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2.
Cros.  PR 高传生 《世界科学》1990,12(10):23-26
  相似文献   

3.
混沌的计量经济学WillianBarnett著王忠玉译最近在经济数据中企图检验混沌的尝试有了显著的增加。这种探索被证明为是相当难的,主要的两个原因是:其一在汇总的经济数据中存在很高的噪声水平;其二可利用的经济数据的样本相对地显得很小。目前,可用于检验...  相似文献   

4.
5.
6.
7.
知识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家 《自然杂志》1998,20(3):125-128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大转变的时代,传统的以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正逐渐丧失昔日的荣耀, 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显示出勃勃生机,并表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就是知 识经济. 知识经济对我国,甚至对世界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会有什么影响?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 农业经济;那么,在今天,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这是一个机遇,如何抓住这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现在, 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使人感受到,能不能看到明天会发生什么,将决定事业的成功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8.
9.
10.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目前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服务经济时代。所谓服务经济,是指服务业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超过60%的一种经济状态。据统计,本世纪初,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大约为70%,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仅为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11”事件后,时隔一月,当世人还惊魂未定之际,上海的秋日已是晴空万里,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20位领导人,身穿唐装欢聚一堂。在这一天,上海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在巨变。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之变局。 世界经济在困境中。一度风光无限的美国经济进入衰退,日本经济仍无起色,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举步维艰,而亚洲多个经济体也难独善其身。然而,在世界经济风云动荡之际,中国经济再次一枝独秀、逆风飞扬。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特点现代信息科技与交通工具的进步 ,加速了生产、资本、金融、贸易和科技的国际化进程 ,推动了经济与科技的全球化浪潮。这种趋势突出表现为跨国公司、跨国生产、跨国贸易、跨国投资的大发展。跨国公司作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载体和承担者 ,已成为经济与科技全球化进程中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力量。 1 968年跨国公司为 7千多家 ,子公司为 2 7万家。到 1 996年 ,跨国公司已达 4 4万家 ,子公司达2 8万家。 2 0 0 0年 ,跨国公司达 6 3万家 ,子公司 70万家 ,遍及 1 60多个国家与地区。世界上有 75 0 0万人就职于跨国公司。跨国…  相似文献   

13.
生物经济呼之欲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家指出,再过20年,随着信息技术鼎盛时代的结束,人们将迎来生物经济时代。届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制药、保健、农业和食品行业将是率先被生物经济渗透的产业。生物经济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这种新经济形态的挑战?复旦大学几位专家的分析、介绍值得重视。新的经济拉动力 黄伟达(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当人类基因组计划最初推动者之一沃森1989年在日本演讲时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时,大家都还觉得太超前。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比预想的还要快。现在国际上提出生物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4.
侯自强 《自然杂志》2000,22(1):7-11
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数字化信息技术革命.通信、广播电视和视听消费电子产品数字化进程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这三个原来分工明确的行业出现融合和会聚现象.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获得巨大成功,提供了一种能够将不同类型网络进行无缝连接的有效方法.随着宽带IP技术的发展,在IP网上传输实时业务保证QoS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宽带IP网成为三网融合的结合点.通信业正在进行一场从面向连接、时分复用、电路交换的传统体制转向无连接、统计复用、包交换的新体制的体制革命.人类将进入宽带交互式媒体新时代.三网融合将产生新一代的信息网,它将改变人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因特网经济已经形成,并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李霞 《科学之友》2008,(11):49-49
从现实来看,山西省人才整体实力与沿海发达省份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根本制约因素。因此,文章对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激发现有人才活力,提升人才整体实力。是建设人才强省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保证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8.
19.
李金军 《世界科学》1990,12(6):34-3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