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中华羊茅种子为试验对象,研究各种原料配比对丸粒种子崩解时间、抗压强度和发芽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中华羊茅种子丸粒化的配方:灌丛草甸土55%,黏土45%,保水剂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2.
水杨酸对豌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食荚菜豌豆——青荷1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浸种12h,观察种子萌发及萌发过程中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幼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用较低浓度的水杨酸(10mg/L、50mg/L)浸种,对豌豆种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可提高发芽指数,使种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并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用较高浓度的水杨酸(100mg/L、150mg/L、200mg/L)浸种,对豌豆种子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但种子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并对豌豆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茄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Vc含量、总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研究安塞不同年限设施土壤(当年、2年、4年)对茄子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茄子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茄果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酸含量都在不同程度的降低;连作年限为2年的土壤生长的茄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茄果中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都比其他年限土壤生长的茄子含量高。表明连作年限显著影响茄子的生长和果实的品质,其中生长在连作年限为2年的土壤中的茄子品质较好,相应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汞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浓度的升高,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CAT活性降低、POD、SOD活性升高,组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以米槁Cinnamomum migao H W Li根际土壤与林间土壤水浸提液为供体,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幼苗为受体,从化感作用的角度出发,探究枫香幼苗形态特征、渗透物质、抗氧化系统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对米槁和枫香的复合经营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除在林间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的枫香生理指标及在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的枫香土壤酶活性呈现轻微的抑制作用外,2种土壤水浸提液均能促进枫香幼苗的生长,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对枫香幼苗化感作用的强度高于林间土壤水浸提液.在米槁根际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淀粉、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及土壤过氧化氢酶(S-CAT)活性显著上升,土壤多酚氧化酶(S-PPO)活性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土壤脲酶(S-UE)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活性随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呈低促高抑现象.在米槁林间土壤水浸提液处理下,可溶性淀粉和MDA含量及S-UE、S-CAT和S-ACP活性呈总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质量浓度升高呈低促高抑现象.说明药用植物米槁与枫香之间存在化感作用,在米槁林下种植枫香有利于枫香的生长,为人工阔叶复合经营系统的建立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霉素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可提高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可促进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凤仙花种子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硝普钠处理的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胚根长、平均下胚轴长等萌发指标,以及凤仙花幼苗的干鲜质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丙二醛等含量,研究了硝普钠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普钠对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其中在50mg/L的硝普钠处理效果最好,发芽势为89.667%,发芽率为95.333%,发芽指数为41.335,平均胚根长1.604cm,平均下胚轴长0.573cm.同时,硝普钠处理后的凤仙花幼苗干鲜质量均有增加,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丙二醛的含量则降低.因此,适宜浓度的硝普钠(本试验中的50mg/L)能够有效减缓盐胁迫对凤仙花种子及幼苗的伤害,提高种子及幼苗的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根际促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618对重金属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体积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M618发酵液处理不同程度镉胁迫下的小麦幼苗,测定根长、株高、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施加量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M618发酵液对小麦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尤其是对根部的促生作用显著.镉胁迫会导致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在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均减少.总的来看,解淀粉芽孢杆菌HM618对小麦幼苗遭受的镉胁迫具有缓解作用,且发酵液的使用量越大,缓解效果越显著;小麦幼苗遭受的镉胁迫程度越严重,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缓解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下生长的砂仁(Amomum villosum Lour)为材料,研究了人为调控源库关系对砂仁产量和植株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减源和去花减库均使砂仁根、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下降,果实产量降低;去笋减库使叶、根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稍有升高,对其他参数影响不大;人工授粉增库使茎和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降低、根的升高,砂仁产量显著提高;去果减库使砂仁产量显著降低.