年间雀巢累计在华申请了千余件专利,在食品领域的专利布局态势端倪可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食品安全日益凸显重要的今天,雀巢的上述技术研发及相关专利的布局态势为国内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当前,在国家知识...  相似文献   

14.
傅春花 《科技资讯》2023,(12):248-251
目的 为研究专利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方法 文章以江苏扬州地区1985—2021年的专利数据为例,首先,通过计量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专利申请的变化趋势;其次,根据复杂网络理论,构造不同时期的地区技术领域交叉网络来分析专利技术网络的演化过程。结果 从不同时期的网络图,直观地看到了扬州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所侧重的技术领域的发展演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变化过程。结论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扬州高邮市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方面较其他4个区域表现突出。地区技术领域交叉网络演化显示,在专利探索发展期专利主要集中在较基础的工程和机械材料加工,到专利转型发展期汽车、化工、微电子产业相关技术表现突出,最后到专利创新驱动发展期专利主要集中在加工、化工、环境处理等多个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5.
16.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基于1991—2020年福建省新材料产业产学研合作专利数据的分析表明,福建省新材料产业合作创新网络规模迅速增大,合作日益频繁,但合作创新网络密度仍然较低,平均路径长度较短,且网络中心性突出,显示出小世界特性;合作创新网络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大部分创新个体处于网络边缘,网络影响力有限,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能吸引大量的创新合作,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合作网络中的创新主体逐渐由高校转变为企业,但高校仍然是网络核心,以厦门大学为代表的部分省内高校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建议福建省新材料产业持续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产学研创新合作,充分发挥核心主体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全球知名的食品、日化品集团,联合利华公司非常注重在华专利布局。自1998年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以来,14年间联合利华公司累计在华申请了1500余件专利,其中绝大部分为PCT申请,在食品、日化品领域的专利布局态势端倪可现。联合利华的上述技术研发及相关专利的布局态势为国内食品、日化品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基于工业机器人专利数据中的德温特手工代码,从频次强度与概念强度两方面构建高频词关联矩阵,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各个时期阶段的技术主题结构演化。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主题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时期,其结构显现出分散到集聚再到分散的变化;3个阶段时期的技术主题产生了变化但仍存在较大相似性,其中有6个完整德温特手工代码所表征的技术主题是3个阶段时期的共性技术主题,应时刻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魏莱  彭佑元 《河南科学》2023,(11):1687-1696
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专利申请量数据,运用LMDI与M-R模型从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碳强度、研发反应、研发效率对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在以2009年为基期,截至2019年的累积贡献中,经济增长、能源结构、研发反应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碳强度以及研发效率对绿色专利技术创新具有负向作用;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解结果看,黄河流域各省(区)在各分解因素下贡献率存在较大不平衡,绿色专利技术创新的总效应呈现出空间多极分化的态势.因此,黄河流域各省(区)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节能降耗型替代产业,出台低碳减排政策,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走低碳化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江西是我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之一。以江西稀土产业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计量分析方法,从专利视角,对专利申请趋势、产业技术构成、核心专利权人、研发热点、技术流向、法律状态等维度研究江西稀土产业技术布局现状。在总结提炼江西稀土产业技术布局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出强化优势领域核心能力、加速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全球技术布局等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