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项目通过对工艺技术、流程和设备的技术创新,按照成熟小麦粒实形成各层次的细胞组织,在生理、营养和加工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创新出“分层碾磨系统。”与传统制粉工艺相比其主要优点有:1.提高面粉天然营养成分含量,面团特性和食用品质。将较多糊粉层(含有大量对人十分有益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被称为小麦籽粒的营养源)磨入面粉,使其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天  相似文献   

2.
蔡璐 《海峡科学》2014,(4):10-12
该文通过研究水油酥面团用油量、面粉种类、干油酥面团用油量和用油种类以及酥点下锅温度等5个因素对油酥皮坯品质的影响,优化了油酥皮坯制作工艺,得出结论:水油酥面团每100 g面粉用油量20 g,选用中筋面粉为佳;干油酥面团每100g面粉用油量50~60 g,猪油和黄油的配比各半,制品品质最好;最适下锅温度为120℃.  相似文献   

3.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行设计的模拟气候变化试验装置系统(CGC),研究大田条件下CO2浓度增加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中育5号和中优9701)品质性状诸如面粉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特性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蛋白质含量随CO2浓度增加(幅度为57mg·kg-1)明显下降,CO2浓度从451mg·kg-1增加到565mg·kg-1时,中育5号和中优9701品种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5%和3.1%;在451~565mg·kg-1范围内,CO2浓度增加使沉降值降低,但影响较小,而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诸如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有负面影响,其中对中优9701粉质参数影响微小;CO2浓度增加对烘烤品质影响不利,尤其面包体积下降明显.此外,CO2浓度增加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CO2水平有限度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条的食用品质;另一方面CO2水平进一步提高又对食用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挖掘面粉白度高、品质优的小麦种质,对1 248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面粉白度测定,并对面粉白度值超过80的小麦种质的籽粒硬度、淀粉RVA糊化特性以及面团揉混特性等有关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筛选出面粉白度值≥80的小麦种质195个,其籽粒硬度指数分布范围为15~77;淀粉RVA糊化特性参数峰值黏度范围为1 030~3 407cP,稀懈值范围为629~1 522cP,回生值范围为5~1 546cP,糊化温度范围为65.3~88.2℃,最终黏度范围为755~3 870cP;面团形成时间范围为1.3~4.2min,衰落角范围为3~35度,沉降值范围为21~58.7mL。研究结果还表明,面粉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低,则面粉白度就高,仅靠延长面粉储存时间不会大幅度提高面粉白度。筛选出的14个高白度优异小麦种质可用于培育中强筋面粉高白度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对麦麸酸面包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酸性面团中小麦麸皮发酵液与面粉的配比及其对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干酪乳杆菌发酵小麦麸皮制得的酸麦麸与面粉混合,加入活性干酵母再发酵制成酸面团,经过焙烤可制成小麦麸酸面包.该法生产的面包在面包体积、口感、风味、保鲜期和营养品质上较普通面包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现代制粉技术中后处理的技术指标和准则进行了阐述,并对后处理中的配粉,面粉的品质改进,面粉漂白,杀虫处理,营养强化分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烘焙出能充分表现超强筋小麦济麦229面粉品质特性的优良面包,设置了4种醒发时间处理、5种酵母和糖用量处理、4种配粉处理,对超强筋小麦面粉的面包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醒发时间处理中,当面团醒发时间为30min和面包胚醒发时间为50min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在5种酵母和糖用量的处理中,利用吐司面包程序时,干酵母和糖的用量分别为6g和24g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利用法式面包程序时,干酵母和糖的用量分别为3g和18g时烘焙的面包品质最好。在4个配粉处理中,200g超强筋小麦济麦229面粉中添加100g普通小麦济麦22面粉的混粉烘焙得到的面包品质最好。因此,适当调整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的面团、面包胚醒发时间及物料配比,可以烘焙出品质优良的面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速磨制粉风粉系统机理分析,建立精确的制粉系统模型,仿真曲线表明利用一次风可加快制粉系统响应的有效性.提出并设计利用一次风压精准控制加快制粉系统响应、提高协调控制品质的方法.运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冷冻豆沙包面团特性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采用4℃冷藏解冻、超声辅助解冻、恒温恒湿解冻、气浴震荡解冻和微波解冻5种方式对冷冻豆沙包面团水分迁移、热力学以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由此面团制作豆沙包的水分流动性、质构、色泽以及蒸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解冻方式豆沙包生坯面团的A21、A22,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可冻结水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水分分布分析,4℃冷藏解冻的生坯面团强结合水的变化最小;经动态流变学分析,微波解冻的面团具有最高的黏弹值;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知,气浴震荡解冻的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最高。除此之外,不同解冻方式处理的豆沙包加热后其水分、质构、色泽和蒸煮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分流动性显示,超声辅助组A21含量最少;质构特性表明,4℃冷藏解冻组硬度最低、咀嚼性最优;恒温恒湿解冻组呈现最稳定的色泽和蒸煮品质;比容最小的是微波解冻组。本研究表明,4℃冷藏解冻减少了冷冻豆沙包面团水分的流失且能较好地保持蒸制后豆沙包产品的综合品质,恒温恒湿解冻有效地降低了豆沙包产品的蒸煮损失且与4℃冷藏解冻相比缩短了解冻时间,其他几种解冻方式在冷冻豆沙包面团的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小麦脱皮制粉的优点、脱皮制粉与传统制粉的区别以及在生产优质面粉时,制粉前对小麦进行脱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宽带铜6辊紧凑式冷轧机组弯辊力设定综合模型,以提高带铜板形质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辊系弹性变形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工业轧机整体取样,分析了双机架冷轧机多轧程各道次带铜板形比例凸度变化,确定了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板形良好为目标、双机架弯辊力的相对余量均匀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工作辊和中间辊的弯辊力设定数学模型.本模型应用于1500mm6辊UCM大型工业轧机连续轧制试验取得明显改善带钢板形和提高对带钢来料凸度波动变化适应能力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铜线坯铸连轧生产线是中小直径铜杆轧制生产的关键成套设备,轧制工艺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铜加工塑性加工特性及金属连轧理论,结合生产过程,文章提出了中小直径铜杆连轧机整个孔型系统设计方法和参数计算方法,计算了各轧制道次延伸系数、各道次孔型金属充满度等关键参数.并对连轧机中的动态参数进行了计算.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减少生产故障,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轧辊寿命,对连轧机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振动磨机的分段线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奇异性理论研究一类分段线性振动磨机的动力学特性,详细分析其在不同参数域的工作特性,为设计新型振动磨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中频机组与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中频炉体联机改造过程中电气参数的调整,联机后机器运转状态与改造结果.  相似文献   

