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豫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构造样式,通过构造样式对本区进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进行探讨。方法通过野外调研、地震剖面勘探及区域构造背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厘定出4种主要构造样式,即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和垂直构造;与现今勘探结果对比,构造样式与研究区油气聚集有着密切的联系。结论本区油气勘探应注重于伸展构造和挤压构造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昆仑祁漫塔格岩浆弧带构造变形特征研究,指出该区至少经历了三期变形及后期脆性断裂的改造。三期主要变形包括顺层流劈理及局部顺层掩卧褶皱、韧性剪切带(或劈理化带)、区域规模的褶皱构造。除此之外,还发育有大量的NE及SN向的断裂构造及后期推覆构造。这些构造的形成与东昆仑造山带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造变动的“双力源"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流体及流体力普遍存在且对构造变动产生影响。分析了地壳构造变动产生的环境、构造应力与流体力的异同性以及地下流体及流体力对多种形式的构造变动(包括地震)的影响。提出了“双力源”构造变动假设,即构造变动幂仅是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而且是构造应力与地下流体力(包括降水等产生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共同作用因方式不同(如大小、方向等)而产生不同的构造变动;在构造变动孕育与产生过程中,构造应力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地下流体力则是调制性的,只有那些能与构造应力增强过程产生力学耦合的地下流体力,才能调制与诱发出构造变动异常并促进构造变动。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大地震与龙门山构造带紧密相关.构造带的分布和发育程度控制了大地震的主要范围和余震范围.构造带的推覆构造特征很可能控制了地震震源深度、震中区与烈度区的不同位等特征.构造破碎带的发育程度和次要断裂的发育程度及地形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余震及天气条件是引起次生灾害重复率高、延续时间长的重要因素.灾后重建工作应充分考虑这些地质与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原有的构造窗概念作了补充,从而将构造窗分为推覆构造窗与剥离构造窗两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6.
探讨突发构造发育及成藏特点,为库车地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基于库车地区塑性地层沉积特征及区域构造发育特征的研究,明确了突发构造与叠瓦状构造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是叠瓦状构造进一步发育的结果。古隆起是控制突发构造发育的关键因素,当古隆起距推覆源位置较近时,在古隆起前缘发育破碎型突发构造;古隆起距推覆源较远时发育完整型突发构造。突发构造具有受盐体包裹、侧向封堵能力强、构造完整性好、裂缝发育程度高、对储层改造作用好的优势,其裂缝发育程度与构造发育程度正相关。突发构造为区域内最为有利的圈闭类型之一,是下一步勘探的首选类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地解释精细构造、研究地下的构造形态和分布,对构造图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造图能否正确地体现地下的构造形态是识别地下构造形态的关键。本文提出用绝对值法则、“包”子原则快速判断构造图上是否存在构造陷阱。根据等值线的绝对值,在构造图上识别构造形态,找出构造高点;将得到的理论构造形态与实际的地震解释剖面对比,平、剖面相结合,验证解释结果的正确性,从而有效地识别构造陷阱。以某油田构造为例,利用法则快速区别了真假构造,剔除了构造陷阱,充分验证了法则的实用性,为快速合理地寻找圈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狮子沟构造带分层变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西地区构造带与阿尔金断裂近垂直,与昆仑山山前断裂近平行,以基底逆冲断层、压扭性断层、反转断层为主要构造要素发育的强变形带构成不同尺度构造单元的边界.通过精细的构造解析,认为狮子沟构造带的滑脱层与细砂山组沉积是伸展体制转向挤压体制的关键.柴西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裂陷伸展与挤压收缩交替变化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侏罗纪裂陷、白垩纪坳陷、古近纪弱裂陷、新近纪-第四纪挤压收缩等构造演化阶段.根据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狮子沟构造带的分层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周边露头资料,盆内钻井资料及地球物理资料,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以构造演化化阶段论和活动论为指导,采用构造适解板法对渤海湾地区中西部中生代各期构造变形场,构造应力场及沉积盆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西部中生界可划分为4个构造层;印支期构造层,燕山早期构造层,燕山中期构造中层及燕山晚期构造层。成盆期主要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大型陆内坳陷盆地,早中株罗世河湖沼相中小型坳陷盆地,晚株罗世-早  相似文献   

10.
总结并完善了庙梁煤田构造特点,给出了构造形成原因及对煤田的破坏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构造动力作用下,地壳内一点的应力状态可视为两个、三个或多个应力状态的叠加。作者已详细研究过两个应力状态的叠加问题,该文继续研究三个应力状态的叠加问题,并应用于分析三角形块体的构造组合型式及其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12.