砂仁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正相关,根和茎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与果实产量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热带雨林环境中的砂仁植株光合源对砂仁产量的影响不大,库容是限制砂仁产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几种较优的柠条种子丸粒化配方,提高播种精准度、种子出苗率并促进幼苗生长,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困难立地的造林问题,为林草种子丸粒化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柠条种子(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提供)作为对象,采用不同黏着剂、填充料及保水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3%、5%、7%)组成不同配方进行丸粒化处理。其中,黏着剂:羧甲基纤维素钠A(A1. 0.75%;A2. 1.0%;A3. 1.25%;A4. 1.5%),聚乙烯醇B(B1. 2%;B2. 4%;B3. 6%;B4. 8%)。填充料:C1[黏土20%(体积分数,后同)+滑石粉40%+高岭土40%],C2(黏土40%+滑石粉30%+高岭土30%),C3(黏土60%+滑石粉20%+高岭土20%),C4(黏土80%+滑石粉10%+高岭土10%),D1(黏土40%+滑石粉60%),D2(黏土60%+滑石粉40%),D3(黏土80%+滑石粉20%),D4(黏土100%)。从丸粒质量、裂解率、保水力、丸粒种子活性及丸粒种子萌发幼苗的生长状态等方面来评价丸粒化配方效果,进而筛选出柠条种子的最优丸粒化配方。【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得出A3C3(发芽率88.7%,活力指数33.8,鲜质量7.2 g)、B1C4(发芽率86.7%,发芽指数20.1,活力指数32.3,鲜质量10.9 g)、A2D3(发芽率89.0%,发芽指数19.7,活力指数29.4,鲜质量10.5 g)和B1D1(活力指数28.9,鲜质量9.8 g)为优良丸粒化配方;在初选的基础上添加保水剂后,得出最优丸粒化配方为M4(A3C3+7%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1.0%,平均发芽指数22.5,平均活力指数35.9,平均鲜质量4.9 g。其次为配方M7(B1C4+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0.3%,平均发芽指数21.9,平均活力指数36.0,平均鲜质量4.8 g。第三为配方M11(A2D3+5%保水剂),其平均发芽率92.7%,平均发芽指数22.7,平均活力指数37.4,平均鲜质量4.8 g。【结论】根据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鲜质量以及保水力的测定,结合丸粒化种子外观形态及裂解率,筛选出了最优丸粒化配方,提高了柠条种子播种精准度、出苗率,并促进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温度和光强互作对水稻灌浆生理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设计供试品种为特三占 (劣质 )、毅丰 4 8(毅夫×丰澳占 ,优质 ) .植株在大田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至孕穗 ,然后材料分两组 ,一组放在人工气候箱的高温条件下 ( 33℃昼温 /夜平均温 ) ,一半用50 %的遮光网遮光 ;另一组为大田的适温条件 ( 2 1℃昼温 /夜平均温 ) ,一半用 50 %的遮光网遮光 .抽穗受粉的当天选择生长一致的单稻穗挂牌标记 ,以后每隔 5d随机抽取标记的稻穗每次 6穗 ,重复 3次 .1 .2 测定方法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用考马斯兰G - 2 50染色后在 595nm处比色测定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常用水培营养液的种类、浓度、pH,以及专用营养液对欧洲鹅耳枥水培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合欧洲鹅耳枥水培苗生长的最佳营养液,为欧洲鹅耳枥的水培繁殖、生产应用及进一步生理生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欧洲鹅耳枥水培苗为试材,以存活率、叶片数、平均根数、平均二级根数和根鲜质量为形态指标,以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可溶...  相似文献   

13.
地栽牡丹根系萌动前后营养物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政  郭冠男  王雪玲  申萍  何松林 《河南科学》2013,(12):2166-2169
以三年生实生苗牡丹‘风丹白’为材料,探讨牡丹根系萌动前后不同时期根系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淀粉含量呈现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后下降的整体走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在相对休眠期(12月13日至1月10日)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可溶性糖积累明显并维持在较高的量,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逐渐增加.根系萌动(2月27日)开始后,牡丹根系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急剧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继续保持升高的总体趋势.根系生长旺盛期(3月6日至3月13日)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淀粉含量反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金丝小枣叶片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100、200、400、800 mg/L)赤霉素对金丝小枣叶片进行处理,研究其对叶片生长(叶面积、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和枣果品质(枣果大小、落果数、可溶性糖、V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 mg/L的赤霉素能显著增加叶面积,对叶片生长有利;用100 mg/L和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能显著增加枣果大小,降低落果数,同时,还能增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降低.表明用100 mg/L和200 mg/L的赤霉素处理金丝小枣,能有效提高金丝小枣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旗胡杨幼叶糖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中两种不同样地中的胡杨幼叶为材料,进行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研究,并对胡杨叶的形态结构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观测。实验结果表明:胡杨叶形态结构表现为随时间变化,叶的长、宽逐日增大,胡杨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随时间变化而明显增大;淀粉含量则随时间变化呈略微增大趋势.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样地,胡杨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大,这是对干旱胁迫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16.