15.
球磨机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有效。在对球磨机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软测量技术获取磨负荷的信息,通过协调器实现对球磨机的磨负荷和出口温度的有效控制。通过控制热、冷风量的比值实现对球磨机入口负压的控制。控制器均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确保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给出了重载机构学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了机构构件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对机构运动性质的影响。通过对重载机构运动副的承载特征的研究 ,提出使组成运动副元件获得均载特性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轧机结构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 ,通过对宝钢 2 0 5 0mm轧机结构改造实践 ,证明了该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流化床气流磨粉碎技术可用于制备超硬、超细、超纯的产品,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其数学模型、结构设计及工艺现状等方面,对流化床气流磨技术作一全面综述。最后对流化床气流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几种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高速线材轧机的发展状况及其性能特点,同时也对我国几大钢厂引进国外高线的情况及其特点做了简要介绍。指出21世纪高速轧机的技术发展将以R.S.M轧机普遍应用为突破口,轧机的构成将普遍实行快速整体更换、离线维修,线材轧机的控制冷却工艺将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9.
2250 CVC热连轧机工作辊辊形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2250热连轧机F5架(CVC)工作辊窜辊行程利用率低、窜辊分布曲线中心偏移,以及CVC工作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等问题,建立CVC辊形设计数学模型,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提出武钢2250热连轧机F5架改进的CVC辊形曲线,并给出改进CVC辊形的不同宽度带钢辊缝凸度调节能力的方法;在2250热连轧机下游F5架采用改进的CVC辊形曲线进行工业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VC轧辊窜辊行程利用率由66%提高到80%,磨损更均匀化。  相似文献   

20.
连轧管机的自激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缝钢管的轧制变形区作为轧制过程的工作界面,其动力学特性对连轧管机的轧制振动有决定性影响.分析了动态情况下轧制界面上的界面摩擦、轧制变形规律、轧辊运动等行为机理及其耦合特性,建立了轧制界面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轧制工艺参数与轧制力能参数的关系,分析了连轧管机的自激振动发生的原因,并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不同轧制条件下的轧制变形区的工艺参数与连轧管机的自激振动关系,为解释连轧管机的自激振动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