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演化规律,根据地层接触关系和构造特征,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地层可划分为早三叠世构造层、侏罗纪构造层和早白垩世构造层;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发育收缩构造样式、白垩纪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从各构造样式的特点得出建昌—喀左盆地中生代构造演化:早三叠世—侏罗纪末,地球半径减小、岩石圈板块白转加快且向两极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收缩构造样式;进入白垩纪,地球半径增加、岩石圈板块自转减慢且向赤道漂移。由于太平洋板块相对欧亚板块向南漂移。在盆地所在区形成伸展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同侏罗纪煤田区域构造地质特征,详细描述了四台井田在地质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所揭露的各类地质构造.结合煤田区域构造地质研究成果,分析了井田内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与形成机制,总结了构造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经过西秋里塔格构造带的2条地质剖面进行构造复原,利用PRA公司的BasinMod-1D软件对其中的2口井做沉降史分析,结果表明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特征为三叠纪末期发生构造抬升形成古隆起构造,之后的侏罗纪未发生构造沉降,一直处于沉积间断状态,白垩纪早中期发生构造沉降,白垩纪末期库车拗陷整体发生抬升剥蚀,古近纪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期的喜马拉雅早期构造运动强度较弱,苏维依组-康村组沉积期的喜马拉雅中期构造运动强度逐渐增大,到库车组沉积期-第四纪的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强烈。盐层的滑脱作用使得盐上、盐下地层变形极不协调,盐上地层缩短量明显大于盐下地层,表现出明显的盐上、盐下分层缩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latest progress made on the research of Mesozoic tectonic system transition from the E-W paleo-Tethyan tectonic domain into NE-NNE western Pacific domain in southeast China. Tectonism of the west Pacific domain began at middle Jurassic (J2) and formed a set of NE-trending structures, non-coaxially overprinting on E-trending tectonic belts which may be early and coevally produced by the paleo-Tethyan domain. Thus began the tectonic domain transition from the E-trending paleo-Tethyan to the NE-trending Pacific and fully finished at the early Cretaceous. The eastern Nanling area was a junction zone of the transition at middle Jurassic (J2), and ever since the junction zone might obliquely migrate to the coastal region, where is the east part of this study area. To the north of the Nanling area, the Ganjiang Fault Zone was the boundary between two tectonic domains. Corresponding to the transition of tectonic system, the geodynamics of SE China changed from a compressional system to an extensional system, which continued until the end of Mesozoic-Tertiary.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东南端,秦岭纬向构造带和新华夏构造的交汇部位。研究其构造格局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布格重力资料和野外观测资料,刻画盆地断裂特征并划分了构造单元。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主要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系,包括4条边界断裂和13条盆地内次级断裂,且边界断裂多以断裂带形式呈现。盆地断裂多形成于前新生代,至第四纪趋于稳定,具有延伸长、切割深的特点。盆地西部布格重力异常值相对较高,剩余重力场盆内自北向南呈近EW向低-高-低的条带分布,且存在多个异常值不同的区域,表明新生代沉积地层较厚,并受断裂控制出现了沉降差异。受中条山南断裂、文底-宫前断裂、灵宝-三门峡断裂和三门峡-硖石断裂等断裂控制,三门峡盆地可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和9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自北向南依次为北部坳陷带、中部低隆起和南部坳陷带。整体表现为南北分带、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垦东凸起“陀螺式”演化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垦东凸起位于郯庐断裂带西缘,具有构造样式多样、油气分布各异的特点.分析其区域应力场,认为郯庐断裂带在新生代右旋走滑及其产生的拉分作用影响下,垦东凸起"陀螺式"的演化过程形成了垦东北部斜坡带、西部主体带和东部斜坡带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构造样式及不同的油气输导方式和油气藏类型.北部斜坡带油气呈"立体式"输导,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西部主体带油气呈"网毯式"输导,形成古背景上的岩性油气藏;东部斜坡带油气呈"阶梯式"输导,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和应变测量与显微构造分析方法,研究了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样式,建立了其变形序列。该带依次经历了:(1)中深部构造层次的紧闭同斜褶皱作用;(2)中深部构造层次的顺层(片)韧性剪切变形;(3)中部构造层次的右行走滑脆-韧性剪切变形;(4)中浅构造层次的膝折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井田构造线主要走向为北东和北北西两组。它们的反接复合形成了大量轴向辗转弯曲的宽缓皱及走向辗转弯曲、力学性质复杂和位移方式多变的断裂构造。井田经历的构造演化为纬向系-先北西西系-中新华夏系-后北西西系-北北西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缅甸Shwebo盆地拥有X2区块的勘探权益。意在分析Shwebo盆地隆起区的构造演化过程,从而在隆起区寻找有利的勘探目标。从区域地质研究入手,分析了板块运动对Shwebo盆地演化的影响,并结合构造解释成果阐述了西部隆起区的形成与演化过程;通过对钻井数据的综合分析,描述了Shwebo盆地内的有效生储盖组合;综合评价隆起区的有效圈闭,为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在该区块的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