温度骤降对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锯缘青蟹是生活在河口海区的一种重要经济甲壳动物,其生活的环境温度经常发生温度的骤然增高或降低.本研究采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对温度骤降后不同时间锯缘青蟹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锯缘青蟹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在骤降温初期(2 h)升高,骤降温2 h后可溶性蛋白虽然呈现波动性变化,但最后出现明显下降;骤降温2 h后可溶性糖含量在鳃中逐渐下降,而在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波动性下降.实验结论为锯缘青蟹骤降温初期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增高是机体对寒冷应激的一种积极反应,后期下降是生理反应中物质和能量消耗所致.  相似文献   

17.
雌雄异型异熟青钱柳花发育过程中养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青钱柳集药用、材用、观赏于一身,是典型的雌雄异型异熟植物,通过研究不同交配类型雌雄花芽(序)发育过程中花芽(序)和周围组织内养分的动态变化,以阐述其雌雄异熟的养分调控机理。【方法】在花发育期间,从青钱柳林分中随机选取两种交配类型(雄先型(简称PA),雌先型(简称PG)),观测花芽(序)(雄花♂,雌花♀)形态变化并测量花序长度; 同时测定两种交配类型花芽(序)及其周围组织(雄花枝条(记为♂Z),雌花枝条(记为♀Z)和雌花叶片(记为♀Y))内的淀粉、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①淀粉:花芽萌动前,花和枝条上均积累了大量淀粉,并随着花的发育呈持续下降的趋势; ♂Z的含量显著高于♀Z,PA的♂Z上的含量高于PG的♂Z上的。②可溶性糖:萌动前♂Z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在发育过程中其含量呈现下降、上升并趋于稳定的动态过程,而♂内的含量出现波动但相对稳定; 在♀及其周围组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序伸长生长结束时达到峰值。③可溶性蛋白质:萌动前PA的♂比PG积累了更多的可溶性蛋白,在两种交配类型♂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花的发育逐渐下降,♂Z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发育过程中相对稳定; 可溶性蛋白在♀花序开始伸长生长时达到高峰,而♀Y中的含量呈持续下降,♀Z上可溶性蛋白的变化模式在两种交配类型上存在差异。【结论】雌雄花发育所需可溶性糖主要来自自身和枝条内贮藏的可溶性糖和淀粉(水解产物),但PA的♂Z内贮藏的可溶性糖含量远高于PG的; 雄花发育所需可溶性蛋白来自自身或光合产物的输入,雌花则主要来自光合产物的输入。淀粉和可溶性养分的动态变化在不同交配类型雌雄花上均存在时序差异,但与花序的发育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北方常绿针叶树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以我国特有树种--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 对生长季沙地云杉叶、枝、根、树皮等不同器官中的NSC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 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一致, 5 月达到最大值, 此后逐渐下降, 8-10 月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说明芽萌发时所需的淀粉可能来自4-5 月光合产物的积累; 可溶性糖含量在 5 月略低, 此后逐渐上升, 10 月达到最高, 增加的可溶性糖可能并非来自当年生长期结束前所积累的淀粉。分析结果表明, 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与沙地云杉不同器官中淀粉、可溶性糖及 NSC 含量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宁夏区内5种牧草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蒽酮比色法对豆科5种牧草营养期组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营 养期,同一牧草的不同器官内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即叶部>茎部>根部;不同牧草间可溶性糖和 淀粉的含量也存在差异,即紫花苜蓿>胡枝子>沙打旺>柠条>羊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