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甲醇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技术经济问题,气化、变换.脱硫及合成方面的主要技术进展。文章最后对国外一些甲醇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作了介绍,重点提到甲醇蛋白及醋酸的进一步应用。指出甲醇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秸秆燃气催化合成甲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为了实现秸秆类生物质合成燃料甲醇的工业转化,有效利用生物质能,对下 吸式固定床气化炉产生的低热值玉米秸秆燃气进行除氧、分解焦油和配氢等纯化试验,制备出合成甲醇的优质秸 秆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使用国产C301铜基催化剂,催化剂粒度为20-40目(0.833 mm×0.351 mm),在5 MPa反应压力下,对玉米秸秆合成气进行催化合成甲醇试验研究,获得33套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 低热值秸秆燃气通过适当处理,可直接合成甲醇,合成反应的适宜温度为230-250℃,适宜流量为0.8-1.0 mol/ h,较佳的甲醇时空收率为0.24 kg/(kgcat·h).  相似文献   

3.
NC208型甲醇合成催化剂@杨意泉¥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C208型甲醇合成催化剂杨意泉(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NC208型甲醇合成催化剂是由厦门大学化学系和南化公司催化剂厂联合研制成功的.1...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研究超声辅助过氧化氢-乙酸氧化脱除煤中有机硫的机理,选取4种脱灰煤和6种含硫模型化合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超声功率对有机硫的脱除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脱硫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过氧化氢-乙酸脱硫时,有机硫化物硫的含量越高,脱硫...  相似文献   

6.
以氧方酸二酯为原料,氨解其中一个酯基,得到氮氧方酸酯,再将其水解或硫氢解引入羟基或巯基,是制备氮氧方酸和氮硫方酸简便实用的方法。在浓硫酸催化下,硫脲或硫代乙酰胺与氮氧方酸正丁酯反应生成氮硫方酸。分离得到中间产物6(3-氨基-4-S-异硫脲基-3-环丁烯二酮)。  相似文献   

7.
林俊杰 《科技信息》2011,(25):I0050-I0050,I0104
目前,工业化运行的甲醇合成工艺以气相合成法为主。根据操作压力大小,气相甲醇合成法分为高压法(20-30MPa)、中压法(10-20MPa)和低压法(5-10MPa)。高压合成工艺由于对设备材质要求高,装置投资大,能耗高,副反应多。现已基本被淘汰20世纪70年代后国外新建的大中型甲醇装置全部采用低压法,超大型装置(大于50万t/a)采用中压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油团聚加煤系黄铁矿抑制剂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团聚是以脱除煤中灰分为主的团聚技术,脱硫的效率很低,采用山西介休的高硫煤,探索在油团聚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黄铁矿抑制剂(巯基乙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对脱除煤中黄铁矿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黄铁矿抑制剂对脱硫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模拟设计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针对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万吨甲醇装置,提出了绝热-管壳复合型甲醇合成反应器。应用CO、CO2加氢合成甲醇反应宏观双速率动力学方程,以甲醇和CO2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甲醇合成反应器催化床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正交配置法求得催化床内各组分摩尔分数和床层温度随轴向和径向的分布。模拟计算了主要操作参数如沸腾水压力和温度、操作压力,对反应器操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催化剂使用中后期反应器的生产能力。生产操作数据与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合成碳酸二甲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甲醇液相氧化碳基合成碳酸二甲酯工艺条件,使用CuCl催化剂时,在110℃及1.0-1.5MPa压力下,甲醇转化率为5.9%,甲醇对DMC选择性大于99%。还研究了反应温度、压力、化学组分等因素对合成反应转化率及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12O3,Ag-Y,Cu(Ⅰ)-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Ⅰ)-Y和Cu(Ⅰ)-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 000 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Ⅰ)-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Ⅰ)-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Ⅰ)-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Ⅰ)-Y;Cu(Ⅰ)-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 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 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 μg/g、含苯1%)时,每100 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 g.  相似文献   

14.
络合吸附剂脱除FCC汽油中硫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过渡金属离子Ag^+,Cu^+,Co^+,Ni^+的络合吸附剂Ag-SiO2,Ag-Al2O3,Ag-Y,Cu(Ⅱ)-Y,Co-Y。Ni-Y,分别在氮气和氦气环境中、450℃条件下,对Cu(Ⅱ)-Y进行了自动还原处理,制备了Cu(Ⅱ)-Y和Cu(Ⅱ)-Y(N2)吸附剂。在固定床吸附器上,常温、常压下考察了吸附剂对汽油模型化合物MLO-1(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的脱硫效果和模型化合物中芳烃(甲苯)对Cu(Ⅱ)-Y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u(Ⅱ)-Y对硫的破点吸附量比Cu(Ⅱ)-Y(N2)高出近1,5倍;吸附剂对硫的破点吸附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a-Y,Ni-Y,Co-Y,Ag-Y,Cu(Ⅱ)-Y;Cu(Ⅱ)-Y处理不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1时。每100g吸附剂硫的破点吸附量为4.6g,处理含芳烃模型化合物MLO-2(正庚烷中含噻吩硫2000μg/g、含苯1%)时,每100g吸附剂中硫的破点吸附量为1.8g。  相似文献   

15.
论用铝酸钡脱除工业铝酸钠溶液中硫的经济合理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根据分析和计算表明,BaAl2O4除硫费用约为Ba(OH)2.8H2O除硫费用的一半,是目前最经济合理的除硫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甲醇镁作用下的碳酸二甲酯直接合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报道一种在甲醇镁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及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二氧化碳压力、镁的含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碳酸二甲酯的生成均有影响;产物中碳酸二甲酯选择性较高,甲酸甲酯是唯一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17.
C302催化剂上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低压甲醇合成反应宏观动力学。实验采用5m m ×5m m 圆柱状颗粒催化剂,实验压力5MPa,反应温度215~260 °C。以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O、CO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双速率宏观动力学模型,并用改进高斯-牛顿法根据实验数据获得了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定的。宏观反应动力学方程成功应用于上海焦化总厂年产20 万吨大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的模拟放大。  相似文献   

18.
杨斌  淡立君 《科技信息》2012,(27):494-494,50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大型甲醇合成工艺技术方案,详细论述了60万吨/年甲醇厂甲醇合成装置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煤中硫的超声波和微波辐射脱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超声波和微波的强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下对煤进行了脱硫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煤质量分数、氧化剂用量等几种因素对煤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煤质量分数、反应体系酸的用量、超声波功率、氧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改变而变化,各种因素均存在一个最佳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螺旋冷管副产蒸汽型甲醇合成反应器的一维数学模型,引入了内扩散效率因子并采用关键组分模型、正交配置法求其解。求得了床层温度、气体组成随床层高度的变化,讨论了沸腾水压力、螺旋冷管排列角度、入塔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对甲醇合成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